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男人,如何讓別人喜歡你(1 / 3)

第一節 人人都喜歡受人稱讚

⊙與人相處時,切記人並非都是理性的,如果我們所麵對的是一位充滿情緒與偏見的人,那麼隻有給他尊嚴與麵子才能打動他的心。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得不到別人的肯定。於是他們想在幻想中尋求稱讚,因此就出現了精神異常。

我曾向一家著名精神病醫院的主治醫師麥克爾請教這一問題,他是一個很權威的醫師,當時極受推崇。他很坦然地告訴我,他不知道這些人為什麼會精神失常。許多人由於不能在現實生活中獲得被肯定的感覺,因而想到另一個世界中去尋求,也許這就是精神失常的原因。

麥克爾還說:

有一個女病人,她的婚姻很不幸福。她渴望得到愛、性、孩子及社會地位,但現實生活摧毀了她所有希望。她的丈夫不愛她,甚至不想同她一起用餐,而是要她把食物端到樓上房間讓他單獨享受。這位女士沒有孩子,也沒有社會地位,於是她發瘋了。在她幻想的世界裏,她已經與不愛她的丈夫離了婚,恢複了自己的本性。有時她甚至幻想自己與一位貴族結了婚,所以要大家都稱她為約翰夫人。由於她一直渴望有孩子,因此每天晚上都想象自己有個小寶貝。每當人們去看她時,她都說:“我昨天生了個小寶貝。”

麥克爾醫師說完後,又告訴我:“我不知道這是否是悲劇。即使我真能治療她的病,我也不會去做。因為她現在很快樂。”

麥克爾醫師的話說明了人們精神失常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能在現實生活中獲得被肯定的感覺,也揭示出人們渴望受人稱讚的心理。因此可知,稱讚他人是多麼重要。下麵的故事將為我們闡明稱讚他人帶來的好處。

我太太最近參加了一種“自我訓練與提高”的課程。回家後,要我列出六項能讓她變得更理想的事情。我說:“要我舉出六件事,實在是簡單不過。”但我沒有列舉,而是告訴她:“讓我仔細想想,明天早上再告訴你,怎樣?”

第二天我起得很早,打電話要花店送六朵美麗的紅玫瑰給我太太,並附上紙條:“我想不出有哪六件事希望你改變,我就喜歡你現在的這個樣子。”

傍晚回家的時候,我太太眼含熱淚地在家門口等我回家。我很高興沒有按照她的要求趁機批評一番。

第二天,我太太再去上課時,把事情的經過講給他人聽,許多太太走過來告訴我,這是她們所聽過的最善解人意的事,我也因此體會到了讚賞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忽略讚美他人的美德。當孩子做了第一個蛋糕,或做了一隻蟈蟈籠時,我們忘了鼓勵他們;當孩子帶回一份好的成績單時,我們也忘了稱讚他們。對孩子來說,父母的讚美和關注是最令他們高興的。

愛迪生曾說,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老師,因為自己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東西。如果這話對愛迪生來說是對的,那麼對我們則更是如此。讓我們盡量去發現別人的優點,然後發自內心地、真誠地去讚賞他們吧。

第二節 真誠地關心他人

⊙凡不關心別人的人,必會在有生之年遭受重大的困難,並且大大地傷害到其他人。也就是這種人導致了人類的種種錯誤。

我們都知道,有些人終其一生地向別人搔首弄姿,目的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但是結果徒費力氣。因為人們根本不會注意到他,人們注意的隻是自己。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調查:在電話通話中,哪一個字是最常用的。調查結果是“我”字,在500個通話中,這個字約用了3900次。

我們看團體照片時,總是最先注意照片中的自己。如果我們隻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想給別人留下印象,那我們絕對交不到真心、誠懇的朋友。

霍華德·舍斯頓是美國著名的魔術大師,四十多年來他走遍天下,製造了各種幻境,使觀眾驚訝不已。據統計,全美約有6000萬人買票欣賞過他的演技,其所得的淨利有250萬美圓之多。可他並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因為他很小就離家出走,到處流浪。有時睡在草堆裏,或是挨家挨戶討食物吃;有時躲在貨物的車廂裏,免費搭乘便車。他是在躲在貨車裏向外看路標的時候,才認識了一些字的。他是不是真的懂得高人一籌的魔術呢?

有一次,他到百老彙獻技時,我就在後台請教他成功的秘訣。在與他的談話中,我發現了他有兩種其他人所沒有的法寶:其一是他能夠在舞台上表現出自己的個性。舍斯頓是個表演大師,他深懂人性。在舞台上,他的每個手勢、動作、聲調,甚至是每個微笑,都是事先經過認真演練的。

除此以外,他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他關心別人。他告訴我:

許多魔術師麵對觀眾的時候,也許會說:“看啊,這裏坐的是一群土包子、笨蛋,我能把他們唬得目瞪口呆!”但舍斯頓卻從不如此。他每次上台的時候,總是對自己說:“是這些人使我的生活十分愉快,我要盡量拿出絕活讓大家欣賞,並以此感謝他們。”他宣稱,在他走向舞台的時候,心裏總是在默念著:“我愛我的觀眾。”

舍斯頓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位成功的表演大師,關鍵在於他真正地關心他人,並盡最大努力讓觀眾在欣賞他的表演時,感到開心。他的表演在使觀眾開心的同時也讓觀眾深深地喜歡上他的表演,從而提高了他的知名度。

不僅舍斯頓知道這一秘訣,美國總統羅斯福也深知真誠地關心他人產生的重大效應。

在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總統任職期間,西奧多·羅斯福有一天到白宮來訪。恰巧那天總統和夫人外出不在。羅斯福對待下人的真誠便真實地流露出來,他熱情地叫著每一個老仆人的名字,和他們打招呼,連廚房裏洗碗盤的女仆都不例外。當他見到在廚房裏幹活的艾莉絲時,他問她是不是還在烘烤玉米麵包。艾莉絲說她有時會做一些給仆人吃,但樓上人並不吃。羅斯福大聲說:“他們真不懂品味,我見到總統的時候一定這麼告訴他。”艾莉絲用盤子盛了一些玉米麵包給他,他拿了一片走到辦公室去吃,並且一路和工人、園丁打招呼。曾經在白宮做過四十多年的老仆人愛科·胡佛含著熱淚說:“這是我兩年來唯一感到快樂的日子。”

羅斯福有個侍仆叫詹姆士·阿摩斯,他寫了一本《仆人眼中的英雄——西奧多·羅斯福》,書中講了這樣一件事:

我太太因為從沒見過鶉鳥,於是有次向總統先生問起鶉鳥長得什麼樣子,當時總統先生非常詳盡地描述了一番。沒過多久,我們農舍裏的電話響了,我太太跑去接,原來是總統先生親自打過來的,他在電話中告訴我太太,如果現在從窗口向外看的話,也許可以看到有隻鶉鳥正在樹上唱歌。他每次到農舍來,都要和我們聊天,即使看不見我們,也可以聽到他的聲音:“安妮!詹姆士!”

哪一個人不喜歡這樣的人?我從個人的經驗中也發現,隻有你真正關心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注意、幫忙和合作,即使是最忙碌的重要人物也不例外。

對別人表示真正地關注,不僅會讓你交到真誠的朋友,而且還會為公司爭取到客戶。

位於紐約的北美國家銀行,在他們定期出版的刊物裏刊登了一封儲戶馬得林·露斯泰爾的來信:“我很願意讓你們知道,我十分感謝貴行的職員,他們都彬彬有禮,並非常樂意幫助人。在排了長長的隊伍之後,能受到櫃台出納員的親切問候,那真是愉悅。去年,我母親生病住院半年,使我有機會常去找瑪瑞·派琪琪羅。她是出納員,常向我詢問母親的病情,很關心我的母親。也因如此,以後我一定繼續光顧貴行。”

關心他人與其他人際關係的原則一樣,必須出自真誠。不僅是要付出關心的人應該這樣,接受關心的人也理應如此。這是一條雙向道路,兩者皆受益。這正如羅馬詩人帕力裏亞斯·賽諾斯所說:“當別人關心我們時,我們也應關心他們。”

在費城選修我們課程的馬丁·金帕斯說,一位護士的特別關懷,深深地影響了他的一生。他說:

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我與母親相依為命。我們住在一間小公寓裏,靠接受社會福利來生活。在我13歲那年的感恩節,我住在城裏一家醫院的免費病房裏,準備第二天進行外科整形手術。這天,母親因有事不能來看我。病床上的我感到恐懼、孤獨、無助,還要忍受傷口的疼痛,等待傷口複原。同時我也知道,母親一個人在家,沒有人陪她,沒有人同她一起吃飯,甚至沒有錢吃一頓感恩節晚餐,還要為我擔心。想到這些,淚水湧進我的眼裏。我把頭埋進被子裏,盡量不使自己哭出聲來。但我當時實在太傷心了,因此哭得整個身體都抽搐不已。這時有位年輕的實習護士瑪麗聽到了我的哭聲,便急忙跑過來。她掀掉被子,擦去我臉上的淚水。然後告訴我,她今天得留在醫院值班,也感到很孤單。並問我是否願意與她一起用餐。接著她拿來了兩份食物,有麵包、火腿片、橘醬和馬鈴薯泥。我們一邊用餐,一邊聊天,直到下午5點當班的時候她才離開。晚上10點鍾她又回來陪我玩,直到我睡熟了才離開。

從那以後,我又過了很多個感恩節,卻唯有這個感恩節永遠長駐我心頭。在那個特別的日子裏,有我的孤單、挫折、恐懼,但更重要的是還有來自一位陌生人的溫情和關愛,所以我將永遠記住這個溫馨的日子。

護士對馬丁·金帕斯的關心,不僅讓他消除了恐懼、孤獨、無助,還讓他永遠地記住了那年的感恩節。可見,關心他人對一個人多麼重要。其實,在關心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所以,如果你想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如果你想改善你的人際關係,那麼請記住,讓別人喜歡你的方法之一:真誠地關心別人。

如何讓你的微笑好看,首先你得擁有健康的牙齒。

如何保證牙齒健康——

一、早晚、飯後刷牙,

二、每年去探望一次牙科醫生,

三、少管閑事。

第三節 保持微笑,給人留下好印象

⊙行為勝於言論。人們臉上的微笑,就是向其他人表示:“我喜歡你,你使我快樂,我非常高興見到你!”

如果你希望別人用一副高興、歡愉的神情來對待你,那麼你自己必須先要用這樣的神情去對待別人。

我曾建議上千個商界人士,每天對每一個人微笑。一星期後,再說出心得和所得到的效果。其中,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斯坦哈德先生寫來的信令我印象深刻,他的情況絕非特例,事實上,是常可見到的。

斯坦哈德的信上,這樣寫著:

我結婚已有18年了,這麼多年來,從我起床到離開家這段時間內,我很少對我太太微笑,也很少說上幾句話。因為你叫我從微笑所得的效果做一演講,我就嚐試了一個星期。次日早晨我梳頭的時候,從鏡子裏,看到自己那張繃得緊緊的臉孔,我就對自己說:“你今天必須要把你那張凝固得像石膏像的臉鬆開來,你要展出一副笑容來,就從現在開始。”坐下吃早餐的時候,我臉上有了一副輕鬆的笑意,我向我太太打招呼:“親愛的,早!”

你曾告誡過我,她一定會感到很驚奇,但你低估了她的反應。當時她迷惑了、愣住了。我可以想象到,那是出於她意想不到的高興。我告訴她以後我們都會這樣。從那以後,我們的家庭生活,完全變樣了。

現在我去辦公室,會對電梯員微微一笑,說:“你早!”去櫃台換錢時,對裏麵的夥計,我臉上也帶著笑容。我在交易所裏時,對那些素昧平生從沒有見過麵的人,我的臉上也帶著一抹笑容。

不久我發現每一個人見到我時,都向我投之一笑。對那些來向我道“苦經”的人,我以關心的、和悅的態度聽他們訴苦。而無形中使他們所認為苦惱的事,變得容易解決了。我覺得微笑給我帶來了很多很多的財富。

我和另外一個經紀人,合用一間辦公室。他雇用了一個職員,是個可愛的年輕人,那年輕人漸漸地對我有了好感。我對我自己所得到的成就,感到得意而自豪,所以我對那年輕人提到“人際關係學”。那年輕人曾這樣告訴我,他初來這間辦公室時,認為我是一個脾氣極壞的人,而最近一段時間來,他對我的看法,已徹底地改變了。他誇我微笑的時候,很有人情味。

我也改掉了原來對人的批評,把斥責人家的話,換成讚賞和鼓勵。我再也不講我需要什麼,而是盡量去接受別人的觀點。這些事真實地改變了我原有的生活,現在我是一個跟過去完全不同的人了,一個更快樂、更充實的人,我因擁有友誼及快樂而更加充實。

斯坦哈德在信裏講述了自己每天對每一個人微笑所帶來的神奇效果,不僅加深了與太太的感情,而且與同事的關係也更融洽,還得到相應的微笑,因此自己也成了一個更快樂、更充實的人。所以,要想別人對你微笑,那你就先對別人微笑。

如果你覺得自己笑不出來,那怎麼辦?不妨試一試——強迫自己微笑。如果你單獨一人的時候,吹吹口哨、唱唱歌,盡量讓自己高興起來,就好像你真的很快樂一樣,那就能使你快樂。哈佛大學一位已故的教授詹姆斯曾說:

行動好像是跟著感覺走的,可是事實上,行動和感受是並行的。所以當你需要快樂時,可以強迫自己快樂起來。人們都想知道要如何尋求快樂,這裏有一條途徑,或許可以把你帶進快樂的境界。那就是讓自己知道,快樂是出自自己的心情,不需要向外界尋求的。

不管你曾擁有些什麼,你是誰,你在何處,或者你是做什麼事的,隻要你想快樂,你就能快樂。

莎士比亞曾這樣說過:“好與壞無從區別,那是由於每個人的思想使然。”林肯也這樣說過:“大多數人所獲得的快樂,跟他決意想到的相差不多。”他說得不錯。下麵的例子恰恰印證了這點。

白德格過去是棒球隊裏的三壘手,現在是美國一位最成功的保險商,你說他有一套成功的秘訣嗎?是的,他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微笑是永遠受人歡迎的。當他進辦公室前,總是在外麵停留片刻,從回憶中找出一件使他高興的事來,讓自己臉上發出一縷發自心底的微笑,然後才走進去。

他相信雖然微笑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可是卻使他的保險業務,有了極大的成就。

白德格取得的成效充分說明了微笑雖然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國的古人非常聰敏,老於世故,他們有一句格言,你應剪下來貼在你帽子裏。那句格言大概是這樣的:“不笑莫開店”。

談到開店,弗雷克·依文在為考林公司所做的廣告中,有這樣幾句話,含有令人頗受啟示的哲理。

聖誕節一笑的價值,

它不需要耗費些什麼,可是卻有很多收獲。

它使獲得者獲益,施予者也無損失。

它發生於瞬間,可是給人的回憶卻永遠存在。

沒有人富到不需要它,而貧窮的人,卻因它而致富。

它在家庭中能產生快樂,在生意中能製造好感,在朋友間,是善意的招呼。

它使疲憊者得到休息,使失望者獲得光明,使悲哀者迎向陽光,又使大自然解除了困擾。

它不能買,不能求,不能借,更不能去偷,因為當你尚未得到它前,對誰都沒有用。

如果在聖誕節的最後一分鍾的忙碌中,我們的店員也許太疲倦了,以致沒有給你一個微笑,那你能不能留下你的微笑?因為沒有給人微笑的人,更需要別人給他微笑。

所以,如果你希望人們都喜歡你,那麼就應該謹記方法之二:保持微笑。

第四節 千萬記住他人的名字

⊙人對自己的姓名最感興趣。把一個人的姓名記住,很自然地叫出口來,這是一種最簡單、最明顯,而又是最重要的獲得他人好感的方法。

1898年的一天,紐約洛克雷村發生了一樁悲劇。村裏有個孩子死了,出葬的那天,村裏的人,都準備去送殯。弗萊也是送殯行列中的一個,他去馬棚裏拉出一匹馬來,這時正值寒冬,地上積了一層厚厚的雪。那匹馬關在馬棚裏已經有多天了,它來到外麵,非常高興,身體打轉雙蹄騰空,弗萊一不小心,被馬活活踢死了,所以洛克雷村在那一個星期裏,舉行了兩樁葬禮。

弗萊去世,留給他妻子和三個孩子的僅是幾百圓的保險金。弗萊的長子吉姆才10歲,為了家中的生活,就去一家磚廠做工,他把沙土倒入模子裏,壓成磚瓦,再拿到太陽下曬幹。吉姆沒有機會受更多的教育,可是他有愛爾蘭人樂觀的性格,使人們自然地喜歡他,願意跟他接近。所以,他後來參加政治,多年後,逐漸養成了一種善於記住人們名字的特殊習慣。

吉姆沒有進過中學,可是到他46歲時,已有4個大學贈予他榮譽學位。他當選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擔任過美國郵務總長。

有一次,我專程去拜訪吉姆先生,請他告訴我他成功的秘訣。他簡短地告訴我:“苦幹!”我對他這個回答,當然不會感到滿意。所以我搖搖頭說:“吉姆先生,別開玩笑。”

他問我:“你認為我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

“吉姆先生,我知道你能叫出1萬個人的名字來。”我這樣回答。

吉姆說:“你錯了!我大約可以叫出5萬個人的名字。”

別對這個感到驚奇,正是他的這種能力幫助了西奧多·羅斯福入主白宮。吉姆在一家公司做推銷員的那些年中,他還擔任了洛克雷村的書記,這使他養成了一種記憶別人姓名的習慣。

最初,這個習慣很簡單。他每遇到一個新朋友時,就問清楚對方的姓名,家有幾口人,做什麼和對當前政治的見解。他問清楚這些後,就牢記在心裏。下次再遇到這人時,即使已相隔了一年多的時間,他還能拍拍那人的肩膀,問候他家裏的妻子兒女,甚至於還可以談談那人家裏後院的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