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安逸到處留香也是她早就知道的事情,而且也知道她是不可能獨占安逸的,最多隻能夠想辦法提高一下自己在安逸心目中的地位而已。
反正隻要安逸還喜歡她,想著她,以後也能夠和她在一起,王楠就心滿意足了,至於安逸有多少個女人,並不是她能夠關心的事情。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安逸陪同著泉都和東山省駐明珠港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奔忙於各個部門之間,說明情況,遞交相應的一些材料,推動著設備轉運事情的發展。
其實說到所謂明珠港製度上麵的優越性,能夠更好地經濟發展提供保障,其實也得算是一個悖論,安逸這兩天可是深切感受到這種情況。
接理說既然泉都和東山省裏麵已經有官方人士出麵,甚至還找到華夏駐明珠港的一些領導做工作,而且明珠港這邊也已經同意放行設備了,卻還得一一把所有相關的部門跑一個遍,相應的材料一樣也不能少。
用某些明珠港人士的說法就是,要體現出一種互相監督製約的規章製度,這樣才不會出問題。
可是在安逸看來,這些規章製度當然是有著存在的必要性,如此規定出某種框架,所有經濟活動都得在框架裏麵進行,並且還有部門間互相的監督和製約,的確是一種很不錯的架構。
隻是話又說回來,這些規章製度能夠保證在發展經濟方麵不會出問題,卻也同時對經濟發展產生某些遏製。
做生意的時機最重要,明珠港這邊的相關部門,卻往往會因為種種執著於規章製度的框架完整性,再有某些推諉扯皮的現象,結果最好的時機就會失去了。
如果再往深處去想,這些規章製度也不能一成不變,最好能夠根據現實情況的發展進行改進,否則就會成為經濟發展的桎梏,跟不上形勢,反而會拖累經濟的發展。
記憶當中再過去十幾二十年,類似於這種規章製度拖累經濟發展的事例越來越多,比如說現在都還在掙紮著的日出國,今後的十年時間將會是日出國的惡夢,以後也不會再有所謂經濟奇跡的日出國了。
還有當年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蘭國也是深受其害,記憶裏麵,那時候英蘭國因為種種原因,經濟陷入到衰退當中,卻又因為當權的高層領導們忙於扯皮,出台的經濟回升計劃華而不實,根本起不到作用,也就隻能看著英蘭國不停地衰退下去。
另外還有美利國,情況更是如此,就是在今後的這些年,美利國刻板的規章製度,由那些日漸顢頇的各個部門執行,就會出現好幾起因為死板的規章製度而引發出來的經濟危機。
也就是因為美利國是世界第一大國,能夠比較容易地轉嫁國內經濟惡化的後果而已。不然的話,美利國早就被華夏給趕下世界第一的寶座,成為另一個隻能被憑吊的超級大國了。
這麼多的事例也能夠說明,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規章和製度,隻有相對的合適的而已。
關鍵還在於執行的人,而且也在於能不能依據現實情況進行改變,以適應新的經濟形勢,做出最有利的,反應最快的選擇。
從這一點上來說,華夏就有著一定的優越性,可以比較容易地集合起人力物力發展經濟,如此得到快速發展的結果,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安逸的這些感慨當然是不會對別人說,全都留在心底。每天還是陪同著東山這邊的工作人員去跑明珠港的各個相關部門。
安逸的心裏也挺著急的,雖說事情肯定會解決,隻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可是現在他最想快點把解決好事情,然後去黑河那邊看望蘇睿,這可是他的第一個孩子,前世的時候他都沒有孩子的,如此意義自然非同尋常。
不過他急也沒有什麼作用,還得按照明珠港這邊的規定一步步地來。
於是時間就拖慢下來,遇到節假日更是會頭痛,另外程序繁瑣得安逸都想罵這些人一頓,心裏也在感慨有些事情發展的確是有因果。
說到規章製度的死板教條製約經濟的發展,往往是一種通病。安逸也知道就象他現在所在的明珠港也是一樣。
最多十年之後,這座世界上發展最快,現代化程度最高,發展前景最好的國際大都市也會逐漸衰落,被華夏國內的星海和南方市所替代。這裏麵除去因為九七年金融風暴的影響之外,還有另外的一些原因也是不得不讓人沉思。
其實就在這次的事情當中,安逸也是發現還有不少明珠港的人明顯對於大陸這邊抱有偏見,辦事事務的時候態度也就顯得冷淡敷衍。
安逸把這些都記在心裏,懶得和這些人計較,現在最重要的還是盡快完成各種程序,把設備運送到大陸去。
時間又過去兩天,安逸在東山省駐明珠港辦事處工作人員的協助下,終於完成所有的程序。甚至還參加過一次麵對麵的質詢會,回答了一些關於這些設備的問題,最後終於拿到了明珠港這邊的通關轉運手續。
雖然辦理的過程有些麻煩,可是無論如何事情總算是辦完了,安逸來到明珠港也算有了收獲。另外這些天和王楠也一直都在努力,希望會有一個結果,能夠讓王楠得到一些安慰。
接下來安逸準備去一趟黑河看望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