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輯 教育經典(1 / 3)

桃李滿天下,師恩似海深。千萬篇文,難表感激之意;千萬首詩,難抒感恩之情。感恩老師,給我們飛翔的翅膀;感恩老師,給我們放眼世界的慧眼……感恩老師,用優異的成績,用驕人的成功,回報老師!

老師的腰圍

老師低頭看了一下自己的腰,然後靜靜地看著學生,笑,邊笑邊朝那個男孩說著。

這是一節有關測量的課,教室是個女的,40來歲。講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後,她讓學生們測量桌子、鉛筆、書本和手臂的長度。兩分鍾之後,班上象開了鍋,一隻隻胳膊高舉著,像一根根旗杆。 被點名的同學報出答案後,都得到了表揚,張張笑臉紅紅的,嘴巴笑成樂一朵朵花,那些沒被點到名的同學著急了,有的站起來,有的跳著腳,高舉著手喊:“叫我,快叫我。”

桌子的長度報過了,鉛筆的長度報過了,書本河手臂的長度也報過了,老師說,我們在找找別的東西測量一下。老師的話剛說完,一個一直沒有得到發言機會的男孩蹭的站起來說:“老師,我想測測你的腰圍”。班上一下子靜了,同學們都轉過頭或側著身看著這個男孩,爾後又把目光對著老師。老師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腰,然後靜靜地看著學生,笑了,邊笑邊朝那個男孩說著:“好啊,你來量吧。”

小男孩拿著尺子,飛快地跑到黑板前,他用手按住尺子的一端,讓尺子在老師的肚皮上翻著跟頭,可能是男孩的手拙,也可能是尺子太短了,跟頭翻了好幾個,他才說出了一個答案:“87厘米”。

“不錯,他量的很認真,答案也比較接近”。老師的話顯然激起了其他同學的表現欲,她不失時機的問了一句:“其他同學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測的更準確一些?”他的話音剛落,一個胖乎乎的女孩站起來說:“老師,我有,我用手。”

老師問:“你用手怎麼量呢?”小女孩說:“我一掌是11厘米,我看是幾掌就知道了。”老師笑了。小女孩的手在老師的腰上爬,剛爬了一圈後,她就報出了答案:“89厘米。”

笑容在老師的臉上綻放,班級的氣氛更活躍了。“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教室裏靜悄悄的,孩子們或測著頭或爬在桌上苦思冥想,片刻之後,一個小男孩站起來說:老師,你把褲帶解下來,我們一量就知道了。老師聽了之後,開懷大笑,老師一邊笑著,一邊真的解下了褲帶。小同學顯然已從老師的笑聲裏感受到了讚許,他握著尺子朝黑板前走的時候,臉上的笑容仿佛要淌下來。小同學量出的答案是90厘米。這當然是最準確的一個答案。

【心靈低語】

課堂上,有時學生的思維可能會超越常規,出現新穎而奇特的想法,類似“量老師的腰圍”、“量褲帶”的想法,老師的第一反應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後果。如果是像文中老師那樣,學生會更加愛數學學習:反之,如果老師臉一板或搪塞過去,學生就會“敬而遠之”,許多靈性的閃動會大打折扣,學生的思維會有所顧忌。

學生都喜愛和藹的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越和藹就越偉大。老師的偉大之處源於她的笑聲。有哪一個孩子不喜歡老師的笑聲呢?微笑、滿含愛意的笑、鼓勵的笑、開懷大笑,無不讓孩子感受到一種親切,一種輕鬆。

不曾預約的精彩

欣賞著孩子們一篇篇極具創意的作品,我慶幸自己留意到了學生一句無意的插嘴,給了他們發表不同見解的空間,並收獲到了這不曾預約的精彩。

課堂上,隨時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使原本風平浪靜的課堂出現波動。教師如果能順應孩子的天性,樂於傾聽,善於發現,捕捉住課堂教學的“奇音”,這些“節外生枝”往往可以使我們的課堂演出不曾預約的精彩。

總是難忘那次《寒號鳥》的教學。

“老師,我認為喜鵲雖然很勤勞,但較自私,虛情假意!”在講讀完整篇課文內容後,冷不防班長楊光竟冒出了這樣一句話。

教材中被提倡的主人公竟被貼上了“自私、虛情假意”的標簽,我有些愕然。但為了課堂民主,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我望著他,示意他說得更清楚些。

“喜鵲勸寒號鳥壘巢,為過冬作準備,但隻是說說而已,並沒有親自動手幫他壘巢。而且,在寒冬臘月的晚上,他明明知道寒號鳥有被凍死的危險,為什麼不請他到自己的窩裏一起睡呢?更氣人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喜鵲就去呼喚寒號鳥,這哪裏是關心,分明是去看熱鬧的。”

嗬,好家夥,給他機會,竟然說出了這麼一大通,而且還有真那麼點意思!當我正想對這個問題發表評論時,班上的“小聰明”陶金發言了。

“喂,朋友,請記住這隻是一個童話故事。故事的目的主要是告訴我們隻有勞動才會有幸福的生活,懶惰隻會得到可悲的下常”

楊光聽了,先是眨巴著眼睛,後又嘟嚷了一句:“話雖然可以這樣說,可是也不能拿生命開玩笑。”

“是啊,教材這樣編也太殘酷了。”班上的“小問號”張朗夫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有意思的話題。他一本正經地說,而且竟然抨擊了教材。

麵對這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麵,我索性放下了課本,打消了按原來的步驟繼續講下去的念頭,而是饒有興趣地問:“依你們看,那這個故事到底應該怎樣寫才更好呢?”

一聽這話,學生們更來勁了,有的高舉手臂、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有的則是皺著眉頭,眨巴著眼睛望著我。

我清了清嗓子,微笑著說:“剛才同學們所想到的,所讀到的還真有探究的價值,這樣吧,下課後同學們可以自由組合,在課外重新編排喜鵲和寒號鳥的故事,好嗎?”同學們都欣然同意。

下午課外活動時,語文課代表送來了同學們的作品。說是作品,一點也不誇張,不僅署上了自己的大名,而且在幼稚的文字中還穿插有喜鵲和寒號鳥的圖畫,可謂是圖文並茂!

我坐下來逐一欣賞著孩子們編的故事:

在一個彤雲密布、快要下雪的黃昏,喜鵲飛到寒號鳥的窩前,熱情邀請寒號鳥晚上到他家暫住一夜,寒號鳥不好意思不肯去,但喜鵲說:“兄弟,別不好意思了,昨天晚上還沒今天晚上冷呢,可是我都聽到了你打哆嗦的聲音。瞧,今天天色暗,風又大,眼看就要下大雪了,假如你有個三長兩短,叫我這個當鄰居的怎麼想呢?”於是寒號鳥跟著喜鵲去了,那天晚上寒號鳥在喜鵲那裏睡得很暖和,但有些擁擠。第二天,寒號鳥就痛改前非,忙著去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的窩。喜鵲也主動幫寒號鳥選樹壘巢,後來,寒號鳥也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很舒適的家。

在寒冬臘月裏,寒號鳥在喜鵲熱情的邀請下,住到了喜鵲家,而一隻老鼠則躲進了寒號鳥的窩裏。經過那個大雪紛飛的夜晚,寒號鳥發現睡在它窩裏的老鼠活活凍死了,於是寒號鳥幡然醒悟,決定不再得過且過。後來,他在喜鵲的幫助下,也變得非常勤勞,擁有了一個溫暖而舒適的窩。

欣賞著孩子們一篇篇極具創意的作品,我慶幸自己留意到了學生一句無意的插嘴,給了他們發表不同見解的空間,並收獲到了這不曾預約的精彩。

【心靈低語】

課堂是解不開的結,學生是猜不完的謎。沒想到,課堂中小小的插曲,讓“我”產生了如此意外的驚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是創新的源泉,生活是個大舞台。在學生的創新活動中,教師不曾預約的精彩也隨處可見。我們的老師以學習者的身份去讀懂學生,把準學生的脈搏,和學生的理解產生共鳴、撞擊和生發,我們的課堂有更多的精彩隨機生成。

學生的熱情,常常感動老師,他們覺得孩子是很可愛的,真是給點陽光就燦爛啊!

新來的胡老師

正是這一絕招,讓我變得專心致誌,不敢有半點大意。

以前,我對每天隻做幾道數學題都感到枯燥乏味,可新來的胡老師隻用了短短的幾天時間,就讓我一天解幾十道數學題也覺得津津有味。是什麼原因讓我迷戀上了數學呢?說起來,得感謝胡老師科學、藝術的教學方法。

胡老師來之前,我得知他是全國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優秀教練員,心裏不免產生疑問:他很嚴厲嗎?他名副其實嗎?可當我第一次見到他,就感到他確實出語不凡,課堂上獨特的開場白,立刻把師生間的距離拉近了。他說:“未來的主人們!我和你們交朋友來了,讓我做你們的大朋友,一起來探討數學上的有趣問題,好嗎?”“好!”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這時,我情不自禁地想:有名氣的教師原來是如此平易近人。

學習開始了,胡老師真是怪得很,他不是開門見山地給我們講數學,而是給我們朗誦了他寫的一首小詩:“生命如此偉大,數學算什麼?我最強!我最能幹!我最能吃苦!我能學好數學!堅持學下去,成功一定屬於我。”我想,他真是用心良苦,以此激勵我們好好學習。我聽後堅定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胡老師教書有許多突出的特點。 比如他在課堂上推行“不舉手提問”的方法。他說:“推行不舉手提問的好處是,不但能讓怕舉手的同學從中得到鍛煉的機會,還能讓一些在上課時偶爾開小差的同學怕突然被提問而洗耳恭聽,進入‘人人自危’的狀態,促使全體同學積極思考問題。”——正是這一絕招,讓我變得專心致誌,不敢有半點大意。又如,胡老師還別出心裁地推行100分上台介紹經驗的活動。一次單元測試,我得了100分,胡老師把我緊緊地抱在懷裏,親切地說:“這次能考100分,有什麼經驗?回去好好想想,下午在台上給同學們說說,好嗎?”這時,我覺得仿佛一股暖流湧遍全身,一種享受成功的喜悅感油然而生。

胡老師雖然隻給我們上了120多天課,但是我感到獲益匪淺,而且打心眼裏覺得他是一位教學有方、平易近人的好老師。

【心靈低語】

所謂教育就是教書、育人,而班主任就是在此基礎上多了一顆慈母般的心,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考慮。如果說教書是不易的,那麼育人就更加困難了。創立“不舉手提問”的方法,不單單是為了避免學生上課開小差,更重要的是“讓怕舉手的同學從中得到鍛煉的機會”,這是我感到獲益匪淺的主要原因,而且打心眼裏覺得他是一位教學有方、平易近人的好老師。

女教師的特異功能

這種古怪教育的奇異結果,便是造就了一批可以高速理解、高速記憶、高速運算的神童。

假如沒有粉筆,你知道怎麼上課嗎?請準許我給你講個故事。

這故事發生在一個偏僻的小村莊,村頭有一所小小的學校。

有一天,上課必需的粉筆突然用完了,女教師便想了一個辦法。他找了杯清水,然後對孩子們說:“來,老師蘸著水在黑板上寫,上課!”孩子們懂事地點點頭,答應了。於是,他一筆一劃地教,孩子們一筆一劃地學。

當然了,這需要速度——因為隻要教得慢了點,或者記得慢了點,那用水寫的字就幹了,看不見了。

這以後,每當沒有粉筆的時候,女教師就以水代筆;而可憐的孩子們,也便漸漸適應了這種奇怪的上課方式。

一天,女教師哭了。他想起了魯迅筆下的孔乙己。那蓬頭垢麵的孔乙己,為了教鹹亨酒店的小夥計認字,曾用她的長指甲蘸著酒,在櫃台上寫過“茴香豆”的“茴”字;可是今天,她——一位亭亭玉立的女教師,蘸著水在黑板上寫字,在冰涼冰涼的黑板上耕耘了!可她想想,又笑了。磨禿了自己的手指頭,卻豐富了孩子們的心靈,值得!

她從容,坦然,一如既往。有一天,他走進教室,正準備上課,突然發現杯子裏的水已全部漏完。也難怪,那盛水的杯子太陳舊了,陳舊得讓人想起這個古老民族的沉重的曆史。沒水,怎麼教書?沒水,怎麼上課?也就在這山窮水盡的時刻,女教師突然感到,從她右手的手指尖上,正在不斷地滲水——亮晶晶的水珠——水!水!有水就能上課!女教師猛地轉身,在黑板上不停地寫了起來。她寫得飛快,孩子們也記得飛快。

就這樣,每當他轉身板書的時候,那指尖上的水也就恰到好處地冒了出來。天!她從此有了特異功能!日複一日,年複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