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孩子,不好的事情隻是暫時的——幫孩子戰勝內心恐懼感(1 / 3)

孩子的各類恐懼,是成長過程中必然伴有的現象,不同年齡的孩子對事物有不同的恐懼感,比如,2歲的孩子會怕打雷、怕父母離開等;5歲的孩子會怕黑、怕獨自外出等;6歲的孩子會怕妖魔鬼怪,怕被遺棄……如果孩子童年時期的恐懼心理沒有得到適當的解決,很可能在成年後仍有相應的問題產生。所以,媽媽要幫助孩子克服內心的恐懼,使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告訴媽媽你怕什麼

——別讓孩子壓抑自己的恐懼

受到意外傷害的孩子,或者被某些東西驚嚇的孩子必然會感到強烈的恐懼,有些孩子的反應十分強烈,如緊張、恐懼、痛哭流涕、激烈的語言,甚至攻擊的行為等,而孩子除了哭,還有些是表情呆滯地望著周圍的一切。如果媽媽這時候隻顧著安慰孩子,要求孩子不要哭,不要怕,卻不去問孩子恐懼的內容,那麼,孩子就會把恐懼壓抑在心裏,無法得到釋放,導致更多的心理問題。那麼,媽媽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更好地度過恐懼呢?

瑤瑤小時候有一次和媽媽一起出去逛商場,不小心走丟了,瑤瑤非常害怕,在人來人往的商場裏大哭大叫,整整哭了十多分鍾,媽媽才終於把她找到。找到她的時候,媽媽撥開圍觀的人群拉起瑤瑤就走,說:“別哭別哭,媽媽來了!”但是瑤瑤豆大的眼淚撲撲地往下掉,哭了好長時間。怎麼安慰也不聽。

後來,瑤瑤就有些害怕商場,平時再也不願意去商場了,外出的時候,也總是緊緊地拉著媽媽的手,生怕再次和媽媽走丟。有一次,瑤瑤感冒了,媽媽帶著瑤瑤去醫院。那天掛號的人很多,一不小心又被人群衝散了。這一次瑤瑤又開始大聲號哭起來。媽媽聞聲馬上趕來,抱起瑤瑤,瑤瑤本來已經發燒了,這下拚命掙紮踢打媽媽,媽媽一直安慰瑤瑤說:“乖女兒不哭了,媽媽在這裏,媽媽不是已經來了嗎?”這時,她突然想起上一次瑤瑤在商場的經曆,她沒有及時地擁抱瑤瑤,當時瑤瑤一定需要媽媽的擁抱。於是,媽媽就緊緊地抱著瑤瑤說:“瑤瑤,是媽媽不好,上次你在商場走丟,媽媽沒有抱著你,媽媽是想抱你的,但是當時人太多了,媽媽隻想離開那兒,對不起,媽媽現在抱著你了,現在你安全了,告訴媽媽,你怕什麼?”瑤瑤聽了大哭幾聲,然後又緊緊地抱著媽媽說:“我怕再也見不到媽媽了!”媽媽聽了緊緊地抱著她說:“不會的,媽媽在這裏。”瑤瑤聽了,過了一會兒,就安靜下來。

很多媽媽在第一時間都是這樣告訴孩子:“寶貝不怕不怕,媽媽在這裏!”“寶貝不要哭了,不要哭了,好了好了!”這樣,的安慰沒錯,但是媽媽急於讓孩子忽略恐懼的感覺並不能很好地消除孩子心理上的印記。媽媽可以在最初的撫慰之後,嚐試著引導孩子說出來:“告訴媽媽,你害怕什麼?”這樣孩子就能夠一步步地根據媽媽的問題,把自己害怕的內容說出來。一旦孩子開始表達,那種恐懼的情緒就會漸漸地消失,直到孩子可以麵對它。事例中瑤瑤的媽媽意識到孩子的恐懼後,就引導孩子說出來,孩子的恐懼就得到了釋放。那麼,媽媽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不壓抑恐懼呢?

鼓勵孩子說出恐懼

當孩子遭到意外的傷害,或者遇到什麼令他恐懼的東西,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說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如果孩子一時說不出來,那麼媽媽也要等待孩子情緒平靜後,再適時引導。媽媽可以告訴孩子:“寶貝,你現在很安全了,不用害怕了!”媽媽的語氣一定要平穩、安詳,不要驚慌失措,以免給孩子造成更大的恐懼感。然後,媽媽再詢問:“孩子,你害怕什麼,能告訴媽媽嗎?”當孩子在訴說的時候,媽媽要專注地聽,然後做出及時的回應。如果孩子什麼也不說,那麼媽媽應該在事後孩子比較淡定,氛圍比較輕鬆時,和孩子談起,然後鼓勵孩子說出來。

允許孩子宣泄情緒

當孩子在恐懼和絕望中掙紮時,媽媽要允許孩子宣泄情緒。孩子感到害怕時很可能變得很狂暴,這時候,媽媽不要因為孩子過激的行為而責備孩子,可以等到孩子將情緒發泄完了之後,堅定溫柔地抱住孩子,孩子可能會猛烈掙紮,這時候媽媽不要製止他,而要允許他宣泄恐懼和絕望的感覺,孩子宣泄完了之後,慢慢就會平靜下來,媽媽要及時告訴孩子,媽媽很愛他,他剛才並沒有傷害媽媽。這樣就為孩子創造了一個安全的環境宣泄內心的情緒,而不是讓孩子哭泣、自憐等。

緊緊地擁抱孩子

媽媽一定要緊緊地擁抱受到驚嚇的孩子,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需要媽媽緊靠著他,告訴他:“媽媽和你在一起,寶貝不用害怕。”或者向孩子道歉:“對不起,媽媽剛才沒在這兒……”等可以反複溫柔地說,讓孩子在你不斷強調的話語中鎮靜下來。孩子在排除恐懼感時需要可信任的人作為他可靠的支持,重新體驗恐懼時,孩子可能會發泄得更加厲害,媽媽一定要堅決而溫柔地摟抱孩子,鼓勵孩子看著自己,不斷強調媽媽就在他身邊。

讓孩子知道現在他是安全的

孩子在宣泄恐懼的時候,常常會再次體驗到可怕經曆中的某些細節,孩子可能會分不清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這時候媽媽一定要及時地告訴孩子:“你現在是安全的了。”安撫孩子有助於孩子宣泄恐懼。例如有些孩子害怕打針,媽媽要告訴他:“寶貝你不要害怕,疼一下就好了,沒問題的,過一會兒就好。你害怕的事現在已經過去了。媽媽在,你不用怕。”這樣孩子就會安靜下來,然後回到清醒的意識中。

轉移不良情緒

等孩子宣泄了恐懼,媽媽就要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讓孩子過多地關注剛才的可怕經曆,而要引導孩子從這種情境中擺脫出去,盡快地從事到自己感興趣的遊戲或其他活動中去。例如踢踢足球、打打網球等,都可以讓孩子將積累的恐懼情緒散發出去。

如果媽媽自己感到十分害怕或情緒失控,就要告訴孩子:“媽媽現在幫不了你。”但是盡量不要中斷對孩子的幫助,孩子可能會想辦法引起媽媽的關注,讓媽媽回來幫助他完成對恐懼感的處理。媽媽要學會傾聽孩子宣泄恐懼感,隻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地擺脫恐懼。

學了知識後,你就不會害怕了

——常識越多的孩子越勇敢

很多孩子由於生活常識的匱乏,出於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往往會有各種各樣的憂慮。媽媽不要嘲笑孩子膽小,而要找到孩子恐懼的具體原因,並幫助孩子認清事實,克服恐懼,讓孩子知道更多的知識,漸漸地孩子就因為了解而不再恐懼了。對於一些自然現象或異常現象,媽媽要及時向孩子解釋清楚,讓孩子充分了解一些現象之後,不再覺得神秘和恐懼。

郭臨今年五歲,每遇打雷下雨的天氣都害怕得不得了,因為他看過的一本故事書裏,雷電天氣裏總是出現糟糕的事情,他很害怕,躲在被窩裏,塞著耳朵,恐懼地看著窗外時有時無的閃電,渾身發抖,有時候甚至會尖叫……媽媽就會跑進來,然後緊緊地抱起兒子,安慰他說:“不要怕,不要怕。”嚴重的時候,郭臨還會睡不著覺,半夜還會驚醒。

媽媽心裏想,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夏天的時候,雷雨天氣是常見的。於是,媽媽從網上買來一個關於自然現象的畫冊,並給孩子講解雷電是如何產生的。郭臨一個勁地問為什麼,媽媽就耐心地講解,告訴他雷電不是老天爺大發雷霆,而是一種自然現象,雷電對農作物有什麼有利的意義等。郭臨漸漸地明白,原來雷電並不是雷公來吃孩子,而是對地球有益的一件事,一下子就消除了恐懼。

這樣以後再逢打雷閃電,郭臨就鎮定自若地說:“地球的福音來了。”惹得媽媽哈哈大笑。

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大自然現象讓孩子陷入恐懼。事例中郭臨對雷電的害怕主要是因為雷電的威力帶來心靈的震懾,而要消除孩子的恐懼,最關鍵的還是給孩子灌輸一些常識,讓孩子明白雷電是怎麼一回事,這樣孩子就不會總是感到害怕了。郭媽媽為了消除孩子的恐懼,讓孩子對雷電進行詳細的了解,從而解開了孩子內心的疙瘩,不再害怕。對於孩子來說,常識越多,恐懼就會隨之減少。隨著對周圍環境了解的增加,孩子對未知的事物越來越熟悉,恐懼就會越來越少。

那麼,平時媽媽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克服對一些事物的恐懼呢?

給孩子講解一些生活常識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要隨時給孩子答疑解惑,告訴孩子一些生活上的常識,這樣孩子知道得多了,就沒那麼害怕了。事例中郭臨媽媽的做法,就很好地解決了孩子害怕雷電的問題。如果孩子比較小,媽媽也還是要反複地告訴孩子,隻要注意一些事項,很多自然現象都不會傷害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可能給孩子造成恐懼心理,媽媽要及時向孩子解釋。郭臨媽媽結合圖畫書給孩子講解的方法,就十分可取,讓孩子在樂趣中學習知識,答疑解惑。

給孩子介紹周圍的世界

不管媽媽平時有多忙碌,都應該抽點時間帶孩子出去,介紹周圍的世界。孩子對周圍的事物了解得越多,對世界的好奇心就越強烈,求知欲就會變得旺盛,媽媽就可以給孩子灌輸一些知識,或者鼓勵孩子親自去發現。被好奇心主宰著的孩子常常會忘記恐懼,或者即便內心恐懼,好奇心也會戰勝恐懼,從而通過主動探索,了解真相,克服恐懼。這樣的做法一舉多得,既讓孩子消除了恐懼,又讓孩子對生活充滿了好奇,從而激發求索的心理。

鼓勵孩子多閱讀

媽媽不妨給孩子準備一些科普讀物,並鼓勵孩子多閱讀。通過閱讀,孩子能夠直接獲取相關的知識,從而減少對不了解事物的恐懼和想象,有助於孩子培養科學探索的能力。對於年齡偏小的孩子來說,顏色鮮豔,解答簡潔直接的圖畫書能夠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樂趣,而對於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來說,深入淺出的內容更適合孩子的胃口。但是,媽媽要注意不能逼著孩子去閱讀,以免挫傷孩子閱讀的熱情。

給孩子講故事

在孩子臨睡前,媽媽不妨給孩子講講故事。孩子一般都愛聽故事,繪聲繪色的故事特別能吸引孩子。媽媽可以把孩子恐懼的內容揉進故事裏,讓孩子聽得津津有味的同時,也得到相關的知識。隨著孩子知識的增加,恐懼就會越來越少,膽子也慢慢地變大,能夠勇敢地去探索。

隨時隨地鼓勵孩子提問

麵對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媽媽都可以通過提問來激發孩子的探索心。例如,開水燒開了,媽媽就問問孩子灌水的時候,熱水瓶裏傳來的聲音有什麼樣的變化,如何通過聲音來判斷水是不是已經灌滿了;電視圖像不清楚了,讓孩子查看一下插頭是否插好;樹葉顏色隨著季節變化了,媽媽要提醒孩子觀察;看見向日葵,就問孩子為什麼向日葵總是朝著太陽等。這些日常中的事物處處能激發起孩子的好奇心。隨著孩子知識的增多,對周圍環境和大自然的了解增加,孩子的恐懼自然也就減少了。

當孩子害怕某些自然現象時,媽媽要耐心地為孩子講解相關原理或形成的原因。或者鼓勵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請教專業人士。一旦孩子了解相關的知識,自然而然不再害怕。另外要注意的是,媽媽自己不確定的知識,最好不要隨意給孩子解釋,以免誤導孩子,一定要自己弄明白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