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出門辦事,同行的中年男子十分健談。上到氣象戰爭,下到牛肉農場,自然流暢,氣氛融洽。很久以來第一次和一個陌生人如此投機的狂翩,感覺!
他的母親最近退休了,失明。於是,她和男友買下了一座76英畝的農場,做起了牛肉畜養生意。每兩年,會有人從牛肉市場到各地的牛肉農場收購成熟的牛肉,然後運往個大超市。牛肉場主們再添加新牛犢,再養兩年,然後賣出。
“這樣對她挺好,環境很安靜,沒有多少人去打擾。她可以很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時間。”
"是的,對她來說這是個很好的選擇。投資大概一百多萬,銀行貸90,。一般三年可以還本。"
“工作不會很辛苦吧?”
“這個比奶牛生意好很多,不用每天早晨4點半左右起來擠奶。”
“怎麼聽起來你也做過?”
“我母親從小在農場長大,我也幹過。太辛苦了!每天,四點半整,母牛們就成群結隊的走到圈裏等著你,不起來也不行,她們都成習慣了。下午兩點多,又會自動回到圈裏,等待第二回。以前,用狗指揮她們,後來狗都懶得管了。哈哈!”
“羊是不是好管理些呢?至少不擁擠奶,嗬嗬!”
“但也要照顧的,還要顧人剪羊毛,那樣的話,成本就高了。現在,很多人養公牛,一樣的時間,雙倍的利潤。因為個頭很大。但也很危險。把他們惹急了,小命兒都沒了。蓄養的時候,農夫手裏都拿一條皮鞭,不停的抽打作響,讓他們知道誰是老大,讓他們害怕,那樣才行的。養花也不錯,我一個姑媽,養了三年,已經成百萬富翁了。”
“養花很好啊。但對土地的要求也很高吧?”
“是的,土質要很好。地麵要平坦,他們養了六年牛,辛辛苦苦的,也沒什麼收益,後來才開始養花。”
“我母親就想要一個農場,一直是他的夢想呢。上次看到一條新聞,說這裏的人吃的牛肉比英國和美國的人均還要高。我當時很驚詫。”
“我有幾個朋友去英國工作。他們在一個聚會上看到牛肉燒烤,於是一人夾了一大塊在盤子裏,吃了個飽。主人回頭問,牛肉怎麼都不見了。他們沒怎麼在意地說,‘我們吃了’。主人當時臉色就變了。因為一塊牛肉這裏三元,在英國可是15英鎊呀!他們都是切成小塊吃的。那幾個人可好。後來,很多人很早就離開了聚會。有的還一直在埋怨他們呢,哈哈!”
“歐洲的牛肉沒有這裏純。雞肉也是。他們的進口國主要是這裏和愛爾蘭。愛爾蘭那個鬼地方,沒有那麼多草場供應。”
“恩,他們就把死去的牲口加工後喂給活著的吃。雞吃死雞,牛吃死牛。”
“聽了都打寒顫。那也不怕病菌麼?”
“他們在工廠作去菌處理,然後做成小顆粒,夾在飼料裏。所以肉質沒有這裏的鮮嫩呢。”
“如此說來,我們還真是幸運。”
當他得知我已經工作近三年光景的時候,有點驚訝。
於是問起年齡,我反問:“你有多年輕?”
他笑著說:“38了。”
“看不出來,那你看我有多年輕?”
“22,最多最多!”
我哈哈大笑,還很會說話。。。
“32,我今年32了。”
“啊”,他的臉上打出了一個大大的驚歎號,然後佩服地說:“亞洲人,沒轍了!”
“哈哈,是呀,我們很幸運。因為我們吃很多蔬菜的緣故吧。”
“我曾有過一個中國朋友。從小一起玩到高中。每周都去他們家吃好吃的。他媽媽燒得一手好菜。他奶奶常從中國帶很多小吃回來。有的很好吃,有的不敢恭維。所以我經常吃一口說‘很好吃!’下一口就,‘啊,不知道。。。’。他有個妹妹,後來成了我女朋友。我們一直很好,直到13,4歲時,他母親中止了我們的關係。說一定要找個中國人。。。她是個很好的女孩子。”
我沒有回頭看他此時的表情,雖然眼睛埋在墨鏡裏,但聲調變得低沉了許多。
“很多中國人是很傳統的。”
“恩。”
我打開車窗,些許和風透進來,玻璃縫隙裏,一片碧藍。一轉眼,就到了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