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菡雨在落地的瞬間,腦海中像電影回放一樣,上映著一幕幕前塵往事。
80年代在工廠做工是最吃香,那可是鐵飯碗,工資高,還有養老保險,人人都想去的地方。可是你沒關係是進不去的。李菡雨的父親是機械廠的老職工,還是高中畢業的。那個年代高中畢業可是高學曆了,再加上李父能說會道,在廠裏上下關係都處理的很好,所以混了生產廠長當。別以為李父隻要一張嘴厲害,辦事能力那也是剛剛的。無論黑道白道都混的開,所以求他辦事的人也多。李父為人豪爽,講義氣,隻要是他能夠幫忙的事,他都會幫的,所以大家都很給他麵子。
李父和李母是在廠裏認識的,那個時候國家號召晚婚晚育,並且在崗的職工都隻能生一個小孩,否則是要開除工職的。對這個唯一的掌上明珠,李父和李母那是百般的疼愛,有求必應。
李菡雨繼承了李父的優良傳統,從小就能說會道,又聽父母的話,廠裏的那些叔叔阿姨都很喜歡她。李父和李母要加班沒時間帶她的時候都會把她帶到廠裏去,廠裏的那些叔叔阿姨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會給她,相比同齡的孩子而言李菡雨的小日子那是過的相當的滋潤。
八十年代初期,人們手裏的餘錢都不多,那時候誰家有個一萬塊錢,大家都會很羨慕的叫他們“萬元戶”,可見當時的生活水平不高。李父和李母兩人的工資加起來也才二百多塊錢,可是李母給李菡雨買起衣服來那可是毫不手軟,隻要女兒穿著好看,多貴都舍得買。那時候剛剛興起“妮子風”,一件要一百多塊錢,李母自己都舍不得買一件穿,天天穿著廠裏發的工作服,可是在女兒的名下那是多貴都舍得。一天母女兩在逛街的時候,李母看見一件翠綠色的長呢子,上麵還繡著金色的牡丹,好看極了,就讓女兒穿上試試看。那時李菡雨剛剛十一歲,個子長的同李父,身材高挑,皮膚又白,穿上翠綠色的呢子皮膚越發顯得白皙,一雙酷似李母的單鳳眼忽閃忽閃的,就像電視裏的仙女一樣,漂亮極了。李母見女兒穿上這麼好看,當場就買了,盡管它的價格是他們家半個月的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