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茶之為飲,發乎神農”。傳說,公元前2737年,神農上山采藥,“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所以茶最初是作為藥用而為人們所熟知的。
周秦兩漢:茶葉開始作為“納貢”的珍品,是茶葉作為貢品的最早記錄。此時,茶葉也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飲品,茶市貿易已具雛形。尤其是漢代時,隨著“絲綢之路”開通,茶葉及茶文化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
三國兩晉:茶葉產地的重心開始東移,社會風氣以儉樸為榮,待客時提倡以茶代酒。
南北朝:上層階級嗜茶成風,茶宴禮節嚴格,士大夫與僧侶大力提倡飲茶之風。
唐代:“茶事大興”,飲茶已是日常普及之事,並形成了渾厚的茶文化氛圍。中唐之後,國家開始實施茶政、頒布茶法並征收茶稅。
宋代:飲茶之風興旺至極,“鬥茶”(品評、辨別茶葉優劣的活動)之風大興,影響深遠。唐宋時期還出現了藏區和川、滇邊地的“茶馬互市”,形成了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元代:製茶技術不斷提高,出現了機械製茶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製茶效率。
明代:茶葉貿易已很普遍,散茶衝泡方式開始流行,製茶工藝更為成熟。
清代:飲茶習俗相當普及,茶葉種類開始多樣化,飲茶方式由煎煮逐漸變為泡飲,但茶文化卻早已不見唐宋時的盛況,呈現出日見衰敗的景象。
現代:茶葉及茶文化再度興起,現代泡茶方法以泡飲、茶飲料等為主,但少數地區仍保留生吃、煮飲的方式。茶不僅成為中國人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為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