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羿的傳說
後羿也稱夷羿, 是夏啟時代有窮氏部落的首領, 曾經推翻夏代的統治, 從夏啟的兒子太康的手中奪得了王位。“後”就是君主、首領的意思。傳說他從小就非常喜歡射箭, 特別仰慕堯時上射九日的射神羿, 所以也取名叫羿, 後來因為做了國君, 人們便稱他後羿。
後羿原來是個農民的兒子。他五歲那年, 一天父母帶著他上山去采藥。跑了大半天, 他覺得很困倦, 便躺在一棵大樹下睡著了。大樹上有一隻蟬, 正在“知了、知了”的叫著, 而別的樹上卻寂然無聲。父母想, 孩子太累了, 讓他睡一會兒吧, 等回來時循著蟬聲再來找他。老倆口安頓好了, 就去采藥了。可是當他們采藥歸來, 太陽已經偏西, 所有樹上的蟬都“知了、知了”地叫起來, 他們再也無法循著蟬聲找到自己的兒子了。
再說後羿在大樹下一覺醒來, 不見了爸爸和媽媽, 心中有些著急。天漸漸暗下來了, 還是不見爹媽的影子, 後羿越來越恐慌, 便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哭起來了。
這時, 正巧有一個山間獵人, 名叫楚狐父的, 打這兒經過。他看見孩子找不到爹媽, 哭得可憐, 呆在山裏太危險, 就把孩子帶回家去, 收養他做了自己的兒子。
楚狐父是一個有名的神射手。自幼喜愛射箭的後羿, 從義父的身上學到了高超的射箭本領。不知是天生的還是經常挽弓的緣故, 後羿在左臂比右臂要長一些, 這使他的弓拉得更滿, 箭射出去更有力。
時間過得真快, 轉眼間後羿已經是個二十歲的男子漢了。他雖然隻有五歲時就離開了父母, 可是爹媽的影子卻常常朦朧地出現在自己的腦海中。不久義父楚狐父又突然病死了, 他一個人住在深山裏, 孤獨寂寞, 很想回家去看看自己的親生父母, 卻不知道自己的家在什麼地方。
一天, 他拈弓搭箭, 向著天空默默禱告說:
“如果我將來能夠用這張弓去誅除四方的*, 我這一箭射出去, 定能射到我家的門楣上。”
說也奇怪, 一箭射出, 那箭便一道流星似的直奔東南而去。後羿沿著箭頭的方向一路追尋, 一直尋到山邊的一座茅屋前, 隻見那支箭正牢牢地插在柴門上。後羿進屋一看, 四壁掛滿了蜘蛛網, 灶台上放著幾個破盆爛罐, 這屋子看來已經很久沒人住了。他向鄰人一問, 才知道父母早在幾年前就先後病故了。後羿很悲傷, 他無心長住下去, 就帶上弓箭, 到四方去漫遊。
在漫遊的途中, 後羿結識了一個射箭高手, 名叫吳賀。兩個年輕人一見如故, 後羿便拜他為師, 向他學習射箭的技藝。
一天, 兩個人正走在路上, 看見一隻鳥兒從天空飛過。吳賀對後羿說:
“把這隻鳥兒射下來, 要射它的左眼!”
後羿一箭射出, 鳥兒應聲落地。兩個人走過去一看, 原來射中的不是左眼, 而是右眼。
後羿仰望著天空, 感到非常羞愧。他知道自己的功夫還不到家, 從此更加精益求精地學習射技, 直到百發百中, 不差分毫。在漫遊中, 他用身上的弓和箭, 做了許多除暴安良、祛邪扶正的好事, 深受人民的愛戴, 終於做了有窮國的國君。
後羿做了有窮國的國君之後, 四方的諸侯都服從他, 隻有一個名叫伯封的諸侯不服。這個伯封, 傳說是先前在堯帝手下當樂官的夔的後代。他是一個生性暴戾(lì) 又貪得無厭的人, 生就一張長長的象豬八戒一般的臉孔, 於是人們就給他送個綽號, 叫大野豬。別看這個大野豬長得三分象人, 七分象獸, 他的母親卻是個絕世的美人。她長著一頭長長的黑發, 一雙秋水般清澈的嫵媚動人的眼睛, 麵龐白晰嬌嫩, 說話做事又善於隨機應變, 討人喜歡, 因此人們就給她取個綽號, 叫黑狐狸。實際上她的真名叫玄妻, 是有仍氏的女兒。
後羿見大野豬不聽號令, 就帶兵前去攻打他。那大野豬雖然也有幾分武藝, 卻怎能是後羿的對手, 沒打上幾個回合, 就被後羿一箭給射死了。
消滅了殘暴的大野豬, 人民都非常高興, 隻有他的母親黑狐狸悲痛萬分。
後羿看見玄妻美貌動人, 一下子給迷住了, 不顧人們的忠言勸阻, 納她做了自己的嬪妃。身遭亡國之禍的玄妻, 對這個殺死她兒子的仇人懷恨在心, 卻不敢公然反抗, 隻好飲泣吞聲, 假意順從, 暗中等待時機, 為兒子報仇雪恨。
後羿統領著兵馬, 攜著新納的寵妃玄妻, 一路上奏著凱歌, 回到自己的京都。
路上, 後羿遇到了一個名叫寒浞(zhuó) 的年輕人, 從遙遠的寒國跑來投奔他。這個寒浞原是寒國的貴公子, 為人狡詐, 正直的寒國國君伯明看穿了他的底細, 便將他驅逐出境。他不甘寂寞, 又千裏迢迢來投靠後羿。後羿不辨好歹, 被他的花言巧語所迷惑, 不但收留了他, 還任命他做了宰相。
寒浞一旦掌握了大權, 便萌動了篡奪王位的野心。他趁著後羿不理朝政、常在外麵打獵的機會, 偷偷跑進宮裏去, 和玄妻廝混。玄妻要給兒子報仇, 寒浞想爬上君王的寶座, 不久兩個人就勾搭上了, 結成了死黨, 狼狽為奸。他們背地裏挑撥離間群臣和後羿的關係, 暗中培植自己的黨羽, 加緊著謀殺和篡權的準備, 可是一心隻想著打獵的後羿還蒙在鼓裏。
一天傍晚, 後羿帶著隨從們從郊外打獵歸來, 當走到一片樹林時, 突然有幾支冷箭從林中飛出來。後羿急忙拈弓搭箭, 可是那幾支冷箭已經射中了他的前胸和後背, 他身子晃了幾晃, 從馬上滾落下來。這時寒浞帶著一批心腹武士從綠林裏衝出來, 衝到落馬的後羿跟前, 將他殘暴地殺死了。後羿身邊的隨從們大都被寒浞所收買, 紛紛放下武器; 少數幾個忠誠的侍衛, 奮不顧身, 和寒浞戰鬥, 也終因寡不敵眾, 死在寒浞的手裏。
手羿的屍體被抬回王宮, 丟在大鍋裏煮成肉糜, 逼著他的兒子吃, 兒子不忍心吃, 寒浞便把他綁到國門外殺掉了。
寒浞繼承後羿做了有窮國的國君, 玄妻也正式做了寒浞的王後。黑狐狸玄妻給寒浞生了兩個兒子, 都是力大無窮、凶狠殘暴的家夥。這父子三人仗著權勢和武力, 欺淩諸侯, 魚肉百姓, 人民忍無可忍。這時, 逃亡在外的夏啟的孫子少康在人民和諸侯的擁戴下, 乘機興起了。少康舉兵討伐寒浞, 經過幾年苦戰, 又用了一些巧妙的計謀, 終於消滅了寒浞父子的軍隊, 為夏王朝的複興奠定了基礎。
孔甲畜龍
夏朝自少康複國後, 又經過了七八代, 傳到了孔甲的手中。孔甲是一個荒唐的國君, 他無心治理國家, 專門喜歡打獵, 飲酒, 裝神弄鬼, 喜好女色。夏王朝的德望和聲威一天天衰落了, 四方的諸侯漸漸不服從命令, 可是昏王孔甲還一點也不覺得, 一天到晚隻顧行樂。
孔甲有一種愛好, 就是喜歡養龍。
龍, 做為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物, 跟夏朝的關係非常密切。夏朝的開國君主大禹王, 本身就是一條龍; 他治水時, 有應龍相助, 在前麵為他開道; 治水成功後, 又有兩條神龍從空中降下來, 向他表示祝賀; 他巡視四方時, 也往往乘著兩龍。傳說在禹之前舜的時候, 就有專門替國君養龍的人, 賜姓為豢龍氏。
有一天, 從天上忽然降下來兩條巨龍, 一雌一雄, 孔甲心裏很高興。可是他不懂得怎樣飼養它們, 一時又沒有尋訪到擅長養龍的豢龍氏。恰巧這時有一個衰落的陶唐氏的後代, 名叫劉累的, 曾經在豢龍氏那裏學過幾天馴龍術, 就跑來服侍孔甲。劉累在孔甲麵前自吹自擂了一通, 孔甲信以為真, 便封他做了養龍的官, 並賜姓為禦龍氏。
劉累對養龍的技術本來是一知半解, 養了不久, 那條雌龍就死了。他知道這件事給孔甲知道了是要殺頭的, 便叫手下的人將死龍剔掉鱗甲, 把龍肉剁成肉醬, 蒸熟了獻給孔甲吃, 並謊稱是自己打來的野味。孔甲吃過以後, 連連稱道味美, 大加讚賞。
過了幾天, 孔甲忽然來了興致, 要看耍龍。劉累隻好硬著頭皮, 帶著一條無精打采的雄龍應付一下場麵。後來, 死龍的事終於給孔甲知道了, 他勃然大怒, 要懲處劉累。劉累心裏害怕, 趕緊帶上家小, 連夜逃到別處去了。
劉累逃走之後, 那條雄龍還得有人飼養, 於是孔甲又到處尋訪會養龍的人, 終於找到了一個養龍的高手, 名叫師門。這個師門, 是神人嘯父的弟子, 不食人間煙火, 每天隻拿些桃李花來做食品。他象嘯父一樣, 也能夠使火、行火, 跳進火裏*後而登仙。他養龍很有辦法, 過了不久, 那條萎靡不振的病龍就讓他喂得容光煥發了, 耍起把戲來, 可真是盤旋夭矯, 忽上忽下, 姿態橫生, 孔甲看了頗為高興。
可是這位養龍的師傅是個性情古怪的人, 他養龍自有一套辦法, 絕不肯遷就隨和, 更不容別人指手畫腳, 說三道四的。有時就是國君孔甲說些不懂裝懂的話, 提點意見, 也要被他當麵頂撞回去, 弄得孔甲下不來台。孔甲心中忌恨他, 決心殺掉他。一次孔甲又信口大談養龍之術的時候, 師門插嘴說: “君王所說, 不是養龍, 正是殺龍, 有一萬條龍得死一萬條龍。”孔甲聽了勃然大怒, 馬上命武士把師門推出斬首, 不一會兒, 武士把血淋淋的人頭呈上來, 似乎那死人的眼睛還在一眨一眨地嘲笑孔甲呢! 他命人把屍首抬到荒郊野外埋掉。
說來也奇怪, 屍首剛剛埋下, 天空中就刮起了大風, 河水暴漲, 山上的樹林燃燒起來, 撲也撲不滅。全國的人都說是國君錯殺了師門, 孔甲的心裏也有些害怕, 隻好命人準備車馬, 率領群臣去向死者祈禱, 請求他不再作祟。祈禱之後, 風似乎小了些, 山火也熄滅了不少, 孔甲和群臣都從心底裏舒了一口氣, 便上連回宮。到了宮門前, 侍衛打開車門, 請君王下車。哪知往裏一看, 隻見孔甲直挺挺地坐在那裏, 兩眼瞪著前方, 不說話, 不動彈——他已經一命嗚乎了。
荒淫殘暴的夏桀王
夏朝最後的一代君主名叫履癸( guǐ), 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王。
這個夏桀王, 身體魁梧, 相貌堂堂, 力氣極大, 論武力是個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能把堅硬的鹿角一手折斷, 把彎曲的鐵勾輕輕扳直, 有膽量下水裏斬殺蛟龍, 可以隻憑雙手在陸地上和虎豹熊羆搏鬥。從外表看, 他確實夠得上一個英雄豪傑, 可是在這虛華的外表下, 卻隱藏著一顆殘暴腐朽的心。
據說他為了個人的享樂, 把從人民那裏敲骨吸髓般弄來的財物, 修造了一座高大華麗的宮殿, 取名為瑤台。在這座宮殿裏, 聚集了天下的許多珍寶和美女, 又把一些耍把戲的和遊手好閑的狎( xiá) 客們弄到身邊, 叫人製作了不少*的歌曲。夏桀王每天什麼正經事也不做, 就跟著這些美女和狎客們一起狂歌亂舞、飲酒作樂。他還在宮中挖了一個大池子, 裏麵裝滿了酒, 架著小船在酒池裏遊蕩。他喜歡看大隊人馬飲酒的場麵, 擂一通鼓, 馬上就有三千人趴在酒池邊, 伸長了脖子, 象老牛飲水那樣喝酒。有些人喝醉了, 一頭栽進酒池裏淹死, 他見了也隻不過哈哈一笑, 覺得挺好玩的。
夏桀王有個寵妃, 名叫妹喜, 是有施氏的女兒。夏桀攻打有施氏, 有施氏便把女兒嫁給了他。妹喜有一種特殊的嗜好, 就是愛聽撕綢子的聲音, 夏桀便叫人弄了許多各種各樣的綾羅綢緞, 放在庫房裏, 讓人一匹一匹地撕著給她聽, 討取她的歡心。
夏桀的宮中還有一個怪女人, 她能忽兒變成一條蛟龍, 張牙舞爪的, 忽兒又變成一個美麗絕頂的婦人。大家都很害怕她, 誰也不敢接近, 可是夏桀並不介意, 對她非常寵愛, 稱她為“蛟妾”, 說她能告訴他吉凶禍福。這怪女人每天都要吃人肉, 夏桀居然如數供給。
夏桀的朝中有沒有賢臣呢? 有的, 而且不止一個。有個大臣名叫關龍逢, 看見桀王荒淫無道, 倒行逆施, 常常直言諫諍。當夏桀勞民傷財大造酒池時, 關龍逢又向他進諫說:
“大王如不停造酒池, 將來夏王朝的宗廟會被池子裏的酒淹沒的!”夏桀一聽, 認為這等於罵自己是祖宗的逆子, 便勃然大怒, 令武士把關龍逢囚禁起來斬首。還有一個人, 名叫伊尹, 本是殷湯王的小臣, 因為不被重用, 跑來給桀王做了禦膳官。當桀王在瑤台宮裏跟美女狎客們通宵達旦飲酒作樂的時候, 伊尹也舉起酒杯, 勸諫他說: “君王長此下去, 恐怕國家早晚要滅亡的。”桀王聽了冷笑兩聲, 拍著桌子喝道:
“胡說! 我有天下, 就象天上有太陽, 除非太陽滅亡, 我才會滅亡。誰見過太陽會滅亡?”
夏桀妄自尊大, 常常自稱天子, 把自己比做永不滅亡的太陽。人民怨恨他, 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程度, 便指著太陽詛咒道: “你這可惡的太陽, 為什麼不早點死? 你若死去, 我甘願和你一同滅亡!”
伊尹眼見昏王執迷不悟, 夏王朝岌岌可危, 後悔當初不該離開湯王投奔桀王。從前雖然不被重用, 但湯王究竟是個賢王, 將來總有重用之日。他於是打定主意, 連夜離開了夏桀的京都, 仍舊回到湯王的都城亳(bó) 去了。
夏桀有個臣子叫費昌, 到黃河邊上閑遊, 忽然看見天上同時出現兩個太陽, 東邊的太陽光芒四射, 正在升起, 西邊的太陽黯淡無光, 正在沉沒。費昌心裏覺得詫異, 就問水神河伯: “這兩個太陽, 哪一個是殷, 哪一個是夏?”河伯說: “東邊的是殷, 西邊的是夏。”費昌見夏王朝大勢已去, 便帶上一家老小, 投奔殷湯王去了。過了不久, 這個荒淫殘暴的夏桀王, 終於在人民的咒罵聲中, 被殷湯王流放到南方, 夏朝從此滅亡了。
伊尹的傳說
傳說東方有個小國, 叫有莘(xīn) 國。一天, 一個姑娘提著籃子到桑林去采桑, 忽然聽見嬰兒的啼哭聲。她尋聲找去, 發現一株空心老桑樹的肚子裏有一個紅皮嫩肉的胖娃娃, 光著身子, 搖手蹬足, 張著嘴巴啼哭。姑娘覺得很奇怪, 便把娃娃抱回去, 獻給有莘國的國王。國王叫禦膳房的廚子把娃娃帶去撫養著, 一麵派人察訪孩子的來曆。不久出去察訪的人回來稟報, 說這孩子的母親原住在伊水的岸邊, 身懷有孕, 一天晚上, 夢見有個神人告訴她說: “若是看見你家舂(chōng) 米的石臼(jiù) 裏出了水, 你要向東方跑去, 千萬不要回頭看。”到了第二天, 母親一看灶前的石臼裏果然湧出了水, 她趕緊告訴鄰居們躲避水災, 自己便一口氣向東跑了十多裏, 來到桑樹林邊。她心中惦念著家園和逃出的鄉親們, 忍不住回頭一看, 啊呀, 不好, 家園已經淹沒在洪水之中了, 那小山般的巨浪, 正排山倒海地向她撲來。她有點驚呆了, 直挺挺地立在那裏, 身體忽然變成了一株枝繁葉茂的空心老桑樹, 抵抗著洪流的衝激。過了些日子, 洪水漸漸退下去了, 大地上又呈現出一片綠色, 那個采桑的姑娘來采桑的時候, 就是在這株空心老桑樹的肚子裏, 發現了這個赤條條的嬰兒。因為孩子的母親原來住在伊水的岸邊, 孩子長大後又做了 “尹” 的官, 所以人們就叫他 “伊尹”。
伊尹在禦膳房廚子的撫養下漸漸長大成人, 跟著養父學得了一手廚師的技藝, 烹調一手好菜肴。同時他還自知勤奮讀書, 積累了不少的學問, 尤其是治國安邦方麵的學問。有莘王知道他有學問, 就請他當了自己女兒的家庭教師。
有一年, 成湯到東方去巡遊, 到了有莘國, 聽說有莘國國王的女兒非常美麗賢慧, 便希望娶她做自己的妻子。有莘國知道成湯是個賢王, 很高興這門親事, 便按照當時的婚禮把女兒嫁過去了。那時伊尹也很想到成湯那裏去做事, 發揮自己的才幹, 隻是 找 不 到 門 路, 現 在 趁 著 有 莘 王 嫁 女 的 機會, 便自願申請做陪嫁的小臣。
伊尹隨著有莘王的女兒嫁到成湯那裏去, 他那廚子的手藝在辦喜事的時候還真露了幾手, 受到湯王的稱讚。婚禮過後, 湯王正 式 接 見了 伊 尹。 一看, 伊 尹 是 個黑 墩 墩 的 小 個子, 長著一張上寬下窄的臉, 臉上無須, 眼上無眉, 心裏有點犯?咕: 這個人真有學問嗎? 於是兩個人暢談起來, 從烹調直談到治國用兵之事, 伊尹可謂滔滔不絕, 口若懸河。成湯雖然覺得這個青年確實不平凡, 但也沒有怎麼重用他。日子久了, 伊尹感到 受 了 委 屈, 便 一 氣 之 下 跑 到 夏 桀 那 裏 去了。桀王是個專講吃喝 玩樂 的昏 君, 當 然也 不能 重用 伊尹,隻任命他當了一個小小的禦膳官, 就是廚子頭。呆了一段時間, 伊尹見夏桀王荒淫殘暴, 人民怨聲載道, 夏王朝一天天衰落下去, 而東方的殷國正一天天興旺起來, 他心中思念和向往賢明昭著的成湯王, 便又毅然離開夏桀, 仍舊回到湯王那裏去了。相傳後 來 他 幫 助 湯 王攻 滅 夏 桀, 做 了 殷 朝 的 重臣。
王亥之死
在成湯王以前六七代的時候, 殷民族在東方的草原上, 過著遷徙不定的遊牧生活。那時有個很著名的王, 名叫亥的, 傳說是個飼養牛羊的專家。王亥養的牛羊, 個個膘肥體壯, 而且繁殖得快。人民都學著他的辦法來喂養牛羊, 因此他做國王不久, 國家裏的牛羊就成群結隊, 滿山遍野了。於是他便跟他的弟弟王恒商量, 想趕上一批牛羊到黃河以北的有易國去放牧和做生意, 換回那裏出產的穀物呀, 絹絲織品呀, 金屬用品呀……, 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王恒讚同哥哥的計劃, 於是就從全國挑選出一群上等的牛羊和一些精壯的牧人, 由王亥兄弟倆帶領著, 浩浩蕩蕩地向北方的有易族進發了。
在殷民族和有易族之間, 隔著一條洶湧澎湃的黃河。黃河的水神河伯( 名字叫馮夷), 和兩邊的國王都是好朋友。他聽說王亥兄弟帶領著大群牛羊到有易族去做生意, 當然樂於成全他們。在河伯的幫助下, 王亥兄弟安全順利地渡過了黃河, 沒有損失一隻牛羊。
有易族的國王名叫綿臣, 他聽說殷民族的貴賓從東方趕來了大群的牛羊前來交易, 心裏非常高興, 趕緊率領群臣到很遠的地方去迎接。王亥兄弟被安置在都城的賓館裏, 每天享受著北方的美酒佳肴, 和北國美女們動人的輕曼歌舞。說起吃東西, 身材魁梧健壯的王亥尤其不客氣, 而且具有一副非同尋常的好胃口。你看, 他雙手抓起一隻烤得半熟的大野鳥, 正津津有味地啃著它的頭, 一會兒的工夫, 這隻碩大的野鳥就全落在他的肚裏了。弟弟王恒本來是個尋花問柳的浪蕩公子, 對他來說, 比食物更感興趣的是美女。他那雙饑渴的眼睛早就在搜尋獵物了。
王恒終於發現, 國王綿臣的妻子, 是他從來沒有見過的最美的女人, 她不但年輕貌美, 而且風流輕佻, 不甘寂寞。於是王恒使出他那勾引女人的種種手段, 向他所選擇的對象發起進攻; 而綿臣的妻子對年老的國王也一向很不滿意, 王恒的追求倒正合她的心思。不久兩個人就如膠似漆般地暗中廝混在一起了。
可是, 國王綿臣的妻子畢竟是一個*的王後, 她對待每一個男子的愛情, 就象吃美味的食物一樣, 吃長了總要覺得膩味的。因此她的那顆芳心又愛上了身材魁偉健壯, 性格老實敦厚, 長著一雙濃眉大眼, 寡言少語的王亥了。她不斷地接近王亥, 向他頻頻傳遞秋波, 使得這位一國之王也很快地做了愛情的俘虜。不久, 很多人就知道了他和王後的不正當關係, 隻有老王綿臣仍舊蒙在鼓裏。
最先發覺這件事的, 當然是弟弟王恒。他萬萬沒有想到不言不語的哥哥會奪走他所愛的女人, 忌恨的火焰在胸中猛烈地燃燒著。他咬牙切齒, 賭咒發誓, 一定要對王亥進行報複。
還有一個有易王宮中的青年衛士, 對王亥也是滿腔怨恨。王亥兄弟到來之前, 王後本來是他的情婦, 可是自打王15
亥兄弟到來不久, 王後就對他冷淡了, 他心頭的無名怒火可想而知。
同樣的嫉妒心理使王恒和青年衛士暫時結成了同盟, 一起對付他們的情敵。這兩個人還做了分工, 王恒擔負窺視王亥的動靜, 衛士則拿扳斧準備捉奸, 兩個人焦急地等待著時機的到來。
一天, 負責偵察哥哥動靜的王恒急匆匆地找到那個負責捉奸的青年衛士說: “王亥今天打獵聚餐回來, 已經喝得有七八分醉意, 又搖搖晃晃地到王宮後門去了, 是個下手的好機會!”
青年衛士聽了, 點了點頭, 回到家裏取一柄鋒利的扳斧, 藏在腰間, 朝王宮的後門走去。因為他是老王綿臣身邊的衛士, 可以隨便進出王宮, 沒有人敢阻攔。他順著宮牆一直走到王後的臥室, 隔著窗子往裏一瞧, 昏暗的燭光下, 隻見一個長大肥壯的漢子, 正躺在王後的床上睡覺, 鼻孔裏發出雷鳴般的鼾聲。青年衛士一見這情景, 心中不禁燃起怒火, 推開虛掩的房門, 直奔床邊, 雙手掄起扳斧, 朝著王亥那紫銅色的脖子猛砍下去。隻見王亥身子一跳, 那血就象黑色的小河一樣, 從脖頸間汩(gǔ) 汩地流出來。青年衛士接連又是兩斧, 砍下了那個肥碩的頭顱。這個心胸嫉妒的衛士, 竟殘忍地把王亥的頭顱劈成兩塊, 身子剁成兩塊, 手足剁成四塊, 真個成了大卸八塊。這位忠厚的國王, 著名的畜牧專家, 就因為沒有經受住女色的誘惑, 一步邁入歧途, 成了愛情祭壇上可悲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