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趟過憂慮的沼澤(1 / 1)

憂慮是現代的一種心理疾病,侵擾著人的靈魂和精神,致使許多人活在憂慮之中,而無法調整自己的心態。這種危機是因為在很多領域中,我們都是主宰,但是我們卻無法主宰內心中的憂慮,我們仍活在恐懼之中。

有一位婦女坐電梯時,突然電梯發生了故障停在兩層中間。大樓管理員用電話問她,是否就她一個人在裏邊,她回答說:“不是,不隻一個人。”隨後管理員向她保證,電梯很快會修好,請她別擔心。

電梯終於修好了,門開了隻見那位女士一個人在裏邊。管理員很驚異地問她:“你不是說不隻你一個人困在裏麵嗎?”

她平靜地答道說:“確實不隻一個人,上帝與我同在。”

經常感到有恐懼心理危機的人,有多少能像她一樣冷靜地回答問題?也許世上最大的安慰在於你並非單身一人。當你理清這點後,恐懼的心理危機將會遠你而去。

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文豪加繆把20世紀叫作“恐懼的世紀。”有一首現代交響曲就叫“焦慮的時代”,我們連作曲也以焦慮為題,可見其影響之深。

我們不僅僅有一般的傳統的恐懼,還有更大的新的恐懼——擔心核戰爭會打起來。而且即使核彈不打過來,我們仍然會擔心無形的殺手“輻射”會對我們及子孫後代造成嚴重的傷害。有一位科學家最近斷言:“我們對原子彈、空間導彈和許多毀滅性的殺傷武器產生了無所不在的憂慮。”

用“無所不在的憂慮”這句話來描繪我們現在的生存危機情形,真是再恰當不過了。我們所感到的這種恐懼,與過去原始人因聽到劍齒虎的嚎叫聲引起的恐懼大不一樣。原始人因恐懼匆忙逃走,或者急中生智,在木棒前端綁上石頭,將老虎打死,結果,除了有美味可餐以外還能拿皮做外套。當然。這是麵對恐懼最基本和最原始的行為,它促使我們采取行動保全性命。恐懼的作用不論在過去或現在都一樣有效。當我們因害怕漏氣而檢查輪胎時,這是憂慮所產生的一種良性作用。

但是,我們今天花時間和精力去擔憂的不是這類恐懼。我們的憂慮已經成為一種心病,困擾著我們的軀體,甚至就是阻礙我們前行的障礙——一種莫大的心理危機。今天,困擾我們的往往是一種模糊不清、難以名狀的焦慮。我們無法對這些憂慮進行反擊,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些什麼。也許我們害怕的事情太多了,光是反擊其中一個也沒有用。對我們來說,恐懼並非來自一種具體的可以言明的威脅。如果果真是這樣,我們便能夠采取具體行動來對抗它。但事實上,它看不見摸不著,像籠罩在我們頭上的陰雲,它給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投下陰影。

想辦法克服憂慮的這種心理素質非常重要,因為憂慮是快樂的敵人,它影響你思考的能力,進而影響你的工作效率並對健康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