001 北平村(1 / 2)

雨國雨都的最北麵有座北平山,北平山下有個村子叫做北平村。村裏老老少少總約二百餘口四五十戶人家,祖祖輩輩以種地、打獵為生。

這一日天蒙蒙亮,安家唯一的女兒安錦就早早地起床,手腳麻利地鑽進廚房生火做飯。安老爹推開木門望一眼女兒忙碌的身影,是既歡喜又惆悵,喜的是年僅十歲的女兒已經長大能挑起家裏的擔子不至於這個家垮掉,愁的是安家當家人安秀受傷臥床二月有餘,家中勉強度日,難以拿出多餘的閑錢請大夫買藥。況且都說女子遠庖廚,女兒這樣日日進出廚房,恐怕對以後的親事有影響。

想到親事,安老爹如鯁在喉,一口氣差點喘不過來,暗自神傷一陣,快步出門去打水給家主擦洗。

正在燒火的安錦見爹爹端著盆進來,忙起身接過來拿起水瓢舀一瓢鍋裏的熱水再兌些涼水,試試水溫適中,親自端到娘的床前。安老爹緊跟在後麵拿過毛巾沾著溫水為安大娘淨麵擦身。

“女兒——”安大娘看著女兒瘦小的身板,張張嘴不知說些什麼。安老爹聞言停下手裏的動作,欲言又止。

安錦見爹娘都是一副我拖累了你的樣子,好笑地出言安慰:“爹爹身子弱,家裏的事不用太過操勞,隻要照顧好娘就行了。女兒如今已經長大,其他的事還都應付得過來,不用擔心!娘辛苦這個家這麼多年,現在正好湊這個機會好好歇歇,等養好身體養家這個擔子還得你挑喲。”

安錦送給爹娘一個大大的笑臉,掖掖被角,轉身又要去忙活。安氏老兩口互相看看,都露出欣慰地笑容,有女如此,這輩子沒白忙活。

農家也沒有什麼好吃食,早飯一小碟臘肉,一人一碗稀飯一個饅頭。安氏夫婦心疼女兒吃完飯還要去做農活,幾乎沒怎麼動臘肉,都夾給了安錦。安錦也不客氣,一陣狼吞虎咽,沒辦法幹農活需要力氣,不吃點葷腥,撐不到午飯就餓得心發慌、渾身沒力氣,沒力氣怎麼幹活,不幹活一家人隻能喝西北風了。

填飽肚子,安錦搬出家裏的動物皮毛放在院子裏的空地上晾曬,抬頭見太陽已經升到半空,趕緊帶上水囊直奔山上。

才十歲的安錦,要不是她娘兩個月前打獵從山上摔下來斷了腿,現在也和村裏其他的孩子一樣優哉遊哉地在私塾裏混日子。這一變故逼得安錦不得不像個大人挑起養家的擔子,但是她並沒有像神話裏傳說的那樣一夜之間猶如神助般擁有超人的力量,就隻是換了個成熟懂事的靈魂。現實往往很殘酷,同齡人許多都已經會拉弓射箭,偶爾還能射中隻兔子。以前的安錦隻知遛狗鬥雞,拔張家一棵蒜苗,偷李家一隻蔥,哪裏會這些,倒是身體長得很結實。

安錦對這裏的習俗很不習慣,特意在家磨蹭到現在,這個時間下地幹活的早在田間忙碌半天,上山打獵的也差不多該下山,這樣就能避開他們,盡量少的與村裏人接觸。

盡管一路上淨挑平時人少的路走,還是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熟人,安錦盡量讓自己表現的熱情、自然地和他們打招呼,村子就這麼大,基本上大家都是熟人。

這兩個月也不是白待的,剛意識到自己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時,安錦拚命強迫自己適應新身份,熟悉新環境。達爾文說得好,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要是不能適應環境,等待自己的隻有滅亡一途。安錦每天小心翼翼地跟在安老爹身後多聽、多記、少說話,慢慢地可以應付自如,鬆口氣的同時也漸漸地和安氏夫妻產生了微妙的親情。

安錦不太愛講話,隻不太習慣和一群熱情的陌生人打交道,平時盡量做著她認為一個子女應該做的事,這可把安老爹樂壞了,直說女兒長大懂事了,會為父母著想了。

安錦一個月前就開始每天跟著鄰居張大叔上山,隻是兩人目的不同,張大叔是為了打獵采草藥,她是為了熟悉地形外加鍛煉身體。

付出總有回報,這一個月的效果很明顯,安錦熟門熟路地選好一片地方,拿出早就準備好的東西,開始挖坑。

不會拉弓射箭沒關係,咱有智慧,咱設陷阱來個甕中捉鱉。

安錦越想越開心,挖得越來越起勁,半個多時辰後,才費力地從一米多深的大坑裏費力地爬出來,氣喘籲籲地趴在坑邊歇息。

安錦在同齡人中算是長得高的,大概有一米五的樣子,心裏太高興一時大意,挖得太深,差點就自己爬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