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鍾山大道有聞名整個望西城的袁氏百貨大樓一樣,榮慶街也有自己的特色。
它和榮華街、鍾山大道形成了一個類似三角形的趨勢,彙聚點就是那座大鍾,以包圍的姿態繞著那座大鍾向外延伸著,它們是望西城最繁華的三條街道。
如果說鍾山大道以美衣華服和珠寶首飾聞名的話,那麼榮慶街就是美食的天堂了。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大凡客人能想到的這裏都有;就是想吃國外的東西也能有人一本正經的給做出來,還不能說做的不地道,不正宗,這世道實在臥虎藏龍;吃厭了精致好看的大菜想來點家常吃食,這裏也有……
阿玨他們一行六個人來的就是榮慶街的特色之一——食為居。當然,這裏經常都是爆滿狀態,一般當地人都是先預定的,貼心的七少早早就叫自己的護衛周坦訂好了二樓的位子。
望西城因為有南湖這樣的景致,以前經常有商家為了自家能有更開闊的視野供客人看風景,不惜把樓蓋的高高的,但是樓太高就會擋住別人的視線,你蓋得高我會蓋得比你更高,那些大老板常常為了這些事情大打出手,自從陳大都督上台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進行了統一規劃,所以現在從南湖開始往城中心看的話,就好像樓梯一樣,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俗話說長嫂如母,澹台放少年時期就沒了母親,可以說吳湄和親娘沒什麼兩樣,他自然對吳湄是敬愛的,連帶七少這樣有娘和沒娘差不多的,也對吳湄尊敬有加。在吳湄看來他們兩人不管誰給訂座,根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有一種理直氣壯的坦然。
吳湄興致勃勃的問一桌人吃什麼,幾個女人卻都有些心不在焉,阿玨這個純粹的古人自然不明白這其中的道道,況且她這會正對這家酒樓得布置感興趣起來。梁佳穎和鄭顏卻不一樣,兩人對視了一下皆從彼此眼神裏看出疑惑不解,但又同時皺起了眉頭。
四個女人,兩個已婚,兩個未婚,如果七少看中了鄭顏,但並不見七少多看七娘一眼,倒是對阿玨很熱情,但是阿玨不僅是澹台家的女兒,她才十五歲而已!
七少的風評並不好,少年時頑劣,成年時**,青年時狠戾,哪怕現在一副穩重有禮的模樣,望西城本地人卻對他知之甚深。不然也不會如今24歲高齡還沒成親,一方麵是他自己的原因,另一方麵是望西城根本沒有好人家的女兒願意嫁給他,上趕著嫁給他的根本就上不了台麵,光是大都督都不會同意的。
吳湄是個地道的望西人,除了年輕時和自家丈夫去過廣州住過一段時間外,後來婆婆過世,她就專心打理家務,再也沒出過望西城。
在廣州住的那些時間,她倒是喜歡上了那邊的菜色,雖然家裏也有廚子,她也時不時要出來吃一頓,因為這個原因她自然比較喜歡粵菜之類的。澹台家除了澹台放和幾個毛孩子比較喜歡本地菜,還有川湘等重口味的菜以外,其他人倒是口味相近,都是和過世的韓慕雪學的養身為主,所以通常吃得比較清淡。
因為特意來聽一白老人說書,七少定的雅間位置就在二樓靠圍欄,一眼就能把樓下築起的高台盡收眼底。這個高台有時是雜技表演,有時是曼妙的少女舞蹈,也有今天這樣的說書評書一類的。
“嗬嗬,雨點,有道新出的菜竟然叫‘掌上明珠’!咱們今天就把掌上明珠吃了吧!”吳湄和梁佳穎看著菜譜樂了一下,一桌子的人除了阿玨和鄭顏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