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殺(2 / 2)

以前還能買到一些大理馬,可現在大理也被蒙古人攻占了,馬匹就更加稀少了。如果將這兩百匹馬賣了的話,至少能值上萬貫。

“不僅呢?還有大量的糧食和錢財。”李亮也哈哈大笑道。

“好了,別說了,帶我去看看剩下的那兩個蒙古兵。

劉致遠也想看看蒙古兵,為什麼會在這。就業跟了過去。

兩個蒙古兵被綁在樹上,臉上全是傷痕,看來剛用過刑。

“都問出些什麼。”王洪向一旁審問的人問道。

“回指揮使,”審問的人道:“他們說他們是來攻打撫州的兵,但不知為什麼他們上麵又下令回去,他們不甘心,就想帶些戰利品回去。然後就遇到我們了。”

“撫州知府和其他知縣難道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燒殺搶掠就不管嗎?”一個跟過來的人憤怒道。劉致遠記得那人,好像叫楊明,三十多歲,曾給他送過飯。

“哼,那些文官一見蒙古兵恨不得鑽進被窩裏不出來,那會主動來招惹他們。”張玉撇撇嘴道。

劉致遠沒有聽他們所說的話,而是想著為什麼蒙古兵會突然退兵呢?他雖然愛好曆史,但對於這段曆史他也不是特別清楚,他隻知道,文天祥從贛州起兵,後又回到江西也就是現在的江南西路,收複失地,後兵敗被俘。

照這樣算,不久江西將會被蒙古軍占領,不然也不會有文天祥收複失地的事了。那麼蒙古兵退回去不是要罷兵,而是積蓄力量,一舉占據江西。

想到這,劉致遠冒出一聲冷汗。他本來不想讓王洪他們跟著文天祥去臨安勤王,本想等幾天找個機會勸下他們,南宋注定會滅亡,臨安也肯定不保,沒必要去躺這趟渾水。宋朝隻是中國的一個朝代,滅不滅亡他一點都不在意。但此時江西也不安全,若留在這裏的話,以王洪他們的性格必定會和蒙古兵拚命。這樣一來跟不跟隨文天祥就要好好考慮了。

“王指揮,那些村民怎麼辦。”張玉看著王洪問道。

王洪想了想道:“你去對他們說,我要去北上抗擊蒙古,願意和我一起的就留下,不願易的將糧食財務分他們一些,讓他們自己自謀生路去吧!”

那些人一聽說要去抗擊蒙古,一個個都願前往,畢竟他們的親人才剛剛被殺死,現在是他們最痛恨蒙古人的時候了。

所以兩千多人中的一千多男子全都報名參加。除了幾個受了重傷的除外,居然沒有一人拉下。

這一點讓劉致遠豎然起敬,或許南宋的政府無能、軟弱,但宋朝的百姓卻骨氣真真,血氣十足。看來南宋能在蒙古鐵騎下五十年而不亡是有它道理的。

王洪他們將一半的糧食的錢物留給那些女子,她們大多都是那些男子的姐姐,妹妹或者妻女。但他們並沒有阻攔他們,而是一個個站在路旁夾道相送。

沒有歡呼,沒有眼淚,隻有默默的支持和祈禱。這才是中華的脊梁。

這次抗擊蒙古,他們共死傷了一百多人,加上這一千多人,現在他們共有一千兩百人左右,按宋朝的軍隊劃分,這相當於兩個多營的兵力了。

王洪以前屬於禁軍,對於軍隊的編排和訓練都很有辦法。他將50人為一隊,兩隊為一都,五都為一營,讓張玉和李亮分別當這兩個營的指揮使。而他將原來的那兩百人編成兩都作為他的親兵。

他們沒有足夠的兵器和步兵裝備,王洪讓他們每人砍一棵竹子作為武器以防備蒙古兵,但自從上次後就再也沒有遇到蒙古兵了。

一路上也有別的宋軍前來查問,但聽到是要到贛州去北上抗擊蒙古。便紛紛沉默。這時候一個一個壞消息也都傳了過來。王洪本身不是官,並沒有文天祥那樣的號召力。所以一路上他想讓更多的人跟他一起去抗擊蒙古,也沒有什麼人響應。

“指揮使,前麵就要到贛州地界了。”一個親兵跑過來報告道。

“哦~”王洪抬起頭道:“具體是到哪個縣。”

“回指揮使,前麵是虔化縣。”親兵回答道。

“走,我們去見見這裏的縣令。”王洪緩緩道。

經過一個月的趕路,劉致遠臉部黑了許多,說來也怪這一個月他長高了許多,如果一開始他看上去像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那麼現在看他已是十六歲的成年人了。對此劉致遠還是很開心的,因為他本身就是一成年人的思想,如果天天被人看成一個孩子總是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