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1 / 2)

像雲一樣生活 像海一樣起舞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我寫了五年的現代詩歌評論和理論集就要出版了——而且出版在我的孩子即將出生之際。在孩子出生時,這將是準爸爸獻給他的一件有意義的禮物。

本來想邀請王躍文老師或者唐櫻老師這樣的名人寫篇序的,後來我想了下,還是自己寫吧。我是隨意和隨性的人,不想刻意去做一件事情。自己的孩子,還是自己打扮的好。

寫點什麼好呢?就先從我喜歡的筆名“流雲”說起吧。

我從在長沙市一中讀高三時,就開始啟用“流雲”這個筆名寫現代詩歌了,那時就寫了厚厚的一本,還專門上門拜訪求教了著名詩人於沙。喜歡天上的流雲,向往那種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生活——這是骨子裏的東西,無法說清,也許此生注定和雲有關,注定和詩歌結緣。那還是1989年,20多年前的事情了。

好像是2003年吧,我無意間闖進了新浪的現代詩歌論壇“新千家詩”,那時山東十一傻是首席版主,在他的引導下,我寫詩歌的欲望一發而不可收,最頻繁的時候一天寫三首——至今我總共寫了多少首詩歌,我已經心中無數了,上萬首肯定是有的。2006年,我來到紅網的文化壇,銜枝築巢,拜師交友,不再離去,一直至今。我的朋友圈裏,許多是詩人、作家、畫家、書法家、攝影家,基本都是和文化藝術有關的。山東十一傻、玲子、天界、蕭蕭春雨、邊草、若雲、雲中大雁、湘江冷月、南竽獨奏、廓斐、安琪兒等;有經常聯係的,有素未謀麵的,有偶然邂逅的;有一見如故的,有緣來緣往的,有緣盡緣散的——他們的麵孔在我腦海裏來來去去,但是他們詩歌的芬芳,卻在我心中永駐。

那些美妙的詩句,常在我心中持久激起美好的情感。前幾天讀果林的詩集,“風,走啊走,越走越銳利”,令我過目難忘;蕭蕭春雨描寫無望情感的“你我注定隔著一滴水遙望”,玲子描寫人生的掙紮和無奈的“一條魚總想上岸”,楊林描寫人生矛盾的“我在黑與白的兩條平行線,追求持久的平衡”——這些朋友詩人的佳句,總讓我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一本詩集,就是一個詩人才華和心血的結晶,也許很多人很難有耐心讀完,但是如果能從中感悟一兩句令人難忘的句子,何嚐不如一道新鮮的閃電,照亮你思想的夜空?

在寫詩歌評論時,我是感性和坦率的:好就好,不好就不好;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更多的時候,我尊重和體諒寫作者的麵子和感受,隻評論自己有感覺的作品。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哪怕是個傑出的詩人,一生寫下的詩歌,能流傳於世的也就屈指可數的幾首。如舒婷一輩子就是《致橡樹》和《神女峰》最有名,戴望舒能讓人記住的隻有《雨巷》,徐誌摩隻有《再別康橋》讓人印象深刻。有感而發,無感不發——這是我寫詩歌評論最大的特點,而不是衝著某某的名氣有多大。一首好詩歌,首先要能感動人,在人的心海深處引發波瀾;刻意強求地去寫些應景之作,其評論也不會有多精彩。