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的世界上充滿了博弈,在博弈中有成功者,有失敗者,當然,每個男人都想在博弈中獲得成功,那麼就必須用你聰明的頭腦來進行充分的思考,隻有智者才能獲得成功。我們經常會看到,同樣優秀的兩個人,往往結果是不一樣的,也許他們的資質是相同的,技術是相同的,但是善於利用技巧和手段的那個男人,往往會取得成功。
想成功就必須把握事物的規律,必須認知自我,揚長避短,才能在競爭中獲益。記住,用你的腦袋去規劃成功,而不是蠻幹!聰明的男人還應該知道,不要表現的處處都比別人聰明,韜光養晦等待時機,才是明智的選擇!
善用技巧與手段,聰明男人易成功
“時機”曆來都被成功者視為事關成敗的關鍵要素,對於男人而言,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更重要的是抓住展現自己才華的最佳時機,因為隻有這一刻,你才能使大家認識到你的與眾不同。人生的事業就如同舞台上的戲劇。戲劇的動作與台詞,在演出時必須把握得恰到好處才行。事業也是如此,每個男人的表演如何,就看你是否能抓住表現自己的時機了。
曾經有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到摩天大樓的工地,向衣著華麗的承包商請教:“我應該怎麼做,長大後才能跟你一樣有錢?”
承包商看了少年一眼,對他說:“我跟你說一個故事:有三個工人在同一個工地工作,三個人都一樣努力,隻不過,其中一個人始終沒有穿工地發的藍製服。最後,第一個工人現在成了工頭,第二個工人已經退休,而第三個沒穿工地製服的工人則成了建築公司的老板。年輕人,你明白這個故事的意義嗎?”
少年滿臉困惑,聽得一頭霧水,於是承包商繼續指著前麵那批正在腳手架上工作的工人對男孩說:“看到那些人了嗎?他們全都是我的工人。但是,那麼多的人,我根本沒辦法記住每一個人的名字,有些人甚至連長相都沒印象。但是,你看他們之中那個穿著紅色襯衫的人,他不但比別人更賣力,而且每天最早上班,也最晚下班,加上他那件紅襯衫,使他在這群工人中顯得特別突出。我現在就要過去找他,升他當監工。年輕人,我就是這樣成功的,我除了賣力工作,表現得比其他人更好之外,我還懂得如何讓別人看到我在努力。”
不要以為隻有你一個人在拚命工作,其實每個人都很努力!
因此,男人如果想要在一群努力的人中脫穎而出,除了比別人做得更好之外,還得靠其他的技巧和方法。
曾國藩在與太平天國作戰時,有一天用好晚餐後與他的幾位幕僚閑聊,縱論起當世的英雄豪傑。
他深有感觸地說:彭玉麟和李鴻章乃蓋世之將才,吾不能及。
一位幕僚忙說:此言差矣。您與彭、李二大人各有所長,各領風騷也。
另一位幕僚頷首抱拳道:彭公威猛,故人不敢欺。
又一位幕僚則撚須低眉說:李公精敏,自然人不能欺。
說到此處,其他幕僚頓時語塞,紛紛不知下文如何應對。發過言的幕僚同樣麵麵相覷。
曾國藩閉目沉吟:但請諸位知無不言。
眾人一時陷入尷尬。忽然,在一旁管理文墨、負責日常抄寫。
的一名後生,小步趨近曾國藩,躬身細語:想我曾帥仁德,人不忍欺。
此語一出,舉座之人無不齊聲鼓掌。曾國藩麵頰泛紅,連稱:言過其實,言過其實矣!殊不知,曾國藩向來以仁德二字自詡,此言正中他的下懷。
事後,曾國藩仍對那個說話的後生念念不忘,問其手下:此為何人?
手下人回答:此人祖籍揚州,秀才出身,行事一向謹慎、多思、少言。
曾國藩禁不住喟歎:此生有大才,不該埋沒。
不久,曾國藩升任兩江總督,便委派那個後生任職權傾一方的揚州鹽運使,令他衣錦還鄉。這個人,就是後來“兩年四級跳”的兩湖總督陸徵明。
陸徵明隻因一句妙語便得升遷的“發跡史”,可供世人為之深思並引為借鑒。
新西蘭女作家曼斯菲爾德說:“一個會講話的人,不是記得別人說過話的人,而是能說些讓人記得的話。”實際上,話不在多,而在於是否能夠真正打動別人。隻有打動人心的話,才能夠達到表現自我的目的。
其實,不僅說話如此,做事情也同樣如此。也就是說,當我們表現自己時未必需要追求量的多少,最根本的在於其實際效果。在關鍵時刻,如能適時做出最佳表現,就勝過平時的千百次表現。
《三國演義》裏有這樣一個故事:
龐統剛投奔劉備的時候,劉備見他相貌醜陋,以為沒有什麼才能,便讓他到萊陽縣做縣令。
龐統到了萊陽,終日飲酒,不理政事。劉備知道這個消息之後,便派張飛到萊陽巡察。
張飛到了萊陽,發現縣裏的公務積壓,不禁大怒,對龐統說:“我哥哥看你是個人才,讓你做個縣令,可是你為什麼把縣裏的事務弄得亂七八糟?”
龐統當時還是半醉半醒,聽了張飛的話,微笑著說:“區區一個小縣,有什麼需要我天天處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