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一天,有位老師上山與山頂寺廟裏的和尚對飲,臨走時,布置學生背圓周率,要求他們背到小數點後22位:31415926535897932384626。大多數同學背不出來,十分苦惱。有一個學生把老師上山喝酒的事結合圓周率數字的諧音編了一句順口溜:“山巔一寺一壺酒,爾樂苦煞吾,把酒吃,酒殺爾,殺不死,樂而樂。”待老師喝酒回來,個個背得滾瓜爛熟。
這種聰明的學生就是利用諧音法來幫助記憶的。
當然,諧音記憶法隻適於幫助我們記憶一些抽象、難記的材料,並不能推而廣之,用於記憶所有的材料。
5發展思維力的有效方法
一個人能否成為有用的人才,與早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分不開的。人在幼年時主要根據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思維,而很少根據事物的本質特點或事物的內在聯係來思維。因此,這時老師或家長應向他們提供大量具體、生動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礎上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語言的發展直接影響著思維的發展。為什麼世界上許多像列夫·托爾斯泰這樣的著名作家都要堅持寫日記?其主要原因就是通過對語言的駕馭而達到訓練思維的目的。
現在,國內外圍繞如何提高思維力,提出了多種多樣的訓練方法。這些方法有的可以改善某一種思維品質,如改善思維的獨創性,有的對人的五種思維品質都能產生良好效應。下麵介紹幾種主要思維訓練法。
(1)從觀察力的訓練入手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知覺,是一個主動的知覺過程。觀察力就是指一個人對事物的觀察能力。思維在觀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人將觀察稱為“思維著的知覺”。
觀察是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它是掌握知識、發展智力,成功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的重要保證。蘇聯近代心理學家、教育學家讚科夫根據他對學習後進生的長期研究,認為“後進生”
的普遍特點之一是觀察力薄弱。
首先,要養成有目的、有計劃、有選擇的觀察習慣。觀察的效果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於觀察的目的、任務是否明確。目的不明確,往往對事物的感知容易片麵和模糊化,甚至熟視無睹。有明確的觀察目的,有觀察的中心和範圍是保證觀察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其次,為了確保由觀察搜集到的材料的可靠性,還應養成重複觀察的習慣。
尤其是觀察短暫的現象,更要注意重複觀察,精密周到,否則可能造成觀察的錯誤。善於觀察的人,就在於能夠感知到別人所忽視的微小而卻有重要價值的方麵。再有,養成及時作觀察記錄的習慣:①要求在觀察過程中及時記下觀察所得材料。為了避免遺忘,保證準確性,不能隻憑記憶。尤其是觀察的內容越複雜,細節越多,記憶就越不可靠,況且時間越久,印象就越模糊;②要求在觀察之後及時整理記錄,作口頭的或書麵的總結。
總之,科學地觀察生活,就能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麵,豐富認識,提高分析、綜合能力,從而促進思維的發展。
(2)用美育開發直覺潛能
所謂直覺是指通過知覺迅速地直接感悟事物,從而獲得關於對象性質的直接覺察和認知。它是以直覺思維為基礎的一種思維方式。
直覺的潛能人人皆有,因為這是人類在千百萬年的世代延續、演化中潛存於大腦的智能。
家庭美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包括藝術實踐和藝術欣賞兩個方麵,通過藝術實踐中的演奏、演唱、繪畫、手工以及藝術欣賞的訓練,讓孩子體驗到美的內涵,得到美的熏陶,培養敏銳的感知能力和高度的專注力,從而誘發聯想,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所有這些,正是發掘和激發直覺潛能的結果。
當然,這種藝術教育和訓練是一個長期的、耐心的培養過程。
(5)培養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有創見的思維。培養創造性思維,有助於孩子將來的發明創造。
①發展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以某個問題為中心,從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探索,尋求多種答案的思維。發散思維往往會產生某些新奇、獨特、不苟同於傳統的思想,因而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有意訓練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是發展孩子發散思維的基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