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3)

老師

大部分老師在學校工作,也有些老師每天待在幼兒園裏陪小孩子玩耍。

老師心理健康引社會關注

2010年,國家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采用國際公認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這一工具,由心理學專業人士對教師實行檢測。檢測表明,69%的被檢測教師自卑心態嚴重,另外,嫉妒情緒明顯、焦慮水平偏高等也是較突出的問題。

上海市小學、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一項調查顯示,教師心理疾患檢出率為48%,與一般群體的“常模”相比,有23.4%的小學、幼兒教師超出“常模”2個標準差。

而廣州市天河區在舉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講座上,用心理健康測試量表(SCL-90)對在場教師進行測試,結果顯示:近半數教師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調查還顯示,31.51%的教師有輕度心理障礙,12.37%的教師有中度心理障礙,21%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師感到壓力大,嫉妒情緒、焦慮情緒的出現頻率也比較高。調查發現,教師的心理問題症狀主要表現為抑鬱、精神不振、焦慮、過分擔心、有說不出原因的不安感、無法入睡等。

心理問題就如同感冒一樣,幾乎人人都會遇到。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正常人群心理障礙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據國家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對遼寧省內168所城鄉中小學的2292名教師所進行的檢測結果,卻表明中小學教師心理障礙發生率竟高達50%!

對於教師心理存在障礙的原因,據中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調查,近五成受檢測的教師認為是由於“工作太累、壓力過大”,其中37%的教師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從調查數據來看,教師的強迫症狀、人際敏感、憂鬱化以及偏執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體表現為一些教師有時無法控製自己的想法、與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

眾所周知,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育人的內容又包括育德、育心。心理健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師整體素質提高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與保障。如果教師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夠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據加拿大學者就體罰對孩子將來身心健康產生的影響所做的全球最大規模的調查顯示:被體罰的兒童成年後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兒童的兩倍,而且患上焦慮症、反社會行為傾向和抑鬱的幾率大大增加。在偶爾被打的受訪者當中,有21%患上焦慮症、70%患上抑鬱症、13%酗酒、17%嗜毒。

另據北京市教科院披露的《師源性心理傷害的成因及對策》的調查報告顯示,打罵學生、講課死板、對工作不負責任、偏心等不被學生喜歡的行為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傷害,構成師源性心理傷害。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種意義上遠遠超過其教學能力低下對學生學業所產生的影響,心理不健康的教師隻會源源不斷地“製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學生,教師心理健康是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如果我們再從更高、更深、更遠的角度來看,教師的心理健康,將會直接、間接地影響整個社會和民族心理的健康,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未來!

種種跡象表明,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到了必須引起全社會高度重視的時候了!

醫生

醫生們都穿著長長的白大褂,當我們生病時給我們打針吃藥。

因為古代認為得病是由於惡魔和神等的詛咒,所以醫生職業在世界各地同宗教有很大關係。在西方的“醫”是象征希臘神話裏Asklepios(Asklepios手拿拐杖的形象是WHO世界衛生組織標誌)。希臘古代時候以不同階級診斷治療,奴隸醫生為奴隸工作(奴隸與後世黑人奴隸概念不同),自由市民找自由市民的醫生看病)。醫生的地位不高貴(這個是由於羅馬統治階級少於奴隸階級,還有就是大部分醫生是由於戰爭被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