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日文學的局麵,是時代發展的結果,當然也不能否認作者對造成這一局麵應負的責任。
2. 小小說或者文學絕不應該因為那些頗具私人成分的要求,而成為一種玩物,也不應該在探索、技巧、形式等幌子下拒絕讀者。
3. 文學從來不是謀權、謀錢的最好跳板,如果有人借此獲得了權、錢,隻能當他們是獲得了幾百萬分之一的彩票中獎機遇,中了特獎,當然,特獎是時常空缺的。
4. 寫作很苦,不是苦在沒有市場,不是苦在不能發表,而是苦在心中有話,卻不能圓滿表述。愛寫作的人,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上帝不把這種苦惱賜予無意寫作和思想的人。
5. 我時常於這種苦中品到甜蜜,一個人物或一種思想從心裏走到紙上一個個鮮活起來,我感到創造和溝通的幸福。
6. 文章讀者範圍的擴大,讓我更進一步感到欣喜,這表明我的思想與大多數人的心靈有相通之處,閉上眼睛,你可以想象你正在接近某種真理。
7. 由此,寫作的目的不僅隻是為了發表,它強化一顆心靈的感受能力,柔軟因緊張而僵化了的生活。寫作是為了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為了更好地生存。你看見托爾斯泰伯爵了嗎?鮑爾吉·原野說寫作是使人善良,寫作是使人活兩輩子。
8. 什麼是好的小小說?曲折的情節、典型的人物、深刻的思想、優美的語言、新穎的道理、傳神的細節等等,隻要表述好一條就不錯了,兩條以上呢,最好不過了。
9. 作為對小小說是一種結尾藝術的反駁,歐·亨利的尾巴成了許多作者眼中的狗尾巴,但是眾多的狗尾巴真的有《警察與讚美詩》、《最後一片葉子》中那種源於生活的真實和深刻嗎?其實任何一種模式都會有蹩腳的贗品,詩歌散文也不例外。
10. 讀者的我常常詰問作者的我,你究竟看了多少當前的作品呢?有幾篇是你喜歡的呢?你讀不懂的有多少呢?你的東西別人(尤其是大多數讀者)能懂嗎?於是常常指手畫腳的我便隻有啞然。
11. 作為一個讀者和作者,我感謝眾多虔誠於文學這塊聖地的園丁和守護神,是因為他們發了我喜歡的(尤其是我的)作品嗎?不全是這樣,更多的還是在於他們對文學的態度,芸芸眾生中我算什麼呢?
12. 祖國文字浩如煙海,我似一片雪花融於其中。一片雪花隻有挨著一片雪花才會感到溫暖,一片雪花隻有落在一片雪花身上才有了重量,一片雪花隻有站在一片雪花身上才有了高度。
13. 小小說或者文學會永恒嗎?不知道,也無需知道,隻要你發自內心做了自己想做而且該做的事。
石建希
2009年9月18日於紅河州綠春黃連山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