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節 延安精神(1 / 2)

延安,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聖地,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這裏領導、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石,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曆史篇章。也就是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精神動力作用。延安精神是我們黨、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對中國曆史發展進程產生著巨大和深遠的影響。

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我們黨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我們黨和人民的事業是靠艱苦奮鬥不斷發展壯大的。回顧黨的曆史,從在上海成立到井岡山時期,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時期,從西柏坡到奪取全國政權,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的每一個成就、每一次勝利,都離不開艱苦奮鬥。艱苦奮鬥是工作作風,也是思想作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本色,是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全黨和全體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共同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這是一條極其寶貴的曆史經驗。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延安時期是我們黨在中國局部地區建立人民政權並不斷擴大執政區域的重要時期。我們黨曆來把為中國廣大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時期又響亮地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口號並在全黨認真實踐。那時的陝甘寧邊區政府,被譽為“民主的政治,廉潔的政府”。當年駐延安的美軍觀察組成員說:“這裏不存在鋪張粉飾和禮節俗套,沒有乞丐,也沒有令人絕望的貧困現象,人們的衣著和生活都很儉樸,人民之間的關係是坦誠、直率和友好的。這裏也沒有貼身保鏢、憲兵和重慶官僚階層的嘩眾取寵的誇誇其談。”中國共產黨就是以對人民的無限忠誠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延安精神,就是理論聯係實際、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延安時期是我們黨科學總結正反兩方麵經驗,成功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理論上實現第一次曆史性飛躍的時期。毛澤東同誌的許多重要著作,如《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時期完成的。毛澤東思想正是在延安時期逐步成熟並正式寫到了黨的旗幟上。可以說,沒有開拓創新,既不會有延安精神,也不會有毛澤東思想。今天我們要在新形勢下弘揚延安精神,仍然要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延安精神的重要體現。

以實事求是來概括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也是在延安時期。實踐表明,隻有解放思想,才能達到實事求是;隻有實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在新世紀新階段,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切實做到老祖宗不能丟,又要說新話;經典著作要認真讀,又要寫出新篇章;革命傳統要弘揚,也要創造新辦法。切實做到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麵,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這就叫做堅持解放思想,這也叫做堅持實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