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後來,由於樹立了堅強的信念,她立刻下床,開始行走。艾迪說:“這種經驗就像引發牛頓靈感的那隻蘋果一樣,使我發現怎樣才能讓自己好起來,以及怎樣地使別人也能做到這一點。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說,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響力都是內心的思想。”
我們深信我們內心的平靜,乃是由生活所得到的快樂,並不在於我們在哪裏,我們有什麼,或者是什麼人,與外在的條件並沒有任何關係。思想的運用和思想本身,能把地獄造成天堂,也能把天堂造成地獄。拿破侖和海倫·凱勒就是這句話的最好例證。拿破侖擁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榮耀、權力、財富——卻對聖海蓮娜說:“我這一生從來沒有一天是快樂的。”而海倫·凱勒——又瞎、又聾、又啞,卻表示:“我發現生活是這樣的美好。”
伊匹克特修斯,這位偉大的哲學家曾警告我們:我們應該極力消除思想中的錯誤想法,這比去掉身體上的腫瘤和膿瘡更加重要。上海醫科大學的一位主管神經外科的博士說:“精神病醫院裏收容的病人,有五分之四都是由於自身情緒緊張和壓力所引起的,甚至有一些生理器官的病例也是由於人心理壓力過大而造成免疫係統失控引起的。”
蒙坦,這位法國偉大的哲學家,有句話是他生活中的座右銘:“一個人因發生的事情所受到的傷害,不及因他對發生事情所擁有的意見來得深。”
當我們被各種煩惱困擾著,整個人精神緊張不堪時,我們應該明確地告訴自己,我們可以憑借自己的意誌力,改變我們的心境。
威廉·詹姆斯是實用心理學方麵的權威,他曾經發表這樣的理論:“行動似乎是隨著感覺而來,可是實際上,行動和感覺是同時發生的。如果使我們意誌力控製下的行動規律化,也能夠間接地使不在意誌力控製下的感覺規律化。”他這段話的意思是:我們不能單憑下定決心就能改變我們的情感,可是我們可以變化我們的動作,而當我們變化動作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改變了我們的感覺。接著,他解釋說“如果你感到不快樂,那麼唯一能找到快樂的方法就是振奮精神,使行動和言詞好像已經感覺到快樂的樣子。”
這種簡單的辦法是不是有用呢?我們不妨自己試一試:使我們的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來,挺起胸膛,好好地深吸一口氣,然後哼唱一首歌。我們會很快地發現威廉·詹姆斯所說的是什麼意思了——也就是說,我們的行為能夠顯出我們快樂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再憂慮和頹喪下去了。
試問:如果讓自己開心就能夠創造出快樂,那又為什麼我們要讓自己和我們身邊的人難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