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1 / 3)

皇甫陵晨站了起來,說:“月兒,你好好休息,我也要去我母妃那裏,有些事過去了就過去了,不必一直掛懷,他也有他的難處。”

說完,輕輕點了下頭,也走了出去。

剛出了房門就追上皇甫清逸,問道:“二哥,皇甫平是你告知的嗎?”

他相信隻要他不告訴皇甫平,皇甫平就不會知道這整件事。

並未回頭,說:“是,隻是我不知道他告訴了月兒,我也不曾想月兒竟並不感動,反倒因著若春的死對我有了恨。”

知道顏羽月去了鎖顏閣,他便每晚都會去鎖顏閣外看著她,過得如何。那日卻見到了皇甫平,原來他也對月兒有著一份疼惜,或許是彼此都有無奈,傾吐心聲倒也舒坦。

他告訴了皇甫平他的打算,因為他從他的語氣中知道他已經看淡了一切是是非非,他知他不會再次破壞。

而皇甫平也坦言今後會陪著賢妃在思過宮裏過完一生,唯一的心願便是她能幸福地生活在平靜之中。

“二哥,月兒她也隻是暫時不能放下,畢竟是自小陪著她的丫頭,總有些感情。隻是月兒不願去別院,怕杜蘭嫣也不肯安生,你可要多加注意些,如今懷著孩子更是比平常人虛弱些,若春沒了,隻有紫雪一個照顧著嗎?紫玉懂得醫術,不如……”

皇甫陵晨一麵安慰,一麵提著自己的想法,她可以毒了若春,難保下次再去毒誰。

歎了口氣,若不可聞,說:“紫雪紫玉會一起去照顧她,也多派些丫鬟過去,杜蘭嫣若是再敢如此眼中無我,我定饒不了她。你趕緊回吧,免得淑妃擔心。”

或許,此生隻能將你困在牢籠之中,永盛的社稷我不得不顧。

寧安宮

殿中央跪著一個丫頭,哭得稀裏嘩啦,低著頭,無力地求饒。兩側站著一群低著腦袋的奴才。

太後坐在上座,杜蘭嫣立於身側,一臉的不屑與算計。

“太後娘娘,奴婢是奉太子妃之命才這麼做的,奴婢便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擅自在藥裏下毒啊,請太後娘娘明察。”原來是杜蘭嫣身邊的秋兒,一個勁兒的磕頭。

杜蘭嫣上前一步,也跪了下來,梨花帶雨,哭著說:“祖母,這丫頭冤枉嫣兒,嫣兒是有私心,不想太子因為孩子重新寵信了顏羽月,不想江山毀在她的手裏,這才請求太後打了顏羽月腹中嬰兒,隻是嫣兒不知秋兒這般忠心於我,竟悄悄放了鶴頂紅,這些宮人都能作證,秋兒,你既然真心為我好,我很感激,可又為何在事情敗露後拖我下水呢?”

這一番話說的在情在理,像是句句發自肺腑。

秋兒不相信的看著自己的主子,不免羨慕起那若春來,為主子而死,換來以公主之名風光大葬,而自己也要為主子而死,卻落得如此田地,不免感歎自己豬油蒙了心,為這種人做傷天害理之事。

太後也覺著累,這半年時間裏發生太多的事,那日皇甫清逸找到她,將所有事說了,隻說不管如何,請她給個交待,並且顏羽月已回了太子府,有些事他會處理,若再出人命,那他便不再顧及這所謂的江山了。

“罷了,嫣兒,我看就將這丫頭攆出宮去,看她一心為主,好在死的隻是一個小丫頭,也不必定罪了,回了府裏,給顏羽月賠個不是,不要再惹事了。去吧,哀家累了。”

殿上的人皆跪下遵旨,杜蘭嫣看了眼身後的秋兒,這丫頭留不得。

杜蘭嫣果真向顏羽月及皇甫清逸說了那日的事,身邊帶著新的丫頭小菊,後來再無人見過秋兒。

哭著說是秋兒一心為主,丟了若春的性命,請求原諒。

皇甫清逸和顏羽月坐在兩側,誰不知道這事情原委呢?在宮中死個人原本就是小事,隻因著死的人是顏羽月的丫頭,皇甫清逸多了份關心,這才能讓太後如此重視。

隻是如今若春已經已經死了,再多的道歉也挽不回她,何況還是虛假的道歉。

皇甫清逸原本想好好懲治杜蘭嫣,卻被顏羽月攔下,隻說不想再追究,逝者已矣,何必還讓她惹來他人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