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善惡有果(1 / 3)

沈如鳶看著團團圍上來的人,眯著眼睛回頭看著陸英一眼:

“倒是小瞧了你,一介小小的太醫。你父親也是弄得師傅前功盡棄,你,依舊可以讓我功虧一簣。當真當年應該斬草除根,而不是讓你留到今日。”

陸英搖搖頭道:

“我哪裏有沈妃你聰明,本來一直看不出你竟然才是幕後之人,我原來想著不是潘貴妃就是太後身邊的人處處下手危害,若非此次的事情關係到了芙蕖,定然是不會想到姐姐的。姐姐做事本來該滴水不漏,隻是太過於精密必定會出錯。姐姐對清正王爺下手就是想著要給潘貴妃動機,而後潘貴妃如你所願真的有所動,不過你沒有想到潘貴妃竟然是用著等損人不利己的方法請我去延慶宮,你不能直接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對太後出手,所以你選擇了芙蕖。”

柳如煙看著沈如鳶,眉頭緊鎖,半天都不說話,陸英不明白為何柳如煙此時竟然選擇了站在了他們這一邊,而不是幫著沈如鳶,這兩個人之間的嫌隙到底是從何而生。他們當年能夠為了家族放棄彼此,難道真的從此以後咫尺天涯了去。到底最後柳如煙還是看著沈如鳶開口了:

“鳶兒,你變了。”

沈如鳶聽見了這個稱呼之後,渾身一顫,眼眶突然也就紅了,死死地盯著柳如煙道:

“你還敢叫我‘鳶兒’?當初若非你、我如何會落得如此地步?”

柳如煙搖搖頭歎氣道:

“快意江湖、縱馬墨意,曾經是你我夢想,然而先放棄的人,絕非是我。”

“你以為我當真在乎沈家和柳家麼,我在乎的是你,是你不能給我一句承諾,哪怕我無家可歸做不得沈家子女,也能伴君相守。偏偏,你和顧君愁是一樣的人,隻懂得忠君愛國,全然不是江湖人所傳的風流才子模樣,是我錯看了你,”沈如鳶笑了笑,才轉頭看著淩宣毅道,“錦朝皇帝你聽著,祭龍山一事沒有殺死你那是你的造化,也算是陸太醫幫著你,既然如此,我也無話可說。隻是,你不要以為事情就如此結束了,錦朝不滅,鸞鳳閣不死。”

“何苦?”顧君愁開了口,“六國亂時的鸞鳳閣,以謀刺各國主君為由頭。如今天下已經安定,又何苦為了一己私利再起烽煙?戎君也好錦朝也罷,天下太平才是最好的,不是麼。”

“那是你的想法,你又可知道為何鸞鳳閣會在天下安定以後重新建立,你又可知道為何鸞鳳閣要想著錦朝滅亡?!”沈如鳶尖叫起來,“你以為當年太祖皇帝那樣對待寧王,不會被人嫉恨麼?寧王何等尊貴,為了太祖皇帝付出那麼多,最後不過想著不想為人替身要和晉王一起離開遠去蜀地,若非太祖皇帝陰謀計較,如何會有後來那麼多事端?以卑劣手段留人的人,怎麼能夠為人君?”沈如鳶繼續說起來,“閣主便是因此建立的鸞鳳閣,你又怎會明白?有你這樣的少閣主,還不如沒有!”

顧君愁搖搖頭:

“那也隻是閣主自己一個人的想法罷了,確實,太祖皇帝看重的人是顧寧杭沒錯,不是後來的寧王,不過顧寧杭十五歲以後就沒有和太祖皇帝見過麵,十七歲的時候就已經身死,從十七歲到三十七歲都是寧王陪著太祖皇帝,你以為太祖皇帝會真的用一個十五歲的人的身影,去描摹另一個人的一輩子麼?”

沈如鳶一愣,這會兒開口的卻是沈子安:

“姐姐你從不看家裏的秘史,原來我以為你是不關心這等事情,原來不過是不想要計較錦朝曆史,其實關於此事家中皆有計較。雖然曲太後已經焚書坑儒將所有關於寧王的曆史改寫,但是你以為家裏沒有人知道麼?如果寧王真的需要閣主幫他報仇,為何當年還要隻身前往晉王所在,勸晉王放棄戰爭?若是寧王心裏沒有太祖皇帝,為何晉王多次派人暗中相救,他情緣被圈禁在宮中永寧殿也沒有離開一步?若是寧王真的希望你們顛覆了錦朝天下,為何身死之時還要晉王和太祖皇帝和好發誓再不起戰爭?”

“不起戰事那是因為他希望天下太平!”沈如鳶反駁。

“寧王何等人?他殺過的人何止千百,他起過的戰事不下萬千。能一笑傾國、一舞名動天下的人,六國君主多少人都是為了見他一麵喪掉了性命?你以為寧王真的在乎天下太平麼?!”顧君愁不讓一步繼續說道,“他在乎的是太祖皇帝,他不忍再看太祖皇帝奔波操勞,為了天下戰事戎馬一生不得安寧。”

沈如鳶一愣,然後搖頭道:

“不、不會!太祖皇帝喜歡的人是顧寧杭,這一點寧王也知道!況且,當日裏律國國君讓太祖皇帝選擇,是要活著的寧王還是要那一壇死去的骨灰,太祖皇帝選擇的都是骨灰,這才讓寧王心如死灰,活生生的人不如一個死去的冷灰!”

顧君愁沉默了一會兒,才說道:

“那為何,寧王最後要代替太祖皇帝飲下那杯毒酒呢?”

沈如鳶沉默,而在場所有的人都是驚訝的表情看著他們,太祖皇帝和寧王之間的糾葛沒有人知道,更沒有人知道其中還有那麼深的關係——他們聽說的,不過是寧王和太祖如何英雄相惜,如何亂世合作,如何謀得錦朝盛世太平,然後又是如何生離死別。感歎的,都是寧王的英才早逝、太祖皇帝的痛失知己,卻竟然不知道,其中還有這麼一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