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虛名嚼破無滋味:知足常樂,心逍遙於萬物之上(3)(1 / 2)

不可否認,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總會買回很多紀念品。然而,貪念卻讓我們越買越多。最後,這一次的旅行,竟變成了自己的購物之旅,至於沿途的美麗風景,我們根本就無暇兼顧,並且途中,由於自己的不滿足、不舍得放棄,我們隻能拖著沉重的紀念品,身心疲憊地回程。到了此時,我們才發現這趟旅程已經完全失去了意義,除了疲憊,我們別無所獲。

莊子在先秦時期,便悟出了對欲望的取舍之道,我們不妨一起來學習。

雕陵有個板栗園,這一天,莊子順著園邊的藩籬,左顧右盼地走著。

忽然,有一隻很大很大的鳥雀,從南邊一直向莊子飛了過來,隻見大鳥雀那翅膀,恐怕有七尺多寬,而眼球的直徑,也貌似有一寸多長,但是,大鳥雀飛得很慢,即使到莊子跟前之時,它也沒有飛得太高,並且,在那時,大鳥雀的身子似乎被樹枝絆了一下,竟重重地碰了一下莊子的額頭。

莊子頓時被大鳥雀撞得有些發蒙,但那隻大鳥雀,卻像沒有事似的,慢悠悠飛到板栗園中的一棵樹上,停了下來。這是什麼怪鳥呀!莊子想,它的翅膀那樣大,卻不能高飛,眼睛那樣大,卻連人都看不見!真是奇怪啊!

出於對這隻大鳥雀的好奇,莊子提起衣襟,從藩籬縫鑽進了園中,並且,迅速而又輕輕地走到了大鳥雀停息的栗樹下,隨後,他便從身上取出彈弓、彈丸,正窺伺著怎樣才可以把那隻大鳥雀打中。

就在這時,莊子發現樹上有一隻蟬,正躲在一隻樹葉下,飲吸著甘美的葉汁,而一隻螳螂卻在它的身後,正慢慢地向它移動。忽然,螳螂撲了上去,用前臂的夾子,把蟬夾住了。當螳螂正得意地準備進食這隻蟬時,沒想到,自己頭上的鳥雀,卻一直在注視著它,鳥雀一低頭,便把螳螂夾到嘴裏。

當莊子看見如上這一幕時,不免有所警覺:無論是蟬,是螳螂,都是因眼前的利益,而忘卻了身後的大患!鳥雀吃到螳螂時,哪裏知道我正拿著彈弓、彈丸對著它呢!當莊子準備扔掉手中的彈弓、彈丸,想趕快離開這裏時,卻被看園子的人抓住了。看園人說:“你怎麼跑到我的園子裏了?”

還不等莊子解釋,看園的人便將莊子一頓責罵,而隨後圍上來的人,又羞辱莊子是偷板栗的人,還差一點對莊子一頓毒打,幸虧莊子跑得夠快。

莊子回家後,整整三天都悶悶不樂。莊子的學生蘭且問他是怎麼回事,莊子說:“我為了一隻奇怪的鳥,忘了那是人家園子,遭到責罵和羞辱。其實,我與那蟬、螳螂、鳥都是一樣,沒有放下自己的欲望啊!”

道家認為,天下的道路星羅棋布,在自然物及植物紛雜錯落之間,分布著性質和作用都不同的各種道路。從不同的道路上出發,所有生物的活動方式便大相徑庭,並且,它們還必須遵守各自的路線,如果動物不能遵守固定的路線,就可能落入獵人精心布置的陷阱;如果飛禽不能遵守固定的路線,就可能遭受氣候的突變或者猛獸的襲擊。

那麼,什麼才是人的正確路線呢?根據老子的論述,可以認為那應該是一個人人都知道滿足的時代,如果人人都知道滿足,就不會使人行的道路成為行軍的路線,不會使道路成為強搶打劫的路線,不會使道路成為聚斂財富的路線,不會使道路成為流亡或凱旋的道路。然而,知道滿足,卻並不等於真正滿足,所以,我們才會有層出不窮的欲望。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羨慕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鳥兒。其實,我們也可以像鳥兒一般,歡呼於枝頭,跳躍於林間,與清風嬉戲,與明月結伴,飲山泉、覓草蟲,無拘無束,無羈無絆,這是鳥兒應有的生活,也可以是我們的生活。然而,我們卻像另一些鳥兒那樣,因忍受不了饑餓、幹渴、孤獨,乃至愛情的誘惑,從而成為了籠中之鳥,永遠失去自由,成為了別人的玩物。

的確,與我們相比,鳥兒麵對的誘惑要簡單得多,而我們,卻要麵對來自紅塵之中的種種誘惑。因此,在物欲橫流的塵世中,我們很容易迷失自我,跌入欲望的深淵,並把自己裝入一個個打造精致的“功名利祿”的金絲籠裏。

不可否認,這是我們的悲哀,然而,更為悲哀的是,正如鳥兒被囚禁於籠中一般,我們被“名利”玩弄於股掌之上,卻仍然歡呼雀躍、放聲高歌,甚至還在呢喃學語,以博得“名利”的歡心;我們在功名利祿的包圍中,也是自鳴得意,唯我獨尊。殊不知,這有多麼的不幸,因此,我們唯有放下自己的欲望,才能在幸福的天空自由飛揚!

人生在世,有許多東西是需要我們不斷放棄的:在仕途中,放棄對權力的追逐,隨遇而安,得到的是寧靜與淡泊;在淘金中,放棄對金錢無止境的掠奪,得到的是安心和快樂;在春風得意、身邊美女如雲時,放棄對美色的占有,得到的是家庭的溫馨和美滿。因此,知足的人,往往都比不知足者要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