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交通運輸業是由鐵路、公路、航空以及管道運輸等組成。它們是使用各種工具設備,通過各種方式,使貨物或旅客在區域之間實現位置移動的特殊的物質生產部門。交通運輸對國民經濟、加強國防和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公路運輸在整個交通運輸業中占有較大比重,它具有機動、靈活、直達、迅速、適應性強、服務麵廣的特點,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並且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發展公路運輸業,首先必須進行公路工程建設。公路施工組織就是研究公路建設的施工過程中諸要素之合理組織的學科。即如何認真貫徹國家現行技術經濟政策和法令,根據公路施工的特點,將人力、資金、材料、機械、施工方法等各種因素進行科學、合理地安排,使之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得以實現有組織、有計劃、有秩序地施工,使其工期短、質量好、成本低,迅速發揮投資效益。
一、公路建設的內容
公路運輸業是一個特殊的物質生產部門。在公路運輸生產中必須有公路工程構造物作為勞動資料,而路線、橋涵等構造物就是固定資產,公路建設就是為公路運輸業提供或更新諸如路線、橋涵、隧道等固定資產的。
公路建設的內容,按其任務與分工不同可以分為以下三方麵:
(一)公路工程的小修、保養
公路工程構造物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受到行車和自然因素的作用而不斷損壞,隻有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維修保養,才能保證固定資產的正常使用,保持運輸生產不間斷地進行,使原有生產能力得到維持。所以,公路工程的小修、保養是實現固定資產簡單再生產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公路工程大、中修與技術改造
由於受到材料、結構、設備等功能方麵的製約,公路各組成部分必然具有不同的壽命。因此,固定資產盡管經過維修,也不可能無限期地使用下去,到一定年限某些組成部分就會喪失原有的功能,這時就需要進行固定資產的更新工作。公路工程大、中修這種固定資產的更新,一般是與公路的技術改造相結合進行的(如局部改線,改造不合標準路段,提高路麵等級等),通過這種更新與技術改造可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實現固定資產簡單再生產和部分擴大再生產。
(三)公路工程基本建設
為了適應生產和流通發展的需要,必須通過新建、擴建和重建公路等三種基本建設形式來實現固定資產擴大再生產,達到不斷擴大公路運輸能力的目的。
公路建設通過固定資產維修、固定資產更新和技術改造、基本建設三條途徑來實現固定資產的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它們之間既有相同之點,又有區別之處。所謂相同之點是:首先,它們都是我國固定資產再生產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要手段;其次,都需要消耗一定數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所謂區別之處主要表現在:第一,資金來源不同;第二,管理方式方法不周;第三,任務與分工不同。
目前,公路建設的固定資產再生產的資金來源是:凡屬固定資產的維修、固定資產的更新和技術改造資金,由交通經費即養路費開支;而擴大再生產中的新建公路和新建獨立大橋等則由基本建設投資開支。基本建設資金主要有國家預算撥款、銀行貸款、經國家批準的自籌資金以及國外貸款等。
公路建設固定資產再生產的管理方式是:公路小修保養由養護部門自行安排和管理;公路大中修工程由養護部門提出計劃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後,自行管理和安排;對於新建、改建、擴建、重建的公路工程一般由地方(省、市)政府主管部門下達任務,對其中列入基本建設投資的必須納入全國統一的基本建設計劃,一切基本建設活動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和要求進行管理,一切基本建設資金活動必須通過中國人民建設銀行進行撥款監督和辦理結算。公路建設中凡由養路費開支的項目的建設資金,也應由中國人民建設銀行撥款和辦理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