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藝就是如此透徹人的生命價值,我相信淑藝隻是比我們早去天堂,並且她會為她摯愛的爸爸、媽媽、姐姐、妹妹,疼愛她的老師、同學、朋友準備未來。到有一天我們再會見麵,那時候我們的喜樂會更圓滿,我們將一起享受快樂的新生命。
執筆的話
生命的禮讚
黃國忠,老師
獲得全球熱愛生命獎章與台灣地區最高教育獎得主林淑藝,16歲這一年走了。走過“三好氏肌肉萎縮症”陰影活處精彩一生的生命鬥士,像沒了翅膀的蝴蝶一般在卑微角落裏匍匐前進。有屈辱、有憤恨、有驚恐、有苦厄,更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心酸與掙紮,周而複始鞭撻身心。總在無路可走下乍現生機,生死關頭時蒙天垂憐。她攀向高峰,靠的不是身手矯健,全賴不懈的堅持,方能累積如此非凡成就。
本書所側寫淑藝的生命故事裏,沒有高深的理論,係統的建構,經典的引據,或精密的修辭妝點,有的隻是簡單扼要訴說淑藝這一生。
其實,每個人的生命故事,就算用上咱們一輩子也訴說不盡;淑藝呢,當然如是。短短16年生命裏的吉光片羽,看似簡單,卻飽含真情;或許平凡,卻令人動容。淑藝,一位常以若瑟醫院為家,口裏因此多了院裏葉秀珍修女這第二位母親;常與死神搏鬥,還絲毫不減熱情的罕見生命鬥士;每天隻能到校上半天課,其餘時間靠著自我進修,成績卻仍常保第一。這些怎令人不對她豎起大拇指?
有時會想,像淑藝這樣的女孩,為什麼能得到台灣各界這般關注:是因為罹患肌肉萎縮症的她還能在15歲時榮獲第三屆地區最高教育獎?或是16歲獲頒“2004年第七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還是短短一生從200多次急救、13次病危中死裏求生的經驗嗎?或許,是這樣。
或許,是她那不管多麼險惡的環境都不放棄的氣魄,終於打動了人心。在淑藝的認知裏:生命是如此的難能可貴,豈能說放棄就放棄;縱使身有殘疾,也不該輕言放棄。她相信隻要有心,再匱乏的一生,還是大有可為,決不隨意判自己死刑、注定會一輩子失敗,還終將一事無成。反應在困境中不斷學習,在危懼中不減希望,在卑微中不損尊嚴。
隻是這不放棄的淑藝,可真吃足了苦頭。她有著窮人家孩子所遭受的辛酸與不安;生活大小事無法自理,全賴人照料,校園裏曾不好意思麻煩別人,卻忍不住尿濕全身;怎能相信毫不起眼的可愛螞蟻,將她輕易淩遲;同儕的惡言相向,甚至拿她生命開玩笑;債主們日夜催逼,那沁到骨子裏的怕;喉嚨被切開,塞把管子後的進食不得;拍痰拍到全身淤青,看到手掌就心有餘悸;抽痰隻要一個不小心,就會抽出滿管子鮮血來;氣息奄奄一再急救,全身幾乎已尋不著地方打針,最後還得靠專業醫師在頸動脈,直接注射來救命任憑百般努力,也留不住全身肌肉一天天萎縮發軟,有時挫敗到真想一死百了;心裏還得不時盤算自己,距離20歲這道死亡關卡;究竟剩仃幾分幾秒好活,誰知不耐等待的死神,選在16歲這一年就提前將她帶走,徒留一地的嗟歎與未競之夢。
誰料淑藝倒真能吃苦。物質的匱乏,使她懂得珍惜神誌清明;生理上的病痛,讓她變得堅毅、感覺更加敏銳;同儕的排擠,令她習得愛與包容;家庭的困頓,教她曉得體諒、樂在天倫;生命的危脆,終讓她體會人的存在與價值。所以,淑藝竟這般吃苦法,直把苦痛消化得淋漓盡斂毫無渣滓,不僅增添一己的生命風情,更淬煉一身無懈可擊本領,贏得當局最高教育獎的肯定,贏得全球熱愛生命的禮讚。
淑藝從苦裏咀嚼出人生況味,舉手投足,滿是人性的光輝,在最卑微的角落輕輕發散,在不知名的手心裏,彙聚台灣沛然莫之能禦的善念,疼惜這些人這塊地。很難想象,一旦這個世間不再有溫情存在,人們將如何存續?如何度過日複一日,人生總難避免的苦難與挫敗?如果人問不再有溫暖,人們將如何再度過每一天每一個當下?
有幸細讀淑藝所遺留下的文字,並分享淑藝媽媽、吳科翰老師、劉柏亨醫師、蔡福明先生與其他親友、老師、同學們娓娓訴說淑藝其人其事,不經意發現,原來瘦骨嶙峋下,竟藏有鑽石般堅定、爽利與明晰的生命特質。
淑藝堅定相信自己不足殘障,相信有能力照顧自己、關照家人,相信世界存有愛的力量,能彌補一切缺漏;更相信努力終能換來成功、換來尊嚴、換來一切美好事物。
她的意誌一如刀刃般爽利,逐一刺退萎縮症所帶來的無盡痛苦與折磨,割裂死神一次次羈魂枷鎖,卸脫眾人鄙夷眼光,一舉斬除內外加諸於自己的失敗上義。
明晰的智慧,正可轉肉體障礙為絕佳的學習動力。淑藝清楚自己唯有充分發揮知性,掌握知識力量,才能扭轉宿命完成夢想,所以她緊緊抓住每一個學習機會,不斷累積經驗、學識與慧力,朝生命中所能想象的完美境界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