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藝也會哭的。有一次音樂課要考試,同學們都得到音樂教室去,沒有人陪她。我怕她一個人在教室會有危險(對她來講,生命隻在呼吸間),所以上去看她。才一進去,就看到她流著淚在算數學。我幾乎要陪她掉眼淚了,因為這是一個比我堅強十倍的孩子。一問之下,才知道在數學上遇到一些難題,全班沒有人可以和她討論,也沒有人有向老師進一步請教的意思,是一種“獨學而無友”的寂寞讓她心裏發慌而落淚。這是唯一的一次,我知道她哭。
淑藝很喜歡和朋友在一起。上學期的畢業旅行,她問我可不可以讓她參加,這麼輕描淡寫的一個問題,卻有石破天驚的震撼力——去!為什麼不去!我在心裏為她的勇氣喝彩!對別人而言,不過是一次三天的旅行,對她這位“脊椎肌肉萎縮症”的患者而言,搭三天遊覽車旅行,卻是一次無與倫比的冒險!她有這樣的勇氣,我難道就沒有成全她的決心嗎?經過和她母親的兒次磋商,終於淑藝上路了!台灣的無障礙空間真是太匱乏了!但,幸好有班上同學們的幫忙,幾部全功能“人工智能起降機”,讓淑藝出城入鄉,上山下海,暢行無阻。淑藝的媽媽當然是行程中最辛苦的一一要喂飽了淑藝之後,自己才能吃東西;同學在公路餐廳用餐時,她就和淑藝留在車上,等好心的隨車小姐打好飯菜帶上車。三天下來,我們都玩得人仰馬翻,看得出來淑藝也疲憊不堪,但從她眼神透出的光芒,那種如願以償的喜悅,卻是我永生難忘的風景。事後,淑藝的媽媽對我說:“我們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淑藝畢業了,她曾對我說,將來想當老師。其實不必等將來,她現在就是個比我更稱職的老師。如果我的學生,能體會到一點點服務奉獻的觀念,能學習到一些珍惜生命的智能,能培養出一絲絲堅持到底的決心,那都得歸功於班上有這位同學——淑藝。
並行的軌跡
沈秀蓉老師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的時刻……”,淑藝朗誦的聲音真誠而富有感情。自開學以來,實習老師們有固定的時間到一年三班陪伴一位行動不便的學生。與其說陪伴,倒不如說是“一同成長”。第一次見麵時,遠遠就聽到淑藝開朗的聲音,她活潑的模樣和她纖弱的外表完全聯想不起來。她向我表明很喜歡朗讀,還讀了《一棵開花的樹》和《墨池記》給我聽。她很羨慕一般人可以做的事,在我們看來稀鬆平常的事,卻是她最大的盼望。她想多出去走走,曬曬太陽,和同學一起活動,享受二八年華應該揮灑的青春。在她的眼中,窗外的藍天多了一層向往。但是,即使她不常享受陽光的洗禮,她的內心卻充滿了溫暖,她會主動關心別人,更有自己的想法。我對她說:“你可以帶給大家的快樂和其他人不同,但質與量卻毫不遜色。”她對未來有規劃,更明白自己的目標,每天懷著感恩的心情,努力向前邁進。
我會和淑藝交換生活上的點點滴滴,我們彼此鼓勵,在她的生活中我體會到單純就是一種幸福,她告訴我:“隻要微笑,生活就會很快樂。”淑藝就是喜歡笑,言語帶著幽默的口吻,偶而調侃我,是不經意當中的會心一笑,是她機靈的一麵。一節課的時間總是很快的就過去了,她總是和我相約,下一次還要再來看她。
在考試的時候,我會幫助淑藝作答,她用筆指出答案,我延伸她的筆畫上答案卡;她用嘴口述作文,我化為文字譜上答案卷,仿佛一首生命之歌。經過一整天的考試,連一般人都會覺得疲倦,更何況身體孱弱的淑藝,但她從不會抱怨,每一科總是堅持到最後,與時間拔河、企圖贏得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