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推展《弟子規》和傳統文化,這幾年來有好多夫妻來聽課,有一些是已經離婚的。其中有一個東北的女人剛離婚不久,孩子才一歲。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父母已經離異了,可能那個胎教影響就很大。因為孩子在腹中吸收很快,好的、壞的都吸進來。有一個媽媽懷孕的時候喜歡打麻將,結果孩子生出來不睡覺,但是隻要聽到“鏘鏘”的麻將聲就睡著了,這個叫胎教,錯誤的教育。
所以人生要走得幸福,一定要把孩子養好,“有好子,老而無憂”。孩子沒教好是很麻煩的事情,所以要高瞻遠矚,現在就要做準備了。要想走入婚姻,都要有這樣的見地,慢慢去積累怎麼經營家庭、怎麼經營事業的智慧。這個女人離完婚,她的表姐把《弟子規》、《幸福人生講座》四十集的帶子送給她看。結果她當天晚上看到半夜,不到一個禮拜,四十集,四十個小時都看完了。從這裏我們了解到,她願不願意學習?她願意啊。
她希不希望人生走上離異?不希望。所以她是想學,但沒有緣分。
四十集看完了,她馬上反省自己,然後回到前夫那裏。她一進門,公公婆婆跟先生嚇了一跳:“哎喲,她怎麼又回來了?”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她就站在那裏恭恭敬敬地給他們道歉,說她以前做得不對。“我在做夢嗎?”太太突然變得這麼客氣、這麼有德行,先生一下子適應不過來,所以也不敢有什麼反應,反應很冷淡。
諸位同學,假如你是那位女士,你都已經想改過了,已經努力了,但先生沒什麼反應,這個時候你會不會很難過?大家不要難過,當麵對這麼好的事情不能接受,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造成的啊。那個先生已經受盡了煎熬,突然太平日子來了,“真的嗎?我是不是在做夢?”所以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同樣的情況,當我們上完課以後回到家裏,隔天起個大早,走進廚房做早餐給爸爸媽媽吃。爸爸起床後看到你說:“你怎麼起那麼早?”“要做早餐哪。”“你發燒了嗎?”這個時候我們要想起孔老夫子說的“人不知而不慍”,我們做好事人家還不了解我們的時候,我們一點兒都不會覺得不舒服、難受。為什麼?因為那些好事是我們本來就應該做的,而不是為了別人稱讚才做的。而當那一頓早餐真正端到父親的麵前,我相信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遇到這種情況也會忍不住掉下淚來。
希不希望讓父母親流下感動的淚水?那能不能做到?行孝要及時,我們不要再讓父母流傷心、擔憂的淚了,要流感動、安慰、光榮的眼淚,這個才是我們盡了為人子之道啊。
《詩經》裏麵有一句叫“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這個是男女在婚姻當中的一種心境。有沒有哪個女子要出嫁的時候,坐在轎子裏麵,或坐在車上,心裏想:“好啊,終於讓我等到這一天了,我非搞他個雞犬不寧不可!”沒人這樣嫁出去的吧?都要去成就這個婚姻,成就好的下一代。桃花開得很茂盛,新葉也長得很好,以後結的桃也會非常好。當女子出嫁看到這個景象,她就自我期許,嫁過去要讓人家旺三代,這就是一份初心。
所以諸位男士,娶一個好媳婦可以旺三代。大家知不知道娶一個不好的媳婦會怎麼樣?娶一個不好的太太會敗幾代?不是敗三代,是一敗塗地,從此就起不來了。所以婚姻是大事。我們要不忘初心,我們時時設身處地照顧她的家人,她也會照顧我們的家人。時時欣賞她,時時互相鼓舞,互相提升、成就,我們相信這個夫妻的經營、婚姻的經營就會越來越好,而且這個感情會越來越深,因為是道義之交。
在孔廟,一年有七八百萬的人去參觀,這麼好的宣揚中國文化的地方,卻成為敗壞中國文化的一個地方。所有的解說員講的都是一樣:左一句封建迷信,右一句要推翻舊的文化。其實他們自己知不知道什麼叫封建?這個“封”是分封諸侯,建立國家。憑什麼“封”?憑德行、憑功業,甚至於是像周朝分封諸侯的時候,連商紂王的後代都要封一塊國土給他們。中國人厚道,對人不會趕盡殺絕,而當初起來革命,用意是吊民伐罪,是救民於水火。當推翻商紂王以後,還把他的後代找來分封了一塊土地,讓他們能夠“舉廢國,繼絕世”,讓他們也能夠安樂地去過生活。然後再論功分封給各個諸侯,讓他們到那個地方去建立國家,讓他們好好地治理那個地區,愛護那裏的人民,所以“封建”是這個意思。而這一種構想到了秦國以後就沒有了,秦國以後就變成中央集權狀態,所以“封建”
最初的構想是非常的仁慈。而這樣的態度,中國人承傳了幾千年。
第六部分 修身與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