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對手,要有容人之量
在日常交往中,人們常常把對手看作是“敵人”,並在心中不斷地提醒自己:他是我的競爭對手,也就是我的敵人!隻要他成功了,我就會被打敗!所以,千萬要提高警惕,不要對他發半點仁慈心。其實這是一種狹隘的競爭意識,在這樣的思想驅使下,競爭者之間隻能是兩敗俱傷。
下邊我們看一下這則寓言:
野狼和獅子同時發現了羚羊,它們商量好一起追捕那隻羚羊。它們合作良好,當野狼把羚羊撲倒,獅子便上前一口把羚羊咬死。但這時獅子起了貪心,不想和野狼平分這份獵物,於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拚命抵抗,後來它雖然被獅子咬死,但獅子也身受重傷,無法享受美味。
試想一下,如果獅子不如此貪心,而與野狼共同分享那隻羚羊,豈不皆大歡喜?動物之間這樣弱肉強食的競爭較為普遍,那是為了它們生存的需要。但是,即便沒有麵臨你生我死的局麵,也要和對手相互攻擊。比如有些人對和自己立場相反的人產生恨意時(即便是假想敵),就會千方百計地攻擊對方,直到徹底打倒對方為止。還有一些人,抱著“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心理,如果挨了一拳,一定要還以三拳才肯罷休。如此一來,不但永遠無法和解,還會增加彼此之間的憎恨,落得兩敗俱傷,最後同歸於盡。
雖然也有說法是“人生如戰場”,但人生到底還不是戰場。戰場上敵對雙方不消滅敵人就會被敵人消滅。而在人生的賽場上,沒有生死決鬥同樣能夠生存得很好,甚至可以生活得更好。
在人際交往中,什麼人都得有所接觸,對手又怎麼了!對手也一樣能和你坦誠相處,真心地交流。隻要你能放下那種狹隘的看法,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你就會發現,對方其實並非你想象中的那樣,他有許多東西值得你去學習和借鑒,所以,何必相互爭鬥,相互傷害呢?
唐代大將郭子儀、李光弼二人原來都在節度使史思明手下任職,但二人長期不和,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史思明外調,郭子儀因才華出眾而被任命為節度使,李光弼擔心郭子儀公報私仇,欲帶兵逃走,但又有點模棱兩可,猶豫不決。
當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時,唐玄宗命郭子儀領兵討伐。身為大將,此時正是報效祖國的時刻,李光弼找到郭子儀說:“我們雖共事一君,但形同仇敵,如今你大權在握,我是死是活,你看著辦吧!但懇請放過我的妻兒。”
營帳裏的氣氛頓時凝固起來,眾多將領不知所措。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此時郭子儀感情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但郭子儀畢竟具有大將風度,他握住李光弼的手,眼含熱淚地說:“國難當頭,皇上不理朝政,作為臣子,我們怎能以私人恩怨為重,而置國家安危存亡於不顧呢?”說完倒地便拜。
李光弼被郭子儀的誠心所感動,他在戰鬥中積極出謀劃策,打敗了叛軍。郭子儀推薦李光弼當上了節度使。後來,李光弼的權力也日益增大,與郭子儀同居將相之職,二人之間沒有半點猜忌之心。
正是郭子儀虛懷能容,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的對手,才出現最後雙贏的局麵,他們的友誼也因此成為了一段千古佳話。
在現代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我們要想能夠在社會上站穩腳跟,很關鍵的一條就是要多交朋友,少樹敵,要有容人之量,讓對手成為你的朋友,共同合作,實現雙贏。
20世紀初,美國有一個年輕商人兼政治活動家叫皮亞,他對一位知名的大企業家漢拿非常不滿意,甚至接連兩次拒絕與他見麵。
那時,漢拿即將成為聞名於世的大人物,要做某政黨的政治領袖了。但是在年輕的皮亞看來,漢拿隻不過是個“壞蛋”,一個地方上的“黨魁”罷了。他每次看見報上對漢拿的稱頌,沒有一次不搖頭痛罵。
後來漢拿的朋友對他說,你最好還是和皮亞會晤一次,消釋彼此的意見。於是,在一個擁擠的旅館客房裏,漢拿被引到一個沉靜的穿外套的青年麵前,那人坐在椅中並沒有主動問候進來的人。
待友人介紹:“這位就是皮亞先生……”之後,漢拿對來訪者說了很多話。
出乎皮亞意料的是,漢拿對於皮亞的事情了如指掌,他談了許多關於他父親擔任法官的事情、關於他伯父的事情以及關於他自己對於政治綱領的意見。漢拿說:“哦,你是從奧馬哈來的嗎?你的令尊不是法官嗎?”年輕的皮亞不免吃驚了。漢拿說:“哦,有一次你父親曾幫助我的朋友在煤油生意上挽回了一筆損失呢!”說到這裏,漢拿突然冒出一句感慨:“有許多法官知識淵博、思路敏捷,他們的能力遠遠勝於普通的企業家呢。”接著又說:“你有一位伯父在哈斯頓嗎?讓我想一想……現在能對我說說,你對於那政治綱領還有什麼意見?”
此時這位年輕政治活動家皮亞已完全改變了對漢拿的看法,像麵對一個自己熟悉的朋友一樣,與他侃侃而談,氣氛輕鬆和諧。
等他們談話結束時,他的喉嚨不覺已經有些幹澀。就這樣,漢拿以寬廣的胸懷和平易近人的態度結交了一個新的忠誠的朋友,從此之後,皮亞最大的興趣,就是與這個他曾經非常憎恨的漢拿做朋友,並且忠心耿耿地為他服務。
皮亞曾經幾次拒絕見漢拿,還曾多次攻擊漢拿,如果漢拿沒有寬人之心,容人之量,他們之間一定是一對敵人。但是,聰明的漢拿不僅沒有給自己樹敵,而憑著自己寬廣的心胸,化敵為友,給自己添了一個朋友和一個得力的幫手。最終實現了雙贏。
生活中有很多對手,人和人之間都或多或少有攀比心,但要寬容對待你的對手,用客觀的眼睛去看待你的對手,也許你們會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對手也可能成為我們的合作夥伴,和對手合作很可能成為大贏家。
欣賞對手的優點,更能贏得對手尊重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有人說,要想成功,你需要朋友,要想非常的成功,你需要對手。可見,任何的成功都與對手的存在分不開,也就是說,隻有把對手的成功看成自己成功的一部分,才能以積極的心態參與角逐。換言之,在競爭的過程中,需要我們調整心態,戰勝自我,直到成功。由此而言,我們有何理由不去欣賞自己的對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