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高中時代(1 / 2)

我是個失敗者,不管從哪方麵來說,我是個徹底的失敗者。十六歲那年,我堅決地站在母親麵前,表達了我要退學的意願。因為我想出去看看這個世界,我不想整天困在猶如監獄似的教室裏麵。也許是正處在青春期,骨子裏的那份激情與叛逆讓我不能安分下靜靜地上學,我內心的熱血早已沸騰。那時候的我自以為是,很堅決地跟母親表達了我要退學的意願。

十六歲的那年,秋風蕭瑟,遍地的落葉已經積攢了厚厚一層,柳絮伴著涼風猶如絲帶在空中飄浮,這個季節是那麼的寂寞。我陪著母親走在學校的周圍,氣氛相當凝重。好幾次母親都是欲言又止的樣子,想表達什麼卻又不知道怎麼說。母親隻是小學畢業,又跟莊稼打了半輩子的交道,她想表達的意思換作語言說出來,很難找到合適的詞語。我說我要退學,母親歎了口氣,然後就是長時間的沉默。我與母親就那麼在學校周圍轉著。快到中午的時候,我們在路邊隨便找了個攤販吃飯。氣氛依然凝重,彼此還是沉默。我低著頭,胳膊放在腿上,支撐著沉重的上身,手指無聊的掰弄著指甲,仍然聽得見母親的歎息聲。突然我感到頭發被壓住了,是母親的手。她撫摸著我說:“你就答應媽媽吧,咱先把高中上完,等上完之後再說行不行?”我還是沉默著。仿佛隔了好長時間,什麼也沒有聽到,隻聽到了我雙手的指甲因摩擦而發出的聲音。我緩緩地抬起頭,瞄著眼看了看母親,發現她的淚水早已浸滿了臉龐。就那麼一瞬間,我的眼淚掉了下來,我不忍看到母親那蒼老的臉上掛滿淚珠,也不願意再聽見她那無邊無際的歎息聲。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孩子是願意讓自己的母親傷心的。也許是因為母親的眼淚,也許是出於我愛她,最終,我妥協了。如今回憶回味,當初的那種妥協原來不是因為眼淚,也不是愛,而是性格中的軟弱。

我回到了學校,將就著在高中待了下來。

人的反判精神是很固執的,如果反判得不到應有的結果,由反叛變成一種妥協,那麼結果隻有兩種:一是以死相抵,一是妥協,消極對待生活。我沒有前者的勇氣,而作為風華正茂的青年人,也沒有必要因為這事去死,所以我選擇了後者。自然而然地我在高中混起了日子。那種被壓抑的激情,被壓迫的反叛,就像站在炎炎烈日之下一樣難受。我也總覺得自己的才華不被承認,好似受了莫大的屈辱一樣。也因為這種心情,使得我孤高自傲而鄙視學校的一切,又因為心中的痛苦不被人所理解,所以漸漸產生了偏激的思想,行為上也是獨來獨往。而當時唯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學校那個書販子賣的一些曆史雜誌,上麵有我喜歡的文章,隔兩天我便會從他那裏買本曆史雜誌,經常在課堂上把它夾到教科書裏看。那時候,我固執,也偏激。

學校的冬季似乎對我們有種特殊的意義,因為除了教室內粉筆的雪白之外,我們還能感受到教室外的白雪。窗戶上已經結了層薄薄的冰,用手一抹便是清晰可見的一道痕。靠著窗戶的一些同學,會經常在窗戶上麵或畫一些奇形怪狀,或寫幾個字。雖然看起來很幼稚,但那時對於我們來說卻是很大的樂趣。冬天是個寒冷的季節,也是冬眠的好機會,往往在自習課上,你會發現坐在最後幾排的學生總會趴倒一片,隻有零星的幾個腦袋還在勉強地硬挺著搖擺。當然也有倒黴的被班主任逮到抓出去罰站的。如果是雪天的話,那就更好玩了,往往是我們男生拎著工具去外麵掃雪,如果雪較多的話還會堆上幾個雪人,打幾場雪仗,場麵好不歡樂。

新年的鍾聲逐漸接近,一個學期的學習也已經告一段落。那年,我們分了班,填表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文科,隻是因為那時候我對曆史很感興趣。填完表後我便翹著二郎腿靠在了牆上,驀然才發現同桌在那裏擲一枚硬幣,我好奇地問他在幹嗎,他說在選文科還是理科,正麵就是文科,反麵就是理科。我問結果是什麼。他說擲了幾次都是反麵。我說那就報理科吧。可他卻說那麼多的美女都在文科班舍不得啊。最後他向空中猛力一扔,口中念道:“最後一次,爹媽保佑!”硬幣落在了地上,他順著去找,拿上來歎了口氣:“我今生注定與美女無緣了!”窗戶上那層薄薄的冰漸漸散去,雪也悄然融化,河流開始解凍,由嘴裏吐出來的寒氣也逐漸消散。我跟隨著文科班來到了一個新的班級,又是一群陌生的人與老師。這種新的環境又激發了我心中的那種反叛精神,但卻已不像先前那樣強烈。半年以來,我那青春中的叛逆早已磨滅了不少。有時想想真可笑,人的一種精神力量確實是一種很巨大的威力,但那種威力隻是短暫的,就像原子彈爆炸一樣,它的威力隻在那一瞬間才會如此巨大,以至於摧毀周遭萬物,可一旦過了那一瞬間,一切就都恢複了平靜。我的偏激思想隨著叛逆的弱化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如果把偏激的人比作脫離軌道的列車的話,那我這個列車則正在逐步轉向正軌。可我卻又不甘心這樣。我雖然不學習,整天混日子,但我從不認為我是個壞孩子,我隻是認為我的才華不被人發現,空埋沒了一個人才而已。你可以說我自負,也可以說我自戀,但我就是那麼認為的。我繼續保持著我那獨來獨往的性格,繼續看我的曆史書籍,這樣的日子過了多久我也不知道,隻覺得有些疲憊。也許是一個人獨來獨往心累了,需要找個人來陪伴一下;也許是這樣的日子過厭了,需要改變一下生活節奏充實自己一下。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個人的一生,它需要有些親人和朋友的陪伴,更需要有目標來指引生活。於是在這樣的想法之下,我認識了一位同學,並最終和他成為形影不離的朋友。他和我的性格有些相似,都不愛說話。我們之間雖然很少交談,但時間長了就知道對方心裏在想什麼了,也都彼此了解了對方。偏偏他又是學習上的好手,這就對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我也開始一點一點地接觸學習,試著去計算數學題,背英語單詞,誦讀詩詞文章,做地理、政治試題。就這樣我跟著他開始了我的學習生涯。每天早上五點半準時起床,和他一起小步跑到教室去背英語作文與單詞,以及語文名句;上課跟著老師學,原先從不做筆記的我現在也開始工工整整仔仔細細地記錄老師所說的重點;遇到不會的試題或是問他或是問老師,每天中午吃過飯後我們總會回到教室去做幾道數學題,然後匆匆地跑回宿舍休息一下;晚自習過後我們也總是會呆在教室學習一會兒,直到其他人提醒我們宿舍快要熄燈時我們才急急忙忙地抱著課本往宿舍跑。每天睡覺前也總是先回憶一下白天的學習內容,然後沉沉地昏睡下去。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個多月,那時候恰好碰上期中考試,我因此幸運地取得了優異成績。班主任很是驚訝,我也很吃驚,因為我進班時是倒數。那次考試過後在班會上,班主任拿我當做模範去教育後麵的同學。隻要你努力了,就會有收獲。第一次,我感覺到了我的心情從來沒有過的舒暢與興奮,好似我的才華被人發現了一樣,我不再是塊兒埋沒的金子。那麼,母親看到我的成績,會不會也很欣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