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正月十四日是廣西隆林地區仡佬族的拜樹節。
節日的早晨,各家各戶忙著準備拜樹的禮品——上好的純米酒1 ~2千克,肥豬肉四五十塊,新鮮的糯米飯2~3千克,半個巴掌大的紅紙四五十張,散裝鞭炮若幹。臨近中午,家裏人不論大小,兩人一組,帶上禮品,扛上鋤頭和柴刀各一把,分別由近到遠舉行隆重的拜樹儀式。
對不同的樹木有不同的拜法。如拜果樹時先燃放四隻鞭炮,表示向樹拜新年來了。隨後,一人持刀要先後將樹身輕輕砍三刀。砍前,一人問:果子大不大?另一人答:大!才砍第一刀。接著問:果子甜不甜?甜!又砍第二刀。然後問:果子落不落?答:不落!最後砍第三刀。刀口成“嘴巴”狀。迅即將糯米飯往“嘴巴”裏喂,又喂肉一塊,再噴一口酒。這就意味著果樹酒足飯飽了。接著貼紅紙一張,表示“春天來了,萬木崢嶸”。最後,用鋤頭刮掉樹根周圍的野草,培一下土,儀式才告結束。
若不是果樹而是其他樹木,“拜”時,隻有問話、答話的不同——砍第一刀前,問:長不長?答:長!要砍第二刀,先問:高不高?答:高!剩下第三刀,先問:倒不倒?答:不倒!除此之外,其他做法都相同。
拜完房前屋後的果樹和樹木後,就去遠處的山上拜。拜時,並不逐棵拜,而是選擇一棵高大的樹木作代表來拜。如有些人家人力不夠,有困難時,人力多的人家就會主動地幫拜,直到大家都給樹木送完禮品才吉祥。
拜樹節後沒幾天,全寨群眾就自發地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拜樹節實是保護樹木、綠化大地的一種優良風尚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