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拔伸牽引:
最早記述為《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又名牽引、拽正、拔入,即是用手、腋部、臂部、腳或器械,牽拉傷肢兩端使有縮短移位的骨折端和離開關節臼的關節頭承受縱軸的牽拉應力,使移位或脫位的骨便於歸還原位的治療方法。是手法整複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拔伸手法可以解除傷肢肌肉痙攣而致的骨折縮短移位,且能使旋轉移位、成角移位得到改善。由於牽拉應力,使骨折周圍肌肉等軟組織產生向傷肢縱軸的擠壓力,對有側方移位的骨折端有輕度擠壓複位的作用,移位較重骨折,還應配合其他正骨手法進行整複。
(3)提按端擠:最早記述在《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上,廣義的捺正法幾乎包括整個整複手法,這裏所指為狹義的捺正法。捺正法是針對骨折移位突起的骨折端和脫位的關節骨用手重按的複位方法。捺正法用於橫形、短斜形、短螺旋形、粉碎性骨折有側方移位或成角移位和部分關節脫位。對有縮短移位和重疊移位的骨折和周圍軟組織攣縮的脫位關節,要先用拔伸法解決骨折和關節縮短移位之後再用捺正法來進行複位。本法主要用於骨折斷端間的側方移位。重疊、旋轉及成角畸形矯正後,側方移位就成了骨折的主要畸形,側方移位可分為前後側移位和內外側移位。前側移位用提按手法,操作時,醫者兩手拇指按突出的骨折一端向後,兩手四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向前。
操作時,醫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遠端(用四指向醫者方向用力謂之端,用拇指反向用力謂之擠),將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內擠壓。經過提按端擠手法,骨折的側方移位即得到矯正。但在操作時手指用力要適當,方向要正確,部位要對準,著力點要穩固。術者手指與患者皮膚要緊密接觸,通過皮下組織直接用力於骨折端,切忌在皮膚上來回摩擦,以免損傷皮膚。
本法主要用於矯正骨折斷端的旋轉及成角畸形。某些靠近關節部位的骨折,有時牽引力量越大,成角畸形越嚴重,這主要是由於短小的骨折段受單一方向肌肉牽拉過緊所致。單軸關節(隻能屈伸的關節),隻有將遠骨折段連同與之形成一個整體的關節遠端肢體共同牽向骨折近端所指的方向,成角才能矯正,重疊移位才能較省力地克服。因此,肢體有旋轉畸形時,可由術者手握其遠段,在拔伸下圍繞肢體縱軸向左或向右旋轉,以恢複肢體的正常生理軸線。屈伸時,術者一手固定關節的近段,另一手握住遠段沿關節的冠狀軸擺動肢體,以整複骨折移位。如伸直型的肱骨髁上骨折,須在牽引下屈曲,屈曲型則須伸直。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可以在脛骨結節處穿針,在膝關節屈曲位牽引;反之,屈曲型股骨髁上骨折,則需要在股骨髁上處穿針,將膝關節處於半屈曲位牽引,骨折才能複位。
多軸性關節(如肩、髖)附近的骨折,骨折一般在三個平麵上移位(水平麵、矢狀麵、冠狀麵),複位時需改變幾個方向,才能將骨折複位。如肱骨外科頸內收型骨折複位時,牽引方向先在內收、內旋位,而後外旋位,再前屈上舉過頭最後內旋扣緊骨折麵,把上舉的肢體慢慢放下來,如此才能矯正骨折斷端嵌插、重疊、向外向前成角及旋轉移位。總之,骨折端常見的四種移位(重疊、旋轉、成角、側方移位),經常是同時存在的,在對抗牽引下,一般首先矯正旋轉及成角移位,而後遠、近骨折段才能軸線相對,重疊移位才能較省力地矯正。
(4)搖擺觸碰:
本法主要用於橫斷形、鋸齒形骨折。經過上述整骨手法,一般骨折基本可以複位,但橫斷、鋸齒型骨折其斷端間可能仍有間隙,為了使骨折端緊密接觸,增加穩定性,術者可用兩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維持牽引下輕輕地左右或前後方向擺動骨折的遠段。
術者兩手固定骨折部,助手在牽引下輕輕地左右或前後方向擺動骨折的遠段,待骨折斷端的骨擦音逐漸消失,則骨折斷端已緊密吻合。觸碰法用於須使骨折部緊密嵌插者,橫形骨折發生在幹骺端時,骨折整複夾板固定後,可用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夾板,另一手輕輕叩擊骨折的遠端,使骨折斷端緊密嵌插,複位更加穩定。
(5)夾擠分骨:
本法主要用於矯正兩骨並列部位的骨折,如尺橈骨雙骨折、脛腓骨、掌骨與蹠骨骨折等。骨折段因受骨間膜或骨間肌的牽拉而呈相互靠攏的側方移位。整複骨折時,可用兩手拇指示、中、環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側對向夾擠兩骨間隙,使骨間膜緊張,使靠攏的骨折端分開,遠近骨折段相對穩定,並列雙骨折就像單骨折一樣一起複位。
(6)折頂回旋:
橫斷或鋸齒型骨折,如患者肌肉發達,單靠牽引力量不能完全矯正重疊移位。
操作時術者兩手拇指牽引下分骨,一手拇指抵於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重疊環抱於下陷的骨折。另一端拇指用力向下擠壓突出的骨折端,加大成角,依靠拇指的感覺,估計骨折的遠近端骨皮質已經相頂時,爾後驟然反折。同時環抱於骨折另一端的四指將下陷的骨折端猛力向上提起,而拇指仍然用力將突出的骨折端繼續下壓,如此較容易矯正重疊移位畸形。用力大小,以原來重疊移位多少而定。用力的方向可正可斜。單純前後移位者,正位折頂;同時有側方移位者,斜向折頂。通過這一手法不但可以解決重疊移位,也可以矯正側方移位。此法多用於前臂骨折。
回旋手法多用於矯正背向移位的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或有軟組織嵌入的骨折。有組織嵌入的橫斷骨折,須加重牽引,使兩骨折段分離,解脫嵌入骨折斷端的軟組織,爾後放鬆牽引,術者分別握遠、近骨折段,按原來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旋,使斷端相對,從斷端的骨擦音來判斷嵌入的軟組織是否完全背向移位的斜形骨折,雖用大力牽引也難使斷端分離,因此必須根據受傷的力學原理,判斷背向移位的途徑,以骨折移位的相反方向,施行回旋手法。操作時,必須謹慎,兩骨折段須相互靠攏,以免損傷軟組織,若感到回旋時有阻力,應改變方向,使背向移位的骨折達到完全複位。
(7)按摩推拿:本法適用於骨折複位後,調理骨折周圍的軟組織,使扭轉曲折的肌肉、肌腱,隨著骨折複位而舒展通達,尤其對關節附近的骨折更為重要。操作時手要輕柔,按照肌腱的走行方向由上而下順骨捋筋,達到散瘀舒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