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五行不全(二)(1 / 2)

郭大路這才現,木盤子底部刻著好幾種符紋,其中有幾個繁體字他認得,分別是金木水火土,這是五行。

郭大路莫名所以,朱老村長也驚訝莫名,他低聲驚呼道:“這是怎麼回來?郭哥兒的血滴怎麼沒有停下來--金木水火土,他的靈性居然不在五行之內?郭進,你還記得郭哥兒剛剛出生時,滴血測出的是哪一種靈性嗎?”

郭進眼瞎了,並沒有看到木盤中奇怪的那一幕,他語帶緊張地道:“出什麼事了?我剛才過,大路時候的事,我都忘了。”

周木匠在旁邊也看呆了,他道:“這可真奇了,這下生靈都有靈性,金木水火土必占一性,先有靈者,還是雙屬性。可郭哥兒的血滴怎麼一種靈性都不占,隻是在盤中轉個不停?我活了半輩子,還真沒見這種奇事。對了,是不是郭哥兒的血滴的還不夠多?”

周木匠不由分,拉著郭大路的手,又往木盤裏擠了一大滴血,那血落到盤中,與剛才第一滴血融合,同樣在盤中滾動不停。

旁邊的村民看了,也個個稱奇。

就在這時,郭大路的血滴突然滾到木盤中央,然後滲到了盤底,消失不見。

所有的人都呆在當場,朱老村長捧著木盤的手都在顫抖,半晌才道:“郭大路的靈性不占五行--他、他居然是五根不全之人!”

村民們齊齊出歎息著,看著郭大路的眼神充滿了同情。

郭大路一臉不解,實在忍不住問道:“老村長,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朱老村長同情地看著郭大路:“這世間生靈皆有靈性,分金木水火土五行,依靈性行事,則事半功倍,逆性而行,易招大禍,就連修行也要依著靈性而行,否則就成了逆行事了。”

郭大路鬆了口氣--什麼靈性不靈性,全都是迷信,根本不值一提,還修行呢,古人就是愚昧,從皇帝到民,個個想著修仙得道,長生不老。

朱老村長還在念叨:“唉,郭哥兒這樣的情況,我從來沒聽過也沒見過,這、這隻有五根不全的人才會這樣,這樣的人無論如何努力,一生都是--”

他實在不下去了,五根不全的人不僅一生命運多舛,甚至還受他人歧視,再窮的人家,也不願意把女兒嫁給五根不全之人。

隻不過,奇怪的是,一般而言,五根不全的人一出生在肉身上就有所體現,非聾必啞,或者半瘋半癲,象郭大路這樣長得健康健康的卻是極為罕見,但是,有時候五根不全的人疾病並無表象,卻更可怕,比如閹!

這閹之人平時與常人無異,甚至還能升官財,可就是不能人道,無法生育子息,這樣的人幼時看不出異常,要到成人時才會現,其中之痛苦,不為人知,很多閹之人最後是選擇進宮,伺候家。

郭大路並不知道,自己在朱老村長眼中,已經成了太監一枚,他一臉無所謂--這種迷信的東西,在1世紀華夏經過唯物主義教育出來的新青年麵前,統統都是渣渣,什麼牛鬼蛇神,全都該掃到曆史的垃圾堆裏。

郭進的臉上看不出悲喜,他隻是緊緊抓著郭大路的手,似乎生怕這個突然回來的兒子,又突然再次消失一樣。他衝朱老村長點了點頭:“麻煩村長了,兒子,咱們回家。”

當,關於郭大路五行不全的消息傳遍了整個後隆村,村民們都為郭大路而歎息,好好的一個夥子,怎麼就五行不全了呢。倒是浩哥兒等孩子們,根本不在乎什麼五行不全,在他們心中,郭大路就是好漢。

不過,此事有個附帶效應,那就是原本前來媒的娘們兒再也不上門了--誰也不願意將好好的女兒嫁給一個五行不全之人。感謝郭大路是一回事,可是事關女兒一生的幸福就是另一回事。

郭大路並不知道那幕後種種,他隻知道家裏清淨了不少,那些老娘們兒實在不是他能對付的,正好落個耳根清淨。

郭大路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他曾經答應過,要以黃筆貼式的名義,將積肥法傳播開去。

這事兒,就算黃筆貼式不來威逼,郭大路也心甘情願會做,他至今所見所聞,大李朝的農民真是苦,隻要能幫他們一點忙,那也是好的。

郭大路卻不知道,他此舉卻又合了道,道有靈,有心為善,雖善不賞,如果有一富人,嘴裏念叨著我要做好事,然後花了價的錢,給窮人送衣送食,這在道眼中,並不算是真正的做好事,那叫沽名釣譽!又叫售買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