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智慧乃是行為中毫不掩飾的知識,是一個人的誠實在經過一段時間所顯示出來的結果。
人生中,無論做什麼,都要抱著一種求真的態度。我們往往追求代表真實的人和事物,因為它代表著最崇高的美德——誠實與正直。
哈佛教授認為,誠實與知識、經驗結合在一起,是一種人生智慧。因此,所謂智慧乃是行為中毫不掩飾的知識,是一個人的誠實在經過一段時間所顯示出來的結果。一個人不誠實地麵對自己,就無法真正擁有成功。用蠟塑成的人或物,在溫度過高的情況下就會融化,內心不誠、不真的人,最終必將顯露真麵目,從而失去信用這一成功的資本。
今天,利害關係已取代了誠實與正直而成為更重要的考慮因素。隻要你有錢,又有關係,就可買到任何東西,然而,你卻買不到尊敬、信譽與榮譽。它們是非賣品,必定要用誠實才能得到。在事實與時間的檢驗下,它們都會曆久彌新,永不褪色。
你可能會認為,我之所以失敗了,本來就因為別人對我不誠實,或者我對別人太誠實了的緣故,我怎麼能繼續充分信任別人呢?我怎麼能明知道是圈套還要往裏鑽呢?乍一想,你的想法也並非沒有道理,但你想過沒有?在這個社會裏,一個有誠實形象與一個沒有誠實形象的人在社會上所受的歡迎程度有何區別,這個對比的結果很明顯,這就充分說明了人們還是在追求誠信的,並非“人心叵測”的。這個詞隻是要你不可太輕信別人,並不是說要你虛偽待人。既然這樣,你又為何不去追求一個誠實的形象呢?你在這個追求過程中,也許還會碰到欺詐之類的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你所碰到的更多的是誠信。你在這個追求過程中,可以體驗真善美的快樂,而且這個追求的結果更是令你受益不淺,欣喜不已。
曾有一個意大利小孩,其父親生前是個生意人,一生非常講究信譽,但在他生命中的最後幾年運氣糟透了,留下一大筆債務便一命嗚呼了。父親過世的時候,小孩隻12歲。按法律規定,小孩完全可以不承擔這筆債務,正當父親的債權人後悔莫及的時候,小孩卻一一上門拜訪,許下諾言說給他20年時間,他會全部還清父親的債務。20年!一生中有幾個20年,小孩卻要花這麼長時間去還一筆不應自己承擔的債務,這需要多大勇氣呀!債權人沒有幾個對此抱有希望,但事已至此並無他法可想,隻有聽之任之了。小孩於是開始了他的還債生涯,到了27歲那年,他還清了所有債款,提前了5年!小孩縮短了還債時間,原因很簡單,一是自己許下的諾言成了一股強大的動力,促使他不斷朝著目標奮鬥;二是隨著自己不斷兌現自己的諾言,債權人對他產生了極大的信任(如果小孩不兌現諾言的話,他一輩子也許得不到這筆財富),比以前更加願意與他合作了,而且由於他的誠信名聲在外,與他合作的人越來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因而錢也越賺越多。小孩自己也許沒意識到,這筆財富讓他獲益終生。由於他花了15年時間去還一筆本來不屬於他的債務,他的信譽在生意圈子中產生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幾乎沒有人不願意與他生意往來。誠實的人品,良好的信譽,結果使他成了一個富翁。
小孩在他一生以誠待人的過程中,也碰到了受人欺詐的事情。“商場如戰場”、“無商不奸”等成語正是說明了生意場上的爾虞我詐,但就在這樣一個生意場上,信譽為小孩贏得了巨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