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變宗旨遺書通革黨 詐傳道踏月涉荒山(2 / 3)

秘密,更竭力籠絡林魁。常說林魁性情酷似曾參,質雖愚而勤於學,將來得吾道者必魁了。林魁聽了,見先生說自己可以繼承道統,好不歡喜,便又竭力趨承康有為,一舉一動也留心不過。恰那日是八月中旬,適逢佳節,夜後家家笙管,處處弦歌。同門學生或喚花舫遊河,或到酒樓賞月,更有些告假回鄉趁節的。十分熱鬧的時候,哪個不出門遊逛?所以萬木草堂裏頭靜悄悄的一個人影也沒有,隻有林魁因屢次蒙先生讚他勤學可以傳道的,更在康有為麵前賣光兒,雖什麼熱鬧的時候,也沒有出門。隻著使喚人買了些果餅回來,揀張桌子來在大堂上,又拿過張椅子來坐著,手拿了一盞清茶對月而飲。隻見一輪明月當空,星稀雲淨,那月色倒照庭階,越發精彩可愛。  時不過初更以後,康有為本欲出門赴友人飲局,忽見那姓林的如此孤零坐著,反不要及時行樂,畢竟勸學的自是不同,連自己也不好出去。忽即遄返房子裏,又覺如此良宵怎好辜負,因此腳步還未起行,那三魂七魄不知飛往哪處繁華鬧熱場裏去了。故幾次蹀躞房中。林魁見了,又不知康有為要作何事。怕忌自己獨坐此間,看著不好,亦急的遄回房子裏躺在床上。忽聽得隔壁嗷嗷嘈嘈,有品簫弄笛的,有猜拳行令的,動得自己心癢。覺他人如此熱鬧,自己何苦博個勤學的名,挨的寂寥,旋又起來向門外一張,見康有為在房中亦像行坐不安,口語喁喁,腳步忽出忽進。林魁正看得出神,忽聽得康有為房門一響,就疑他要出門去了。猛不防康有為拿了一杖行出來,向自己房門一擊道:“魁乎!”林魁急的應了兩聲“唯唯”,即披衣出了房外,果然見康有為,即隨著他直出了館門去了。沿街上行來,亦步亦趨,正不知先生要喚自己何事,又不好多問。心裏盤算間,已聽得譙樓上已響了二更三點。想如此深夜,趁著館中無人,獨喚自己出門,想必是要給自己傳授道統。因先生亦說過將來可承他道統的隻自己一人,今更幸各人出門尋快活去,實是我應得道統的機會,可無疑了。  且行且想,但見康有為沒句說話,自己便肅然莊重。不覺已近三更,行人漸少。隻有月色照得街道如同白晝,一路踏著月色而行。已不知經過幾多街巷,漸行得乏了。又想雖要傳授道統,怎要行這般遠?怪得古人說任重而道遠,自己應不必畏行路之難。再過幾條街巷,已見一座高山,早認得是觀音山的去處。腳步越覺疲軟,行一步歪一步,已挨得到山腳。向上一望,尚有百數步石級,也見康有為亦行得氣喘喘的,上氣不接下氣。林魁正要請他大家坐一會兒歇歇,又恐以畏難被先生見責,便一句勞苦話也不敢提了。在康有為自己,亦覺行的太苦,但林魁且不提及,自己要把道統傳人的,如何敢說?惟有竭力撲跌上前,口裏像吹氣的一樣,呼呼的籲響。及行到了一座觀音堂前,正要歇歇足兒。就借觀景為名,在石磴上抖了抖。林魁肅然坐著,精神注在康有為身上,看他如何傳授,一手、一足、一耳、一目,無處不留心。時康有為一句話也沒有,隻是四圍張望。覺月色雖好,但那地恰在樹陰之下,正當秋風初起,樹枝搖動。初時行路也不覺得,到這裏見樹斷迷離,竹聲瀝瀝。適有隻鳥鵲在樹上,驚霜怯月,飛的撲撲有聲。二人不知是何鬼物,不覺毛發悚然,嚇得一跳。康有為覺此地坐得不安,便起步望山頂再行。林魁見他未曾傳授,也不敢怠慢,惟再起步跟隨。直至山巔之上,但見正中一輪明月,照耀得銀世界一般。俯瞰鵝潭,月映江心,萬象汪洋,澄清一色。正是月白風清,天空地靜,真覺煩心頓釋,萬慮齊除。揀一片草地上坐下,林魁也陪著肅然坐著,默聽傳道。正是:  不畏長途登峻嶺,隻稱傳道騙同門。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