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寧的爸爸賴正綱是石棉縣水電局局長,他弟兄4人的孩子當中,唯有賴寧是個男孩。因此,一個大家子都把賴寧視為掌上明珠,倍加龐愛。
賴寧剛出生時,爸爸媽媽懷著深厚的期望,給寶貝兒子取名賴麟。可是,他從一歲就患鼻粘膜靡爛的病,鼻子常常流血不止。為了討個吉利,爸爸媽媽將其名字改為賴寧,盼望兒子從此健康安寧。誰料,兒子的出生如猴王出世一樣,幾乎從未安寧過。
犧牲前,賴寧在作文本上寫了篇《我的小傳》,開頭寫道:
“我於1973年10月20日在四川石棉誕生,成了父母的最傷腦筋的調皮鬼。雖如此,但我卻在5歲時才被母校拖進幼兒園的大門,可是仍不改搗蛋的習慣。”
賴寧的媽媽黃和榕是位充滿愛心的母親,她回憶說:
“我在寧兒身上花的心血是其他母親付不出的。夜裏睡覺時,隻要寧兒一動我準知道,怕他鼻子幹燥,一天幾次給他抹金黴眼膏。等他大一些和我們分床睡以後,他一翻身我也能感覺到。我好像就為他活著一樣。”
可這僅僅是夜裏,白天來臨的時候,也就是讓媽媽的擔心來臨的時候。
水深浪急的大渡河,離賴寧家隻有幾百米,那兒成了兒子的天然樂園。他在那兒與小夥伴一起釣魚,一起在懸崖爬上爬下。有一次,媽媽來找兒子,見賴寧站在一塊陡峭高聳的巨石上,麵對令人目眩的河水,竟抬起一隻腳顯示其膽量,嚇得媽媽臉色變得煞白。她真想大喊一聲:“寧兒快下來,危險!”可又害怕驚了兒子發生意外,隻好強忍著恐懼,眼巴巴地等兒子下來。等她走向兒子時,腿都軟了。
賴寧不但好奇,而且好強,他小腿上的傷痕便是證明。
有一天,他和幾個男孩子在宿舍樓前玩,夥伴們提起了跳高的事兒。賴寧問曾倫:“你能跳幾級樓梯台階?”曾倫一昂頭說:“三級!”說完,費了很大的勁兒跳了上去。賴寧不甘示弱,也拚命地跳了上去。他餘興未盡,鼓動說:“咱們練練吧,說不定可以跳上五級呢!”
苦練開始了。為了出爆發力,賴寧在腳上係一根繩子,繩子上拴一塊石頭,結果跌得鼻青臉腫,卻也跳上去第四級台階,還竄上了花池台。可是,跳高隊員紛紛離去,隻剩下賴寧和曾倫。
星期天,這兩個男孩雄心大發,決意跳上與自己腰一般高的乒乓球台,那水泥與鋼筋凝結成的堅硬無比的乒乓球台。他們先跳了一會兒四級台階和花池台,覺得技術熟練了,賴寧退後幾步,“嗨”地一聲喊,猛然跳上了乒乓球台,可曾倫卻怎麼也跳不上去。賴寧大包大攬,要給曾倫做示範,稍微一大意,小腿“咚”的一聲撞在了乒乓球台上,頓時鮮血直流。盡管負了傷,他還鼓勵自己的夥伴:使勁跳!”
山區孩子愛大山與海邊孩子戀大海一樣,是一種融進生命中去的情感,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止的。大山給他樂趣,給他知道,也給他膽量。
賴寧和夥伴們有一個讓城裏孩子害怕的遊戲,那就是手捉花花綠綠的四腳蛇,有時這甚至就是他們上山的目的,他們分散在山野裏,像搜尋敵人的巡邏兵一樣,瞪圓了亮晶晶的眼睛,一旦發現四腳蛇的蹤影,立即奮力出擊。他們飛快地追上去,一把捏住它的尾巴,倒著提了起來。那四腳蛇先是胡亂掙紮一陣子,看沒有掙脫的希望,便一動不動地裝死。於是,這夥男孩子的惡作劇開始了:將四腳蛇倒掛在樹枝上,輪流用彈弓射擊,比賽誰是神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