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與祥和(1 / 1)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是夜無月,窗外飄零些細雨,深山裏還延續著這綿長的春雨。

“鑒聞師卒之不幸,悲泣無窮已,若知訣別,予豈肯遠離?抱此無涯之撼。”長身玉立,神清骨秀,麵容帶著些憂傷,似明月蒙上了薄紗,得知自己向佛心的領路人,也是心裏最親近的師傅冥然仙逝,雖沒有臨表涕零,然心也為之悵然,唯向佛主喃喃念一聲:“阿彌陀佛……”

“師叔,您不必悲傷,方丈師叔祖他要到的地方定是西方極樂,這也是我們所有修佛之人的向往之處。”

“嗯,我為師父他高興,脫離苦海,修得正果,遠居佛國淨土。”隻不過自己內心竟還有著這樣的感情牽絆,不知這是不是傳言中的孺慕之情,師父他對於自己像是父親一樣的存在……果如師父所言,我心竟沒能做到無喜無悲,還沒有參透生死呢,哎~終愧對恩師!

“無憂師叔,我師父和眾位師伯傳書,關於啟程回慈恩寺為主持方丈的往生送喪儀式,和下一任方丈繼任之事,您看是否明日啟程?”

“好,明日啟程。”燈影下,無憂素手執筆,麵色寧靜無波,天質自然,淡淡應道。字跡平和,字字表心,是《地藏菩薩本願經》。

“師叔,我們還等方丈師叔祖斷言的有緣人了嗎?”這都過去這麼多年了,也不知道還要等多久。當然,明真法師從來不會懷疑他師叔祖說的有緣人是否存在。

“無所謂等,有緣自會出現。”

“那您是不等了麼?師叔祖圓寂了,而他提到的有緣人還沒有出現,我們真不等了?”師叔祖的話必不會錯,師叔祖法號妙通,確實有大神通,是真正的得道高僧。天真的小和尚單手立掌,外表虔誠恭謹,內心卻在想不知妙通方丈預言之人是男是女,不由自主問道:“不知師叔您的有緣人是男是女?”

“阿彌陀佛,世間萬物,一切皆是緣法。是男是女,形貌形容於修習之人而言,如代號皮囊,如煙如霧,皆浮雲皆為空無,何必徒傷神思。”

燈影重重,月色如華,隱隱纏繞著的檀香……

有一種容貌,叫聖潔;

有一種聲音,叫寧靜;

有一種佛法,叫祥和。

明真沒有回話,感受著周圍的寧靜,也堅定了繼續跟著師叔修佛的決心。

明真是慈恩寺戒律院無涯法師的入室弟子,無涯法師生性不受拘束,但通曉佛理,悟性極高。在他剃度入寺三年就得到長老院的認可,年二十八歲時就受戒成為一代法師,是百年難得神通法師。在慈恩寺隻有受戒成為法師的人,才算了斷紅塵堅定本心潛心習佛法,才能侍奉佛陀,才能收入室弟子,廣播佛法教義,同時擁有絕對的地位。

受戒是佛寺裏最莊重而神聖的儀式,代表被佛的認可,精神的升華,成為終生侍奉佛陀沐浴佛光的人,代表超脫世俗,抵達彼岸。受戒要求修行之人慧根清靜,看破塵世,佛理銘心,經義通達,而且必年過雙十。

無憂自小長於寺中,是方丈主持妙通法師的唯一入室弟子,自小被教導於身邊。他不僅佛法天賦極高堪比自己的恩師,而且武學天賦更是了得,武學造詣更是超過了達摩院長老妙理法師,最引人關注的是他年齡未及弱冠。

而明真小和尚,他自小文靜,武學根基也不好。他是無涯法師受戒滿五年雲遊時帶回來的,當時他年僅七歲,跟著無涯法師五年,後被送到自小善思聰慧,武學天資絕佳的無憂身邊學習。算時間,跟著無憂大師也快兩年了。

慈恩寺是慕伽國最大的國寺,寺內有主持方丈講義的菩提院,藏經最多最全的藏經閣,占地最廣,供佛家弟子早課禮佛的達摩院,和戒律森嚴,含有武僧院和戒堂的戒律院。隻有像慈恩寺這樣的國寺才有的宏大規模。

禪房裏略微響起的沙沙聲與漸漸柔和的春雨聲相呼應著,越顯得也得寧靜和祥和,突然一聲不合時宜的低喝聲響起:“靠!掉到了什麼鬼地方?”

穆安顏本想著,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準備返回都城,打聽情況,卻發現自己女扮男裝畫像貼滿了汾陽城,而且還有一股不明勢力正在找自己,所以決定先不進城了。於是想要繞路回京時,發現地圖太不精確,隻能有個大概方向,而且,一路荒涼,有錢也用不出去,所以注定又要露宿荒野了。一條路走到黑,穆安顏覺得自己還是好運的,天黑前看到山頂有一座寺廟,就打算先去借宿一晚了,沒想到好不容易爬上頂,都到了深夜了,敲門,見沒人應,以為是廢棄的院子,就選了一處相對較矮的圍牆,一躍而起時,在不了解牆內布局的情況下,掉進了院裏藤蔓深處,不由的小聲低咒了一句。

聲音雖小,但還是引起了無憂大師的注意。無憂法師看了看燭火,放下筆,靜靜地坐回蒲團,靜靜等待……

------題外話------

我表示非常抱歉,我不棄文,但更新不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