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旨意大如天,一接到旨意,他們就起身趕往臨安。因為,王洪和柳成他們要留下照看軍隊,文天祥隻帶了他和伊玉離開。
當天下午,他們就來到了臨安。臨安南倚鳳凰山,西臨西湖,東邊和北邊全都是平原。而南宋的宮殿則獨占鳳凰山。即使如此,南宋的宮殿與漢唐的皇家宮殿一比,就顯得太小家子氣了。
從這方麵看,宋被後人稱為若宋不是沒有道理的。雖然,修築大的宮殿,勞民傷財。但卻能顯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氣象。宋朝是中國所有朝代裏最有線的,不是沒有能力修築大的宮殿。而是整個宋朝上下小富即安,不思進取。
到了臨安,宋庭並沒有立刻召見文天祥,而是讓他們住在驛館裏。看樣子,宋庭並不打算現在重用文天祥。
劉致遠現在用腳趾頭想都知道納那些人幹嗎?打不過,就和談,然後割地,賠款,稱臣。這一向是宋朝喜歡幹的事。
宋真宗將燕雲十六州給割給了遼。宋高宗將江淮以北割給了金。宋理宗時,賈似道又將長江以北的淮河地區割給了蒙古。
當時,蒙古人的大漢蒙哥在攻打四川合州的時候被宋軍的石炮轟死了,他的兩個弟弟忽必烈和阿裏不哥為了爭奪汗位發生內戰。而掌管山東的漢人軍閥李檀又起兵反叛,並且和南宋取得了聯係。蒙古頓時陷入一片混亂。
這對南宋簡直就是前所未有的好機會。可宋庭卻和忽必烈進行了和談,並且直接把淮河的控製權交給了蒙古人。
宋朝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蒙古人打了四年,隻到忽必烈打敗阿裏不哥,宋朝都沒有一點表示。
這樣的朝廷,豈能沒有不滅亡之理。現在問題是,南宋已經沒有地可以割了。現在,宋朝連長江天險也已經失去。蒙古人怎麼可能還願意和談。原以為,賈似道倒了,宋庭可以明白一些,可今天一看,分明又出了一個賈似道。
宋朝滅不滅,劉致遠是一點也不在乎,可他身後千千萬萬的漢人,他不能不在乎。
一直在驛站呆了三天,朝廷依然沒有召見的意思。
“朝廷到底是怎麼想的,還要不要和蒙古人打仗了。”伊玉怒道。
劉致遠走到他身邊,安慰道:“不要急,會有用到我們的時候。”這句話,劉致遠到沒有說錯,等他們發現,蒙古人不和他們談的時候,自然會用到他們。
“可是,這樣等下去也不是個事呀!”伊玉急道。
文天祥,皺了皺眉道:”好了,不要說了。”他心裏何嚐不急,但皇帝沒有召見,他也沒有辦法。
而就在他們在驛站裏等候的時候,朝廷裏為了他們也在吵的不可開交。本來文天祥他們來臨安,朝廷是想讓他去支援鎮江的。哪知就在文天祥他們走到半路時,張世傑在鎮江的焦山大敗,蒙軍逼進常州和平江,臨安危機。常州和平江都是臨安北麵的門戶。兩地一失,則臨安不保。這下可把朝廷給嚇壞了。此時,宋恭帝才五歲,謝太皇太後垂簾聽政。賈似道死後,朝政便被她一人把持,她本來就不願與蒙古死戰,此時見到臨安危機,連忙派人議和。
而文天祥是堅決的主戰派,為了給蒙古人留下一個好印象,她就壓著文天祥不用。可朝中主戰派的大臣就不願意了。紛紛上書重用文天祥,說蒙古人狼子野心,不可能答應議和的,要太皇太後重用文天祥,為以後做準備。就連太學生都聯名上書支持文天祥。
不要小看這些這些太學生,他們往往代表了天下的學子。這下天皇太後就有些猶豫了,畢竟江山是他家的,她也不想滅國。左丞相留夢炎和右丞相陳宜中就不願意了,說什麼現在我們勢微,如果這樣做,恐怕蒙古人不高興,不答應議和。太皇太後想想就是要用也不急這一時,就將那些主戰大臣的意見給壓了下去。
如果劉致遠要是在,一定能認出這兩個人。留夢炎南宋著名的大漢奸,而陳宜中南宋著名的逃跑王。
留夢炎在蒙古攻破臨安不久,就投降元軍。並且在宋亡後,官至宰相。以至後來明朝時,姓留的參加科舉,必須要證明不是留夢炎的後代,不然不許參加科舉。可見他的名聲有多壞。而陳宜中道沒有投降,他是蒙古人打到哪,他逃到哪?宋崖山後,他直接逃到了的占城(越南北部的一個小國,後被越南所滅。宋朝著名的占城稻就來自這個地方。),後來元軍攻破占城,他又跑到遙國。(今泰國境內)
有這兩個人當丞相,南宋想不亡都難,當然這一切劉致遠都還不知道。
後來,文天祥實在等不下去,就出去拜見朝中的大人,看看有什麼辦法。而劉致遠和伊玉也沒有再驛站呆著,因為,宋朝乃至後世依舊聞名的錢塘江大潮來到了。
錢塘江大潮,出現於八月中旬,大約會持續三天。以宏偉壯觀而聞名。而作為南宋首都的臨安,唯一可以炫耀的就是這個大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