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應邀去某所大學演講,學生們都興奮異常,大家都想從這位偉人身上發現一些值得自己學習的東西。於是,他們每個人都準備好了筆記本,以便記下每一句教誨。
然而,出乎大家意料,愛因斯坦並沒有帶演講稿,甚至連一支筆也沒帶。
演講開始了,愛因斯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講述自己的成功經曆,而是給學生們出了一道題。
他說:“有兩位工人,他們同時從煙囪裏爬了出來,一位是幹淨的,一位是肮髒的。請問他們誰會先去洗澡?”
學生們紛紛回答:“當然是肮髒的工人會先去洗澡。”
愛因斯坦反問道:“是嗎,幹淨的工人看到肮髒的工人,他會認為自己身上一定也很髒;而肮髒的工人看到幹淨的工人,可能就會覺得自己也很幹淨。我再問問你們,哪個工人會先去洗澡?”
有學生馬上說:“幹淨的工人會先去洗澡。”
在場的所有同學一致點頭,都認同了這一答案。
愛因斯坦一笑:“你們又錯了,理由很簡單,兩個工人同時從煙囪裏爬出來,怎麼可能一個是肮髒的而另一個卻是幹淨的呢?”
愛因斯坦頓了一下接著說:“其實人與人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尤其是你們這些坐在同一間教室裏、受著相同教育、學習又都非常努力的年輕人,你們之間的知識差異更是微乎其微。有的人之所以最終能脫穎而出,是因為他們沒有因循守舊。而要想做個與眾不同的人,就必須跳出習慣的思維定式,拋開人為的布局,敢於懷疑一切。‘世上沒有絕對的真理’,這就是我要對你們說的話。”
哈佛哲語
哈佛精神告訴我們:尊敬師長是衡量一個人道德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麵,但這並不等於不能對老師提出疑問。老師並不是萬能的,其想法也並不總是對的。當與師長的意見發生衝突時,我們應該堅持真理,並同時以一種不傷害師長的方式與之溝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