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標新立異出奇製勝(2)(3 / 3)

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一起創立的索尼公司的宗旨是:“絕對不搞抄襲偽造,而專選別人今天甚至以後都不易搞成的商品。”

如果在創建事業的最初,這條宗旨表明了公司的原則和奮鬥目標的話,那麼之後實施和堅持這條宗旨則成了盛田昭夫接連成為市場競爭大贏家的秘訣之一。

一般日本企業經營的基本方法是大量生產、大批銷售,但盛田昭夫走的並不是這條路。他的方式正如上述那一條宗旨所要求的,首先投資開發研究,創造出其他公司難以模仿的產品,即便是這種商品被其他競爭者趕上了,還有新的產品出現。盛田昭夫的方法在於標新立異,重在以新取勝,依靠技術不斷開拓新的市場。

20世紀50年代初,收音機在日本還不是十分普及,但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了收音機的好處。收音機市場大有潛力可挖。很多製造商都看準了收音機市場必將火暴的那一天,因而紛紛大批量生產。

當時流行的收音機並非很完美,而是存在很大的缺點。其內部幾乎全部使用笨重易熱的真空管,體積大的不得了。耗電量又高,並且不能隨身攜帶。

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在當時也被收音機市場的潛力引誘著,但又生怕背負未來市場過剩的競爭壓力。這時井深大總經理抓住了流行收音機的缺點,設想如果索尼(當時名叫東京通信工業公司)生產的收音機能夠克服這些缺點,必然會大受消費者的青睞,獨占收音機市場的鼇頭,成為技術革新的領導者。

盛田昭夫想要研製一種能攜帶甚至可以放在襯衣口袋裏的小型收音機,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以半導體取代真空管。而半導體的專利權,當時隻在美國有,發明它的是休克利博士。

他們專門為半導體的事去了一趟美國,想要引進休克利博士發明的半導體專利。以後,盛田昭夫與擁有半導體專利權的西方電氣公司簽訂了專利合約。最終,盛田昭夫推出了日本第一批小巧玲瓏的半導體收音機。這批第一次標有“SONY”字樣的產品一出世便令同行和消費者驚詫,“SONY”牌收音機一下子風靡日本,原來的真空管收音機頃刻之間成為陳舊的過時貨。

時隔不久,盛田昭夫生產出更小的口袋型半導體收音機大批上市。這種收音機可隨身攜帶,就像手表一般便捷,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新時尚,標新立異的索尼公司頓時引起人們的極大注意,“SONY”成了家喻戶曉的名牌。

標新立異使盛田昭夫贏得了消費者的心,在市場競爭中出奇製勝。同行企業在對盛田昭夫既嫉妒又羨慕的時候,他又開始了新的研究。

盛田昭夫在和同行的競爭中總能以新取勝。他寫過一段耐人尋味的話:“我們的計劃是用新產品來帶領大眾,而不是被動地去問他們要什麼產品。消費者並不知道什麼是可能的,但是我們知道。因此我們要去下一番工夫做市場調查,並且有不斷修正每一種產品及其性能、用途的想法,設法依靠引導消費者,與消費者溝通,來創造市場。”這段話體現了盛田昭夫的經營雄心,體現了索尼公司的一個基本精神。風靡全球的“walkman(隨身聽)”就是這種精神的產物。

一天,總經理井深大提著手提式錄音機和一副耳機,來到盛田昭夫的辦公室,一臉無奈地說:“我喜歡聽音樂,可又不希望影響別人,又不能整天坐著不動,隻好提著錄音機走,可這實在是太沉重了,這份疲累哪是我這老頭子能吃得消的?”

井深大這番抱怨的話一下子激發了盛田昭夫的思維與想象。他想,能否研製一種小型隨身攜帶的錄音機呢?如果研製成功的話,井深大總裁不就再也不會抱怨手提式錄音機的沉重了嗎?當然,它會更好地滿足那些須臾也離不開音樂的年輕人。

經過不斷的創新,一台“隨身聽”的樣品造出來了,精致而小巧,音效也非常的好。以盛田昭夫為首的技術骨幹認定“隨身聽”一定會風靡起來,但銷售人員則認為這種產品連一點銷路都沒有。於是,在公司內對“隨身聽”形成了反對派和支持派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麵對反對聲,盛田昭夫堅持己見,並說明自己負全部責任。由於“隨身聽”適合消費者的需要,價錢(3萬日元)也適合年輕人的“腰包”,結果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供不應求。麵對雪片般飛來的訂單,索尼公司必須以自動化生產來應付。與此同時,“隨身聽”也大大刺激了索尼公司的耳機研製,使它躋身於全世界最大耳機製造商之林,在電子產品大國日本也占據了50%的市場。

由於美名遠揚,連著名指揮家卡拉揚等音樂大師也來索尼公司訂購“隨身聽”。

幾十年來,索尼公司在盛田昭夫的標新立異思想指導下,發明創新,用創新賺得了豐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