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高邑縣事(2 / 2)

而這些同太行山周遭郡縣的流民之數一比,就有些小巫比大巫了。因為太行山周遭的流民,他們大多都是黑山各部攆出的老弱。

因為大旱之情,遍及冀並兩州,就是黑山賊寇想要出山劫掠,也是劫無所劫啊!再加上山中能夠耕種的土地很少,就是有些田地,也是劣田,又逢如此大旱天氣,使得他們較之尋常白姓更為困苦難熬,糧草更為匱乏。所以他們也隻能收縮兵力,將那些老弱趕出大山了。

這是黑山各部常做之事,每逢青黃不接、糧食不足時,黑山各部便會將隊伍中無用的老弱攆出太行去,隻是今年更糟罷了,眼看這一季收獲慘淡,那裏還收容得下他們。

若是就此放任下去,估計冀並兩州又將有一場大禍,這個時候,身為前冀州牧,原國家柱石,如今已被天子收回他的左車騎將軍印綬,削奪封戶六千,改封都鄉侯,食邑二千戶的皇甫嵩,終於忍不住出手了。

除司隸之外,今年受旱災嚴重的西涼地區有馬騰、韓遂等人作亂,冀並兩州有左匈奴、屠各部、黑山賊禍亂,幽州有張純、張舉、丘力居反叛,青州則遍地是黃巾餘黨,皇甫嵩這位大漢中流砥柱,意欲憑借一己之力,以安冀州之亂。

他的舉措也很簡單,那就是動用個人的關係從荊州借糧三百萬石支援冀州,除了救災外,還說動諸郡太守,出榜招撫流民來墾荒,從而使得流民重為齊民,以充民戶。

荊州向來富足,平定黃巾亂後,又安定了三、四年,三百萬石糧還是拿得出的,皇甫嵩又說明是借,還說動三公來作保,刺史王睿與他關係也不差,得信後便答允下來,其餘郡守亦不曾為難,將這筆糧勉強湊出。

如此也可以看出,天下之賊已經是剿不勝剿了,連皇甫嵩這樣的一貫強硬派,也不得不改變思路、做法,他的所為,就是要用糧吸引太行山中數十萬山賊從良,成為齊民,以穩定冀州局麵。

所謂流民,便是賊人們的另一種稱呼而已,有這三百萬石糧做後盾,官府也一改之前不肯納降賊人的作風,換個名目為招安了。這也就是近一兩個月的事情了。常山國境內黑山賊寇最眾,也是支援的主要地區,分有八十萬石糧,這也是文醜得了國相馮公的之命的緣由之一,並且分得招安之糧二十萬石,不日便會運達。

這種做法立即便在太行山中黑山各部掀起了軒然大波,到了現在,各部糧都將盡,今年冀並兩州大旱,許多地方顆粒無收,劫無所劫,黑山大渠帥平難中郎將張燕也是束手無措的。

如此,無數這樣的消息就傳遍了太行周邊郡縣:非但被攆出太行的老弱們紛紛往周邊縣城彙集,一些名頭不響的小股賊眾甚至渠帥以下,也盡數出降。

除了太行賊眾,幽州動亂造成的流民、災民也紛紛湧入,如同文醜一般,各郡官府準備安置他們不久的粟米耕種,想來在不久的將來,冀州人口戶數定然大漲,野外也必然會有一片生機勃勃之象,再非文醜等趕赴郡治元氏時所見的荒涼景象。

皇甫嵩的作為無疑是在盡最後的力量挽救大漢,可惜獨木難支。因為按照曆史的進程,再不過一年時間,當今天子就將升天,而緊隨其後的就是轟轟烈烈的關東聯軍討董之戰了。而此戰過後,就是正式的群雄爭霸時期,大漢也就名存實亡了。

皇甫嵩的作為,現下已經傳遍了周邊數個郡縣,高邑縣眾人自然也是知曉。聽聞文醜所言,當先明了。

“如此,雖說其為賊寇,但為老弱,倒也可以原諒,既然是皇甫公所行之事,我等自然要從的,定會輔佐縣君行之。”程啟出言道。

“好,如此一來,我縣定能達到萬戶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大縣。不使鄙人這一縣令,落人口實!”文醜高興言道。

“願從縣君,招安流民。”

文醜擺了擺手,壓下堂中眾人恭維之聲,言道:“不明職、不足以領事,現下鄙人開始為諸位正位。”

“縣丞之職,已然由程君擔任!諸位可有異議?”文醜緊接著言道。

眾人自是沒有什麼異議,紛紛讚同。

“嗯,左縣尉由盧亮擔任,掌管縣卒,有擒賊安民之責;右縣尉由柳仲擔任,掌管縣兵,有練兵備寇之責!諸位可服?”文醜又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