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三十八章 地產(3 / 3)

這下大家都在點頭,不過宮誠還是有話想說:“其實我們也想投資做實業,隻不過實在沒有好的項目,如果安逸有這方麵的信息,還請多多指點我們,大家共同發財嗎,哈哈。”

安逸笑咪咪地點頭:“這沒問題,如果有好機會,我肯定會想到大家的,大家共同發財嗎。其實現在也有個好機會,隻是還在商談當中,如此有具體的消息,我會和大家商量的。”

聽到安逸這麼一說,所有人精神都是一振。安逸在他們心目中,真就和財神爺差不多,絕對是經商天才級的人物,如果他說有好機會,那麼肯定錯不了,大家都想聽一聽具體是什麼商機。

“具體還在商談,也是一個合資項目。請大家放心,如果這個項目真能夠談下來,就不會是一億兩億的事情,恐怕十億八億都不一定夠。到時大家就想辦法去拉投資吧,哈哈。”安逸哈哈笑著說道。

他所說的就是目前正在日出國商談著的收購川木製造公司的事情。如果這個收購談判能夠談妥,把川木製造公司的生產線引進到華夏來,相關的投資可真是至少要十億八億的資金才能夠把這個項目給支撐起來。

收購川木製造公司需要三億美元,這隻是收購金額而已。如果把生產線搬遷到國內組裝,直到真正能夠出產品,再有三億美元差不多。

而安逸所說的十億八億的資金,當然是不可能夠。如果再加上一倍,也就是二十億人民幣還差不多,這還得是建立在華夏目前物價比較低,人民幣比較硬挺的前提下。

為了準備這個項目,安逸專門請教過相關的專家。象生產摩托車和轎車的項目,目前國內隻有星海的大眾公司有先例,可是這個項目屬於國家合資企業,投資也得有近百億才能真正運轉起來。

關鍵就是華夏國內摩托車和轎車生產能力薄弱,特別是配套產業更是匱乏,各種零配件都需要重新生產。難聽點說,甚至是一個螺絲釘都需要專門生產。

這簡直就是需要從無到有完成一整套的產業鏈,投資自然需要巨大,並且更需要堅定的決心和國家在政策方麵的支持。

後麵這一項其實也比較的困難,目前國家並沒有個體生產摩托車和轎車的政策支持,這方麵還需要進行大量的工作。不過安逸有信心隻要收購協議能夠達成,然後再以合資企業的名義進行政策申請,這樣難度就會減低許多。

當然安逸這樣對這些人說,其實是不想現在把具體情況告訴這些人,也是擔心把這些人給嚇住。最最重要的就是,安逸不想把自己在日出國的布局提前透露出來。

現在日出國那邊的談判一直都在進行,不過安逸已經由穀文煊那裏得到消息,目前收購到手的川木製造公司差不多百分之四十三的股份,剩下的也正在洽談當中。

如果能收購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富科公司就可以進行內部的強製收購,一直到占據百分之七十八的股份,就可以完全掌握川木製造公司的命運。到那時就算把整個川木製造公司搬遷到華夏來,也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止了。

安逸又和齊國棟這些人談了一會兒話,並沒有理會這些人急切想知道關於項目的事情——先吊著他們的胃口,等到日出國那邊塵埃落定,然後再找這些人拉投資。

這個項目實在是太大,不論是規模還是影響力,甚至都要比臨前廣場項目大得多,當然受到的製約也就會更多。

安逸自己心裏有數,這絕對不是個人能夠決定的項目,國家也不可能任由私人來運作這樣的一個項目。所以安逸考慮著,應該就象訊達公司的項目一樣,還需要多拉人手,爭取到最大的助力才有能夠成功。

反正川木製造公司這個項目還得慢慢談,時間還有,並且也有太多關卡需要闖過去,目前先不用著急,還是先把臨前廣場的項目完成好再說。

安逸開車來到臨前商廈的公司,準備開始一天緊張忙碌的工作。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目前需要管理項目太多,新進招募的人員也增加不少。

而原本租來當電子研究室的那層樓,科研人員已經轉移到黃村的電子科研樓,這層樓就空出來當做辦公場所。可還是不夠,於是又多承租了商廈幾層樓,全都用來當做公司的辦公場所,這才緩解了辦公場所過度擁擠的問題。

公司的規模現在越來越大,人員也越來越多,再擠在臨前商廈有些不成樣子。

不過這也隻是暫時現象,安逸已經在臨前廣場周邊的房地產建設項目當中,專門為盛達公司準備了一個新的現代化辦公寫字樓。

這棟將會以盛達大廈命名的寫字樓有二十層樓,將近八十米高,建成之後就會是臨前最高的建築。

至於用途方麵,除去盛達公司需要用到的辦公樓層之外,也可以出租成為商鋪,還有其他公司來當做辦公場所。

其實華達建設的這幾棟大樓,包括盛達大廈在內,現在還沒有開工建設,不過廣告就已經打出去,宣傳口號就是現代化商用辦公樓宇集群,整個東山省第一!

甚至現在就有不少公司和商戶到盛達公司這邊來打聽銷售的事情,所以根本就不用擔心會出現空置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