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人(2)(2 / 3)

不久,前線警報傳來,數十萬蒙古鐵騎急攻,要都城築壘防禦。這一切,使得度宗心驚肉跳,他不得不想起朝廷中唯一的一位能抗擊蒙軍的“鄂州大捷”的英雄賈似道。他深深地歎了口氣,在無可奈何之下,隻好以皇太後的麵子,請求賈似道出山。謝太後寫了手諭,派人恭恭敬敬地送給賈似道。這麼一來,賈似道放心了。他可得拿足了架子再說,先是搪塞不出,繼而又要度宗大封其官。度宗無奈,隻好給他節度使的榮譽,尊為太師,加封他為魏國公。這樣,賈似道才懶洋洋地出來“為國視事”。

賈似道知道警報是他令人假傳的,當然要做出慷慨赴任、萬死不辭甚至胸有成竹的樣子。他向度宗要了節鉞儀仗,即日出征,這真令度宗感激涕零,也令百官惶愧,無地自容。天子的節鉞儀仗一旦出去,就不能返回,除非所奉使命有了結果,這代表了皇帝的尊嚴。賈似道出征這一天,臨安城人山人海,都來看熱鬧。賈似道為了顯示威風,居然借口當日不利於出征,令節鉞儀仗返回。這真是大長了賈似道的威風,大滅了度宗的誌氣。等賈似道到前線逛一圈,無事而回,度宗和朝臣見是一場虛驚,合手慶幸尚且不及,哪裏還顧得上追查是謊報不是實報呢。

賈似道“出征”回來,度宗便把大權交給了他,賈似道還故作姿態,再三辭讓,屢加試探要挾,後見度宗和謝太後出於真心,他才留在朝中。這時,滿朝文武大臣也爭相趨奉,把他比做是輔佐成王的周公。通過這場考驗,年輕的度宗對朝臣完全失去了信心,他至此才理解為什麼理宗要委政於賈似道。原來滿朝文武竟無一人可用,賈似道雖然奸佞,但困難當頭之際,隻有他還“忠勇當前”,敢於“挺身而出”。度宗哪裏知道,滿朝文武懦弱是真,賈似道忠勇卻是假。度宗不覺地陷入了賈似道的奸計之中。從此,度宗失去了治理朝政的信心和熱情,把大權往賈似道那裏一推,縱情享樂去了。

賈似道再一次以“肅清”朝堂為名,在極短的時間內,把朝廷上下全換成了自己的親信,甚至連守門的小吏也要查詢一遍。這樣,趙宋王朝實際上變成了賈氏的天下。

雖然賈似道這種玩弄權術的行為讓天下人所不齒,他本人也因品德敗壞而被永遠地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但本著批判地學習的原則,我們還是應該看到虛張聲勢法對於處於低穀之中、埋沒於眾人之間的不得誌之人的作用。

懷才不遇,壯誌難測是每個有本事的人都可能遇到的境況。這個時候鬱鬱寡歡,不思改變的話,你可能真的從此湮滅,那麼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情勢呢?那就“虛張聲勢”,讓他人覺得“非你莫屬”。

做足人情,有始有終

人情要做必須事前考慮充分、權衡利弊,有害自己的盡可能地不要做,有弊的更不能做。關鍵人士的人情,不但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做對,更重要的是要做足。

古語曰:來而不往非君子也。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人們崇尚禮尚往來。人情是中國人維係群體的最佳手段和人際交往的主要工具,上至達官貴人,下到黎民百姓,不同階層,不同層次,方方麵麵的人都需要人情作為紐帶。但是你要是以為好心都有好報,做完了人情必能換來交情,就未免太過淺顯了。有人為朋友兩肋插刀,最後卻落得罵名或傾家蕩產,反目成仇的事並不少見。這樣的人情就屬於沒有做好,沒有做到位,因而也就不會有什麼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