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類首次征服天空開始,飛機設計師們直在把他們大量的創造才能用於生產越來越大的飛機上麵。確實,多少年來,似乎每一代運輸機和轟炸機都是注定地要在尺寸上超過它們的前一代。
任何一類飛機必然與其前一代飛機的尺寸相關。而現在確實能被標榜為“空中巨型飛機”的飛機已不再是什麼新奇的東西。比如說波音747,它采用多艙式內部布局,載客能力達490名,但現在已成為世界各地機場的常客;波音747體積相等的洛克希德C-5A“銀河”軍用運輸機也已眾所周知。
製造大型飛機的願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最初幾年裏已表現得很明顯。製造大型飛機已不僅僅是一種工藝技術的施展。例如,布裏斯托爾“布拉巴宗”飛機和桑德斯羅“公主”水上飛機一類的飛機,就是人們設想的完美的商用飛機,意欲投入繁榮的遠程空中旅行的國際市場。在美國,製造諸如康維爾B-36和波音B-52—類的轟炸機是為了延長戰略空軍司令部的作戰“手臂”,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戰威力。
事實證明,“布拉巴宗”和“公主”飛機是英國飛機製造業的沉重負擔。由於國民經濟的需要,它們雙雙被取締了;當然,在此之前,由於這兩種飛機的技術問題非常複雜,人們對於它們是否真像當初所預見的那樣具有光明的商業前途已經產生了懷疑。
“布拉巴宗”飛機即布裏斯托爾167型,取名的布拉巴宗勳爵之名;這位是一位先驅飛行員,曾在政府主辦的一個委員會裏擔任領導工作,在戰時受命對英國戰後民用飛機的生產政策提出指導性意見。盡管“布拉巴宗”飛機直到1949年9月才首飛,但其設計思想要追溯到1943年,那時布裏斯托爾飛機公司獲準生產兩架原型機和多達10架生產型飛機,前提是這項工作不影響戰時飛機生產。
布裏斯托爾公司的計劃是要生產一種在當時可稱為大載重量的、能高速度不停頓飛越大西洋的飛機,該計劃得到了英國政府的欣然同意。但其基本設計直到1944年底才確定下來,而且其首架飛機的生產工作又拖了大約一年才開始。
首架飛機完工後露麵時,整個世界都為它的尺寸之大所震驚。它的翼展有70.10米,,總長度達53.95米,從地麵至垂尾頂端的高度達15.24米。為了進行最後組裝,布裏斯托爾飛機公司不得不在菲爾頓修建了一座專門的機庫,而且在“布拉巴宗”能夠飛行之前,不得不加長和加強機場跑道,為此需拆毀房屋並將公路進行改道,耗資不小。
“布拉巴宗”飛機帶來了一係列技術發明,其中有許多發明後來被英國其他運輸機所采用。它的動力裝置布局不同以往。8台“半人馬座”星型活塞發動機,2台一組,形成4對,帶動4副共軸反轉螺旋槳。該機最大起飛重量為131540千克,巡航速度為402千米每時,裝滿油時航程為8850千米。
雖然英國海外航空公司在它對“布拉巴宗”飛機深感興趣的時候,曾為一種能夠承擔該公司在北大西洋的空運業務的“布拉巴宗”飛機72至80座改型起草過一份說明書,但在最初並未準備將這種飛機投人生產。隨後又提出過一項新的設計方案,該方案的飛機裝4組“雙海神”渦輪螺槳發動機,設有100個座位;但這個方案在1952年被放棄。
由於“布拉巴宗”的體積特大且采用的新技術很多,因而它的耗資大,這使它最終被取締。在這項計劃的初期曾X表示支持的政界人士這時都畏縮起來,唯一上天的一架“布拉巴宗”飛機4年中僅飛行了400小時,最後也成了一堆廢銅爛鐵。
“公主”飛船也遭到了相同的命運,該機是英國為維持其在水上飛機設計方麵的領先地位而擬定的設計項目。但是由於多方麵的原因最突出的原因是它的研製費用大大超過了預算,發動機的問題成堆,以及英國海外航空公司對大型商用水上飛機的興趣降低,“公主”飛船也遭到滅亡的下場。
與“布拉巴宗”相同,“公主”水上飛機的方案也產生於大戰期間,但到飛機製成卻經過了很長時間。1946年,英國海外航空公司對此方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而請供應部訂購了3架原型機。這3架145噸重的巨型飛機全部造出,但隻有1架飛了起來。
“公主”飛機比“布拉巴宗”飛機重10噸以上,與其相同的是,它也是采用成對的發動機帶動共軸反轉螺旋槳。該機裝有10台“海神”發動機,除兩外側各安裝1台發動機外,其餘也是成對安裝的。
“公主”飛機的翼展很大,為66.90米,翼尖裝有可收放式浮筒,載油量為65915升,無風航程為8480千米完全可以達到英國海外航空公司提出的滿載105名乘客、由南安普頓飛抵紐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