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不虛此行(1 / 2)

下班時竟下起了大雨。迅猛的雨柱傾斜著打擊著地麵,隻一會功夫已水流成河……我索性留下來翻翻報紙,呆會兒,直接到學校去接女兒。

學校門前,滿是各種公車、私車、出租車和撐著雨傘的學生家長。我選了一個顯眼的“丁”字路口的當腰處,迎著對麵的學校大門,眼觀左右兩路好不讓女兒從自己的視線裏溜掉。尋視一番,心中滿意,覺得萬無一失了。

大雨仍在下著,家長們像沒有感覺似的,隊伍不斷壯大,翹首望著盼著在眼前出現一處亮點——看到他們的孩子。

放學的鈴聲響過,學校大門猶如閘門打開,學生們“黑水白浪”般湧出——白色的是校服上衣、黑色的是裙褲。我目不暇接地注視著難以分得清的流動著的學生,原以為已駕馭好了的三路陣式也亂了陣腳,一馬水的、一個模樣的“嘩嘩地”從我的視線裏分流著三個方向,仿佛我是漂浮在水上的一葉扁舟,搖搖晃晃……突然,一雙小手抱住了我的胳膊,伴著悅耳的叫聲“媽媽!”女兒像從天上飛來的一隻小鳥鑽進了我的傘底,唧唧喳喳,一臉的喜出望外。

“媽媽,今天的太陽是從哪升起來的?”女兒問。

“真不懂?想給你點陽光唄!”

“大年初一頭一回呀!”女兒喋喋不休地說著,“真奇怪,今天我還真閃了一個念頭,心想,這麼大的雨,要是媽媽能來接我,那我可就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了。媽媽,你是不是接到了我發出的第六感應了?讓我如願以償。”

我也受感染地說:“母女連心嘛!”我在她的右腮上輕輕地吻了一下。

“謝謝!好珍貴的一回!”女兒邊說著邊將頭靠向我的頭。那股開心勁、親昵勁讓我好受感動。一個不輕意的舉動——為女兒送來遮風擋雨的傘,竟然收獲了女兒的一顆心。也許這實屬為一種舔犢之情的回報吧。

女兒十五歲了,雖說還是個孩子,可個頭卻不矮,一米六六比我都高。自然我也不把她當小孩子待,適逢刮風下雨不去接她,她也沒有怨言。有時我故意問她,有想法嗎?知道為什麼不去接你嗎?女兒會調皮地說:“想法哪裏敢,不經風雨怎麼能見彩虹,這是鍛煉的機會,正確對待唄。”我也就一笑了之。

看著女兒被雨水淋濕了的劉海一綹一綹地抿向一邊的樣子,使我記起了她小時候的一段往事……

記得那是女兒上小學的時候,學校開展雛鷹夏令營活動,去集安。女兒興高采烈地把消息告訴了我,我從心裏支持她,為她高興,但又擔心她有暈車的毛病。女兒見我不吭聲,以為我不同意她去,撥通了她姥姥家的電話,企圖贏得姥姥的援助,可姥姥更是心疼。女兒孤獨無助地說,原來你們家長都是這樣,說歸說,做歸做。難道你讀《較量》那篇文章的激動勁都過去了?什麼日本人注重意誌培養,什麼中國的獨生子女被溺愛成分太多,應該怎樣怎樣。原來,說與做根本就是兩回事。我被女兒的這番大論和執著所打動,當我表示同意並已為她打點行裝時,她興奮地跳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