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屬於那些真正在競技場上耕耘和為值得他們去追求的理想獻身的人。
——西奧多·羅斯福(美國第26任總統)
當今世界正在經曆數百年來從未有過的大變革,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科技革命日新月異和全球思想交融的浪潮下,整個世界都在經曆著跌宕起伏的曆史性變革。國際形勢的變化和新技術的發展對政治學與國際關係研究提出了新挑戰。同時,中國的迅速發展對全球局勢產生令人矚目的影響,中國在國際戰略格局中的分量也日益加重。在新的國際背景下如何做好世界大國、如何擔當更多的國際責任,是國際關係研究的重要內容,是我國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界同仁需要麵對的一道難題。我認為,解題的過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科的過程,是構建中國和平發展道路與新型國際秩序等理論的過程。
國際關係學院是一所與共和國同齡的全國重點大學,它以國家的發展振興和維護國家利益為己任,以國際關係、國際政治為核心問題開展教學與研究,放眼世界、勵誌圖強、潛心鑽研,取得了一係列紮實的成果,為中國國際關係理論體係建設作出了貢獻。在這63年中,我們也親眼目睹了國際關係研究在中國由“冷”到“溫”、由“溫”到“熱”的全過程,更加深了我們對國家利益和國際責任的認識。
我們看到,世界和平與發展麵臨著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此背景下,加強政治學、國際關係學的研究,就顯得格外重要和緊迫。這套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叢書是國際關係學院在人才培養道路上的又一次有益的探索:叢書以國際關係學院教師與研究人員為主力,吸引多所名校學者參與其中,廣泛交流、智慧互動,最終形成了集眾專家學者智慧、思想與實踐於一體的成果。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叢書分為應用篇和學術篇兩大部分,其中應用篇主要針對廣大青年學生以及國際關係愛好者,通過普及性的講解和分析,吸引更多的人走近並了解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學術篇主要麵向理論學術界的專家、學者,通過學術著作實現學者之間的交流互動。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的發展需要新人和新思想,我們有幸走在這樣一個創新的時代,於是有機會發現新人或新思想。我想,這套叢書的出版不是為了說教,而是為了發現——通過學術交流找到更多的熱愛政治學和國際關係的青年知音,從而實現我們作為“國際關係人”(簡稱“國關人”)的期待。
相信成功屬於那些勇於探索、創造,為追求理想而不懈奮鬥的人。
劉慧
國際關係學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
2012年10月1日
序
國際關係學院的年輕教師黃日涵最近來看我,希望我為他們的《國際關係實用手冊》寫序。從事國際關係研究與教學是我的本行,而且是為學生做一點事,自然是不能推辭。
國際關係專業在我們國家是一門新興學科,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為適應對外交往和研究國際形勢的需要而發展起來,尤其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迅速提升和對外關係的迅猛擴展,一方麵政府各個部門要同各國打交道,另一方麵中國人大量走出國門並加入到國際社會中去,需要方方麵麵的知識來了解國外,國際關係學科便成為顯學。全國很多高校實現專業升級,將國際政治學係升格為國際關係學院,學生人數成幾倍地擴大。我們這所地處北京頤和園旁的國際關係學院原本是全國獨一無二的,現在變成了眾多同類國際關係學院中的一所,而我們每年招收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樣地大大擴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