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成就人生,誌向決定命運。
試看那些財富巨子們,無不是依靠財富夢想,鼓舞自己去創業、去奮鬥,最終實現了常人看來不可能實現的財富夢想。
他們深信:隻要有夢想裝在心上,朝著夢想去飛翔,不怕一切困難和阻擋,一定會展翅高飛。
窮人與富翁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夢想的大小。財富的取得不過是來源於一個人最初的一念之間。
走向財富的第一步人應該擁有一個遠大的誌向,才能激起對事業的熱情。同時,由於有了這種遠大的誌向,人生才能有極大地發展。這是走向財富的第一步。
成功的人生首先需要有遠大的目標。遠大的誌向是人生之旅的航標。沒有大誌的人生,就好像在大海上失去了方向的航船,徘徊不前,最終要被風暴吞沒。
誌存高遠,執著追求,是一切成功者的共同特征;沒有目標和信念,就不可能成就任何事業。隻有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樹立起人生的遠大誌向,並為之艱苦奮鬥,出色的人生才會向你招手。
為了攀越人生巔峰,獲得事業成功,你就必須設定自己遠大的人生目標。成功的人生告訴我們:有誌向才有動力,有遠大的誌向才能帶來非凡的成就。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指出:
欲望——是所有成就的出發點,是走向財富的第一步。
信心——想象和相信欲望的實現,這是走向財富的第二步;自我暗示——它是影響潛意識的媒介,是走向財富的第三步。
其實,拿破侖·希爾所說的“欲望”、“信心”和“自我暗示”,正是所說的“誌”和“立誌”。
誌氣或者誌向,就是為了理想和目標而努力奮鬥。所以,立誌是成功之本。
有這樣一則令人深醒的故事:
一日,與愚公比鄰而居的智叟,滿懷期望地祈問冥冥中的財神:“請問財神,人世間,幹什麼最賺錢?”
財神肯定地說:“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能賺錢。”
智叟再問財神:“怎樣才能賺到錢呢?”
財神飽含哲理地說:“鳥在天上飛,魚在水中遊,草在地上長,各有其道。‘條條道路通寶藏。’隻要你能選準賺錢的道路,找到賺錢的方法,又舍得下苦功,就能賺到錢。”
智叟畢竟是智叟,他想從財神那裏尋求到快速賺錢的捷徑,於是再三請問財神:“想賺錢,什麼最重要?”
財神想了想,語重心長地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若要成功,必先立誌。誌氣為人生之根本,有誌者不在年高,無誌者空活百歲。”
智叟聽後如醍醐灌頂,便對愚公矢誌不渝地移山精神從心眼裏產生了敬佩。
拿破侖·希爾又說:如果你要想獲得財富,你就必須渴望財富,你隻有在心理上渴望財富,才會下決心去獲得財富。大師在進一步闡釋他的這個理論時說:“必須知道,所有積累了巨大財富的人,最初也隻不過總是一些理想、希望、祈求、欲望和計劃,然後才得到了財富。”
其實,認真想來,誰想做成一件事情,首先就要有做成這件事情的誌向。那是因為:有了誌向,才有奮鬥的方向;有了誌向,才有戰勝困難的勇氣;有了誌向,才會千方百計地去尋找做事的方法;那麼掌握了方向、勇氣和方法三個要點,也就有了成功的信心。
所以說,要做事,先立誌。
有人可能會說:
“賺錢,和立誌有什麼關係?”
“立誌,能頂飯吃嗎?”
“立誌,就能賺來錢嗎?”
中國當代富豪南存輝的成功,就能給你明確答案!他是既沒有權,也沒有錢,更沒有重大社會關係可利用的人,但他用短短的十多年時間就躋身於億萬富翁的行列。
南存輝出生於浙江農村,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貧窮與磨難中度過的。
13歲那年,他的父親在勞動中受了傷,再也無力擔負起家庭生活的重擔。為了安慰受傷的父親,為了寬慰憂傷的母親,為了拉扯年紀更小的弟弟和妹妹,剛剛讀完初中的南存輝被迫輟學回家,挑起了父親用以養家糊口的“修鞋擔”,開始了風餐露宿、走街串巷的修鞋生涯。
苦難,是最好的老師。窮困的生活不僅磨練出南存輝吃苦耐勞、頑強不屈的性格,而且教會了尚在少年的南存輝立誌靠勞動改變命運,靠拚搏擺脫貧窮的信念。
1984年,挑了七八年修鞋擔的南存輝,耳聞目睹了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備受鼓舞。他想抓住這個大好的曆史機遇,放開手腳拚搏一番,實現個人的財富理想。
起初,他想辦個“工廠”,可是個人卻沒有資金,也沒有可依靠的有權和有錢的親戚朋友,但他並不氣餒。他想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將自己的房屋折價,和朋友們共同籌集了5萬元資金,辦起了“求精開關廠”。說是工廠,其實是個僅有8名職工、年產值隻有1萬元的小作坊。據南存輝講,創業之初他們八個人廢寢忘食地苦幹了1個月,第一筆生意隻賺了30元錢!人均不到4元!但就是這30元,使他看到了奮鬥的結果,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他立誌要永不回頭地拚下去。
南存輝拚搏成功了!
17年的奮鬥,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那個“小作坊”式的“求精開關廠”,如今成為集科研、工貿與信息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職工由當年的8人發展到現在的13萬多人,總資產由當初的5萬元發展到現在的11億元。2000年,南存輝的正泰集團創產值42億元,榮登“全國民營企業500強”
龍虎榜的第七名,成為中國低壓電器行業最大的產銷企業,名列全國“百強民營企業”。
2001年,當今世界第一財經媒體《福布斯》雜誌,把他列為世界富豪榜中國100名的第65名,評估個人資產8億多元。
2002年,《福布斯》在世界富豪排名榜中,把他排為中國100名富豪的第58名,評估個人資產近10億元。
南存輝13歲輟學,開始做“補鞋童”,貧窮和世俗白眼的煎熬使他從那時起學會了發憤圖強。他立誌要改變命運,改變貧窮,做一個有錢的大老板,做一個對家庭、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他矢誌不渝的誌向支撐著他百折不撓的奮鬥信念,從補鞋童到小作坊主,從小作坊主到集團董事長。創業時他舉步維艱,永不退縮,幾經周折,終於躋身於世界富豪行列,成了真正的“財神爺”。他的成功,是他少年時代就立誌改變命運的結果。
人應該擁有一個遠大的誌向,才能激起對事業的熱情。同時,由於有了這種遠大的誌向,人生才能有高遠的發展。這是走向財富的第一步。
擁有人生的遠大誌向,就是給了你的人生以鬥誌及熱情。同時,長期維持著這種熱情和鬥誌,會培養起“必定會成功”的信念,你的願望就會深深地刻在心靈深處。
正如拿破侖希爾所說,我們在一項任務中剛開始的心態決定了最後有多大的成功,這比任何其他因素更重要。你想成為什麼人,才有可能成為什麼人。你不想成為富翁,那麼你肯定不能,反之亦然。記住這一點,你就有了成為富翁的條件。“人人都成為富豪”並非虛妄之言,因為隻有在我們的信念的指引下,我們的素質才能超常發揮,我們就可以做出一些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追求財富的道路也將變得更寬廣,我們將在努力奮鬥中不斷攀上事業高峰。
早立誌,早成功秋天的豐收,離不開春天適時的播種。一個人要想獲得人生的成功,最好是在青年時期就確立自己的奮鬥目標。
有誌者自有千方百計,無誌者隻感千難萬難。立誌是事業的大門,工作是登門入室的旅程。一個人無論在何時都可以確立自己的奮鬥目標。但是,及早地確立人生的奮鬥目標,能最大限度地開發你生命的潛能,而你的目標因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的保證,更便於早日實現。
何時確立自己的奮鬥目標呢?因為每個人的情況千差萬別,根本不能作出統一的規定。但是,也不是沒有一點規律可循。
據有關統計,21~30歲,特別是大學畢業時,是確立奮鬥目標的最佳年齡段。但在20歲之前和3l~40歲之間確立目標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立誌,應該越早越好。
我們假設一個80歲的人,才立誌要創一番事業,雖然一樣有機會得到成就,但這樣的年齡即使取得了一番成就,又有多大意義呢?你沒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成功的喜悅,更不會享受人生。而且,一旦事業出現波折和失誤,想要從頭再來,東山再起,已經沒有多少機會了。相反,如果一個人在十幾歲就已經立誌將來要幹一番事業,之後不斷磨礪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吸取工作經驗、創業經驗,不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孜孜不倦,最後他可能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得到成功,這不是比那一位在80歲才立誌的人成功得更早,之後的生活來得更加有意義?
亞洲首富和華人首富李嘉誠就是一位早立誌的典範。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軍的鐵蹄很快便踏進了香港。在日軍統治下,香港百業蕭條。李嘉誠之父李雲經掙的薪水越來越少,為了養家糊口,他隻好拚命工作。由於長年勞累,再加上貧困、憂憤,李雲經染上肺病,終於在家庭最困難時病倒了。
為了維持兒子的學費,李雲經堅持不住院,醫生開了藥方,他卻不去藥店買藥,偷偷省下藥錢以供日後兒子繼續學業。後來,李嘉誠的舅舅莊靜庵實在看不下去了,才“強行”把他拖進了醫院。
為了給父親治病,李嘉誠一家生活相當清貧。兩頓稀飯,再加上母親去集貿市場收集來的菜葉子,便是一天的“美食”。1943年那個寒冷的冬天,李雲經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臨終前,他哽咽著對李嘉誠說:“阿誠,這個家從此就隻有靠你了,你要把它維持下去啊!”
父親的病逝,極大地震撼了李嘉誠。看著這個貧窮困頓的家,李嘉誠改變了自己的誌向。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賺很多錢,先把這個家支撐起來。
李嘉誠功成名就後,有一個記者問他:“請您說說一個人的成功是不是跟從小的誌向有關,而一個人的誌向是不是天生的?”
李嘉誠回答說:
“我自小便很喜歡念書,而且很有上進心。那時候,我就暗暗地發誓,要像父親一樣做一名桃李滿天下的教師,但是由於環境的改變,貧困生活迫使我孕育了一股強烈的鬥誌,就是要賺錢。可以說,我拚命創業的原動力就是隨著環境的變遷而來的。
“當我14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我要肩負家庭的重擔。因為我是長子,而父親並沒有留下什麼給我們,所以讀書是絕對沒有可能了。賺錢是迫在眉睫的事,這樣誌向就有了改變。而且在接下來進入社會開始工作的日子裏,我有韌性,能吃苦,因為我不計較個人得失,隻是努力工作,努力向上,再加上忠誠可靠,因此一路進步,薪金也一路增加。”
李嘉誠接著說:“年輕時,其他同事每日工作八小時,我每日工作十六小時,以爭取成就。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一番雄心壯誌,立下遠大誌向,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我沒有忘記那段在逆境中的奮鬥,從拚命奮鬥中,我領略到很多做人和做生意的道理。”
英國著名作家利頓寫道:“那些出類拔萃的人,正是在生活的早期就清楚地辨明了自己的方向,並且始終如一地把他的精力對準這一目標。”
在少年時就確立奮鬥目標的人畢竟是少數,而青壯年時確立目標的占多數。因為這一時期一般都已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並逐漸走向成熟。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年是人生精力、體力、創造力的高峰時期。由此可見,秋天的豐收,離不開春天適時的播種。一個人要想獲得人生的成功,最好是在青年時期就確立自己的奮鬥目標。
執著追求你的目標任何成功者,在其背後都有一股強大的奮鬥精神,推動著他們去追求、去奮鬥。這種精神就是:執著追求人生的目標。
理想是人生的奮鬥目標,是一個人幹事業的力量源泉、精神支柱。理想可以讓你避免懈怠和懶惰,可以讓你忘記疲憊和苦難,在理想的驅動下,可以獲得不斷的激勵和精神支持。遠大的理想是一個人偉大的目標,但僅僅擁有理想,不一定能成功;讓理想變成現實,必須經過奮鬥的橋梁。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然要走過一條艱難的荊棘路,隻要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勇敢地走下去,你必將收獲到豐碩的果實。
如果一個人充滿信心地朝他的理想邁進,並努力地去過他想要的生活,他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成功。如果將人生比做一張白紙,理想不過是紙上的圖畫,要把圖畫變成摸得著的實體,必須經過紮紮實實地奮鬥。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的一生,除了具備常人沒有的野心之外,還有艱苦卓絕的努力。因為在通向成功的路途中必定充滿了艱難,不可能總是麵對鮮花和掌聲。實現理想要經過漫長的過程,成功隻青睞於心存理想並不斷奮鬥的人。
卡內基童年時的英國,由於傳統手工生產受到大機械的衝擊,很多人的生活無以為計,卡內基一家毅然決定前往美國。於是,卡內基便有機會邁出了為事業奮鬥的第一步。
其實,童年時的卡內基就表現出了常人難以具有的執著。由於家庭生活捉襟見肘,懂事的卡內基總要幫母親挑滿水,才去上學。
童年的艱苦努力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為他今後事業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在去美國的船上,很多人都疲憊不堪,昏昏欲睡,而卡內基卻忙前忙後幫船員幹活,得到了免費用餐的優待。
到了美國,卡內基從13歲起就開始上班,工作之餘還參加夜校學習、練習發報技術、去免費圖書館閱讀,以期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行動,其實都是向著目標一點點靠近。正是他夜校學習的會計知識,讓他在企業經營中如魚得水;他練習的發報技術,使他從普通的送電報員變成收發報的高級職員。
他的目標已不隻是一個願望而已,它已形成了一股強烈的欲望。在為理想的奮鬥中,卡內基缺乏良好的條件,也遇到過很多挫折與失敗,但他都能樂觀地麵對生活,堅信自己總有成功的一天,從來沒有停止奮鬥的步伐。他因此從一文不名的移民變成堪稱世界富豪的“鋼鐵大王”,他的奮鬥曆程也被世人稱道,卡內基本人也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個人奮鬥的楷模。
從卡內基的成功曆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隻有發掘出你的強烈欲望,才能使你獲得成功。從明確的目標中會發展出自力更生、積極進取、想象力、熱忱、自律和全力以赴,這些全都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人生成功的前提是有明確的目標。目標明確將激勵你行動專業化,而專業化可使你的行動達到完美的程度。
你在特定領域的領悟能力,以及在此領域中的執行能力,深深影響你一生的成就。目標明確就好像一塊磁鐵,它能把達到成功必備的專業知識吸到你這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