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1 / 3)

不管努力的目標是什麼,不管幹什麼,一個人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合群永遠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歌德

學會與別人合作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隻有善於與他人合作的人,才能彌補自己能力的不足,達到自己原本達不到的目的。真正的合作,是取得成功的最佳方法。因此凡是會辦事,能成大事的人,都力圖通過合作的方式來成就自己。

華人巨富李嘉誠是一個善於與人合作的高手。這從他與彙豐銀行的合作中可以充分體現出來。

從20世紀60年代起,港英政府就決定開始調整對本地華資的政策,對那些實力雄厚、經營管理出色的華資財團開始全力支持,以求穩定香潛經濟的繁榮和發展。而港英政府的這種逐步重心轉移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透過有半個中央銀行功能,且在金融集團方麵處於支配地位的彙豐銀行實施的。

善於從經濟發展中尋求原因,在客觀環境中發現機會的李嘉誠,自然而然地發現了這個“天機”,也自然而然地不斷深入與彙豐銀行的合作關係,並得以充分利用這個“天機”。而港英政府和彙豐銀行也以欣賞的目光,注視著這位在香港無人能出其右的“過江猛龍”。於是,李嘉誠能夠在最大限度上獲得港英政府和彙豐銀行的大力支持,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1978年,李嘉誠與彙豐銀行第一次聯手合作,重建了位於中區黃金地段的華人行大廈。1979年,長江實業收購彙豐銀行手中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股權,入主和黃。自此以後,李嘉誠與彙豐銀行的關係更為密切。

繼收購和黃後,彙豐又幫助李嘉誠開展了一係列的收購活動。

1985年,彙豐幫助李嘉誠收購香港電燈公司;1987年,彙豐幫助李嘉誠財團上市公司聯合供股集資103億港幣,進行一係列重大的擴張收購活動;1988年,彙豐銀行支持李嘉誠透過長江實業全麵收購英資青洲英泥;1989年,在彙豐銀行的幫助下,李嘉誠屬下的和記黃埔之國際貨櫃籌措105億元銀行貸款……

不僅如此,李嘉誠與彙豐銀行的水乳交融的密切關係一直持續到今天。李嘉誠個人就持有彙豐銀行的股份,並於1980年和1985年先後兩次應彙豐銀行之邀請出任其董事局的副主席至今。李嘉誠屬下的各大上市公司的主要往來銀行也是彙豐銀行。而得到彙豐銀行大力支持的李嘉誠財團,也由此為彙豐銀行提供了穩定的存款基礎和眾多的業務機會。

通過別人實現自己的願望這是一種智慧,雖然我們不能每個人都達到這一點,但每個人都可以與人合作,攜手做出更大的事業。

但是有些人認為,利益總是有一定的限度,你有了,我就沒有了。的確,同樣大的一塊蛋糕,分的人越多,自然每個人分到口的就越少。但是如果我們是在聯手製作蛋糕,那麼,隻要蛋糕能不斷地往大做,我們就不會為眼下分到的蛋糕大小而感到不平了。因為我們知道,蛋糕在不斷做大,眼下少一點兒,隨後隨時都可以再彌補過來。而且,隻要聯合起來,把蛋糕做大了,根本不用發愁能否分到蛋糕。

一個人,隻有首先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才會在事業發展中獲得他人的幫助,才能與他人攜手共建未來。

可以說,與你合作的人越多,你的運勢就越旺。當然這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你必須能夠正確地選擇對你有幫助的合作者。

同時,要想順利的與人合作,還須牢記兩條原則:

一是相互尊重。存在於你和合作者之間的,不是利害關係,而是友誼和相互的尊重。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完成一項工作而團結一致,齊心協力。著名美學家朱光潛曾說,與人合作,品質是最主要的。他還認為養成合作的習慣還不算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品質來維係這一合作習慣,使之不斷完善和提高。相互尊重是合作的基石,隻有真誠對待對方,才能贏得合作者的信賴。

二是體諒對方。不可對合作者的才能持過高的期望,或強求合作者具備他所沒有的才能。每一個人都有其擅長與不擅長的地方。如果一味要求對方達到你的標準,不管對方是否有能力做到,隻知要求,不知體諒感恩,甚至斥責對方、貶損對方,那麼不但於事無補,還會使人心背離,失去優秀的合作者。如能將上述要求銘記在心,你便會散發出無比的魅力,吸引優秀的合作者向你靠攏,助你邁向成功之路。

朋友多了路好走

朋友是人際關係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許多成大事者無不是靠朋友的鼎力相助才得以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因此織好朋友這張關係網對於每個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來說都是必要的。

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沒有哪個人真正憑一己之力而有大的成就,他們無不或多或少地都得到了別人的資助和支持,就連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在他創業之初也有他的好友艾倫一起,共同打造了後來的微軟公司。而美國另一位大亨特普朗,也靠著朋友的關係創下了自己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