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全國戰略總方針】
解決軍權問題之後,趙匡胤繼續他的中原統一大業。但當趙匡胤看著牆壁上地圖的時候,突然感覺有些棘手,因為大宋王朝四周都是割據政權,先打哪兒呢?北漢吧,畢竟它隔得最近,而且國土也小,更何況它在我頭頂十分不老實。
但北漢有契丹撐腰,要是動了北漢,把契丹招惹過來了,那就麻煩了。趙匡胤是個做事十分謹慎的人,為此他征求不少下屬意見。
早在建隆元(960)年八月,大將張永德來述職,趙匡胤就問他,我要打北漢,你覺得怎麼樣?張永德認為太原兵雖少,但都十分強悍,加上它後邊有契丹為援,不能輕易攻取。
趙匡胤覺得不符合自己心思,便沉默不答。不久後,又有一員大將張暉入朝覲見,趙匡胤又谘詢了一下他的看法。張暉說:“北漢附近澤、潞兩州剛經過李筠之叛,早已民不聊生,如果再起兵,隻怕百姓受不了,不如先在那邊厲兵秣馬,等到經濟恢複後再做打算。”
趙匡胤聽後,還是默然搖搖頭,覺得都不符合自己心意。沒辦法了,隻有去問那個人看看了。
建隆二年(961)年底的某天晚上,大雪。時任樞密副使的趙普家裏來了一位重量級的客人,——當朝皇帝趙匡胤!
史書記載,趙匡胤在位期間,特別喜歡微服私訪,尤其喜歡到他手下第一幕僚趙普家,為此,趙普還得了個習慣,每次下班(退朝)之後,不敢隨便穿戴,怕這條大魚什麼時候闖進來,自己來不及整理衣冠。
當時已經很晚了,而且又下大雪,趙普本來以為趙匡胤不會來了,就將朝服脫下來,沒想到剛脫下來不久,門人就告知,皇帝駕到!
慌得趙普手忙腳亂,趕緊整理衣冠,跑出去迎接,打開門一看,但見趙匡胤陛下已經站在門外了,興致似乎有些高昂,說:“我已經約了晉王(趙炅)了!咱們今晚喝一鍾啊!”
很快趙炅就到來,趙普趕緊讓下人鋪設厚墊子在地上,請他們坐在堂中,趕緊整治酒菜,一麵吃,一麵聊天。
趙普知道趙匡胤深夜來訪,絕對不是為了過來蹭飯吃宵夜的,應該是有什麼大事要商量,所以趙普就問:“天這麼冷,陛下您怎麼還出來?”
趙匡胤聽後,嘿嘿一笑,說道:“我睡不著,我的臥榻之下,全是他人之家(政權)!所以來找你。”這就是後來被人演繹成“臥榻之下豈容他人安睡”千古名句的來源。
趙普聽後也笑了,說道:“陛下是覺得國土麵積小了?那就南征北戰嘛,而且現在正是用兵的好時候。隻是不知道陛下心中作何打算?”
趙匡胤頓了頓,盯著趙普說道:“我想先拿下太原(指北漢),你看怎麼樣?”
趙普聽後沉默良久,然後說道:“這我就不明白了。”
趙匡胤忙問緣由。趙普分析道:“太原這地方是阻擋西夏和契丹南侵我們的屏障,如果攻下,則我們得獨自麵對這兩個政權的強大壓力,倒不如先留下它,等削平諸國以後,再來攻取。”
聽完趙普的話,趙匡胤就知道先攻取北漢確實不可取了。他趕緊給自己台階下,嘿嘿一笑,說道:“我的意思也是這樣,剛才不過試探你一下罷了。”(吾意正而,姑試卿耳)
就這樣,趙匡胤確定統一全國的政策方針,還是之前王樸給柴榮《平邊策》裏定好的,先南後北。當時柴榮沒有按照原計劃來,這次趙匡胤也沒有按照原計劃來,所以他們都會在這個過程中嚐到計劃外的滋味。
計劃定好了,接著問題又來了,理由啊,出兵理由!
畢竟之前都是一家人,隻不過不小心分家了而已,而且自從秦朝掃六合之後,中華是一家在中原地區已經形成共識。雖說分了家,但是各割據政權依然保持對中原王朝正統地位的認可,經常隔三差五的就給中原王朝送東西、認親戚,現在你二話不說,就帶兵去打別人,於情於理,說不過去啊!
別忙,我們的趙匡胤跟“五代十國”其他君主,包括郭威和柴榮最大的不同就是,他運氣好!
【一封求救信】
建隆三年(962)十二月,就在趙匡胤苦苦思索出兵理由的時候,幸運之神再次降臨他的身上。他突然收到從南方送來了一封求援信,趙匡胤看後大為驚喜,出兵理由,有了!
來信的是一個叫周保權的人,是當時“十國”之一南楚(位於今天湖南地區)的皇帝,跟趙匡胤一樣,他也是剛剛繼位當皇帝,他爹周行逢剛去世不久。但跟趙匡胤不一樣的是,他才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