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老人心似鐵,老人心肝小兒舌。
不食五穀惟食蜜,笑指蜜蜂作檀越。
蜜中有詩人不知,千花百草爭含姿。
老人咀嚼時一吐,還引世間癡小兒。
小兒得詩如得蜜,蜜中有藥治百疾。
東坡先生取人廉,幾人相歡幾人嫌。
恰似飲茶甘苦雜,不如食蜜中邊甜。
因君寄與雙龍餅,鏡空一照雙龍影。
三吳六月水如湯,老人心似雙龍井。
這是蘇軾的《安州老人食蜜歌》,讚美的正是本篇的主角——蜂蜜。
人類利用蜂產品的曆史十分久遠,其中蜂蜜是人類最早利用的甜食,在人類發現蔗糖和甜菜糖以前,蜂蜜是人類惟一的甜味劑。
在遠古時候,人類可能是極偶然的在空心樹、木頭或山洞中發現了蜂巢中的這種甜味物質。在非洲,土著居民用一種叫作尋蜜鳥的鳥來幫助他們尋找非洲蜜蜂的蜂巢,然後割取蜂蜜。蜂蜜曾被人們看作是極為富有的標誌,《聖經》上說,上帝許諾給猶太人一塊流著奶和蜜的土地。考古學家在西班牙發現的岩洞中,發現了人類采集蜂蜜的壁畫,據考證壁畫距今已有八千年的曆史。中國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現“蜜”字。
在世界上,凡是有燦爛文化的民族和國家都有很多關於蜂蜜能夠增進人體健康的記載。古埃及人把蜂蜜看作是“太陽神的眼淚”,在古埃及的金字塔和方尖石上,用象形文字記載著蜂蜜可以強壯身體,使人愉快,返老還童;在古印度,人們把蜂蜜和牛奶列為“延年益壽”的飲料;而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則將蜂蜜視為長生不老的象征。
國外一些專家,曾對一些長壽老人做過調查,認為長期服用蜂蜜是使人健康長壽的因素之一。據記載,希臘醫學家和思想家希波克拉底、原子理論創始人德謨克列,經常食用蜂蜜,他們都活了一百多歲;波蘭著名詩人蘭姆貝基,堅持服用蜂蜜三十年,八十歲還身強力壯;養蜂人薩法多·德賽因,一百多歲時告訴醫生,食用蜂蜜和露天工作,是他長壽的主要原因。也許是同樣原因,德國人一直稱蜂蜜為“老年人的牛奶”。
蜂蜜營養豐富,味道香甜,既是食品,又是滋補品和天然藥品,素有“人類健康之友”、“糖中之王”的美稱。蜂蜜中含有180多種不同物質,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其他成分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芳香物、色素、激素、有機酸、酶類和生物活性物質等。由於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果糖,不含令人討厭的大量脂肪,本身既是補劑又是矯味劑,不需作任何加工炮製即可直接服用,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因此,對老人、兒童、產婦以及病後體弱者特別適宜。蜂蜜作為一種天然的甜味劑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食品,凡是用蔗糖作配料的食品,可以部分或全部用蜂蜜代替。用蜂蜜可以製作糕點、調配飲料、釀造蜜酒。另外,蜂蜜在化工工業上也有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