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夜色如墨,隱匿在村外雜草從中看起來異常荒蕪的宅子此時卻燈火輝煌,宅子是個新開的酒店,建在村外的十字路口,由廢棄已久的村委大院改建而成。
十字路口連接四個村莊,不遠也不近,所以每當夜降臨的時候就會有三三兩兩的村民從村口走來,於是酒店的生意還算過的去。
從各村口延伸出來的路已有二十多個年頭,如今坑坑窪窪已是破舊不堪。路兩邊種著高大的楊樹,鬱鬱蔥蔥的枝葉和樹幹早已覆蓋了路上方那片狹小的天空,讓隱在其中的宅子詭異中透著幾分淒涼。
樹沿著路不斷延伸,站在路中央會讓人感覺路像一條條幽深的胡同從十字路口延伸到各各村莊。
酒店的大院就坐落在十字路口,被高大的樹木和崴蕤的雜草掩映著……
據說,大院建在八十年代,是在修完路後才建造起來的,最早的時候是村委大院,各村委開會時便會聚到這裏,平時晚上會有人留在這裏值班護林。至於這個大院為什麼會修在村外的十字路口,除了各村委之外,恐怕沒有人能夠說的清楚。
當時大院建好後顯的相當的氣派,高門大院紅磚綠瓦的,讓人看了很是賞心悅目。在許多人還在為吃飯發愁的那個年代,這宅子無疑成了大多數村民眼中的別墅,不知道羨煞了多少人的眼睛。
當時的農村還相當的貧窮,所以那時有許多人都爭著來這裏值班,因為村子裏為值班的村民準備了可口的飯菜,在那個連肚子幾乎都填不飽的年代,能論到自己值次班吃頓飽飯,在當時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大院,三間正房坐北朝南,院子裏除了種有幾棵高大的榆樹之外,圍牆的四周還建了花壇,種些村民叫不上名字但開的卻很豔的花,另外就是廁所,建在院子的東南角,隻是廁所造型很奇特,前大後小,遠遠的看去竟活像一口棺材。不過院子整體的布局還算不錯,環境整潔布置優雅。
當時護林的人是每天四人一組,由各村每天派一位村民來值班,夜裏要輪流巡邏,每兩個人一組,每天夜裏隻要巡邏兩次就夠了,其餘的時間就是睡覺打牌海吹神侃。
大院也頗為熱鬧了一陣,晚上有人值班,白天的時候就會有許多幹農活的村民到這喝水、休息,有時聚的人多了是相當熱鬧的,所以這裏當時並不寂寞。
後來宅子裏發生了一件相當詭異的事,整個大院突然就冷清了下來,幹活的村民再也沒人敢來這裏歇過腳,每當夜幕快要降臨的時候,人們就會放下手中的農活神色匆匆的往家趕。據村裏的老人講,故事發生在那年夏天的雨夜……
2.
那年夏天仿佛特別的熱。
由於天旱少雨,所以到地裏幹活的人相對就少了許多。村裏依舊是每天派一位村民到村外的大院值班,值班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夜裏每班隻要巡二次夜就可以了,況且一直都平安無事,所以大夥也就沒把巡夜看的那麼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