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光陰荏苒,轉眼間《公司治理的本土化研究》一書出版問世已有6年之久。在這幾年中,我國“新興加轉軌”的資本市場經曆了深刻的變革,許多製度從無到有,再到逐步完備。相應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也在逐漸提高,一些當年看來困擾公司發展的機製障礙已經被消除或者改善,而在全流通的市場環境下,又有許多新問題不斷萌生。《公司治理的本土化研究》一書所探討的問題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對其進行修訂便顯得刻不容緩。
近年來,通過實踐摸索,特別是股權分置改革、清理大股東違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上市公司治理專項活動等一係列綜合治理後,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和規範運作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但“形備而神不至”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理念仍未根深蒂固。當前我國資本市場在市場化、國際化和主體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下,傳統的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公司治理理念,應逐步探索向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發展和變化;其次,公司治理中的權力機構由過去的股東大會向董事會過渡,強化董事會中心建設。這一兼顧公平和效率的理念,將使董事會的構成出現重大變化,改變目前單一的股東代表,進一步豐富由股東、職工代表、債權人等相關利益方組成的董事會,加強董事會建設,發揮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逐步改變目前存在的大股東實際控製或大股東“雙重虛置”的現實問題,從而進一步改善和解決我國上市公司治理“形備而神不至”的問題。
本次修訂吸納了中國證監會自2007年組織開展的“上市公司治理專項活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監管法律問題研究課題組、民營控股上市公司治理調研課題組等相關研究成果。北京大學厲以寧教授在百忙中輔以文字,為本書欣然作序;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潘春生、高莉,上海證監局楊小鬆,北京證監局劉剛、王韌,深圳證監局管連雲,浙江證監局王懷章,遼寧證監局孫笑征,深圳證券交易所魏春等同誌為本書的再版修訂做了大量工作,中信出版社季紅副總編輯、譚惠芳編輯為本書的付梓出版付出了心血,在此一並致謝!
本次修訂不僅深入探究了上市公司治理的本國土壤,而且關注公司治理發展至今所出現的新問題和新觀念,試圖從中探尋我國公司治理發展的方向。在修訂的過程中,我深感公司治理本土化問題的龐雜和深刻,而這一問題正是關乎中國上市公司高效運營和持續發展的根基。舶來製度在我國的大地上生根發芽,究竟會綻放出何等絢爛的奇葩,令人頗為期待。我願為這一盛景貢獻綿薄之力,持續關注,繼續跟蹤研究公司治理的本土化問題,尚請有識之士不吝指正,切磋探討這一課題,共同致力於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的“形至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